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晓江 《吉林医学》2014,(14):34-35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作为置换组,一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作为固定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骨折不愈合、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的1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低于DHS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偏瘫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5例合并偏瘫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采用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年,关节置换组较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负重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Harris 关节功能评分高,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间短、病死率低。【结论】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合并偏瘫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0.1岁,多伴重度骨质疏松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DHS内固定术26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较DHS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股骨置换术具有允许早下床、早负重、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于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适合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与解剖钢板内固定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骨水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9例,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3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相比较,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内科并发症较少(P〈0.05),术后第1、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股骨头置换组明显占优,但内植物并发症,术后的第6及12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等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前者在早期功能恢复,减少内科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双锥面高抛光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无骨折不愈合、关节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1例住院期间患肢大腿肿胀明显,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于术后14个月死于其他疾病,术后12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者19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髓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手术治疗的12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HS内固定组与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DHS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都明显大于髋关节置换组,而术后Harris评分DHS内固定组明显优于髋关节置换组。结论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超高龄患者首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超高龄患者应考虑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16例)及内固定治疗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随访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评估术前和术后的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固定法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7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9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设立为观察组,39例以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设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DHS、PFNA治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取出的手术痛苦,优于内固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2-09~2006-04间收治的105例65岁以上新鲜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为PR、IF两组.PR组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IF组为行骨折内固定者.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较动力髋螺钉固定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鲁山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固定组和髋关节组,各48例。内固定组行动力髋钉内固定,髋关节组行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内固定组较髋关节组出血量多,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长,且术后并发症多(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恢复快,避免出现固定松动、再次骨折等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假体,结合钢丝捆绑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例。结果:本组17例术后下床时间3~8d。骨折复位满意,随访6~14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无钢丝松动及断裂。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6%。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索成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97-4398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置换组,同时选取在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固定组(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将81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3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8)分,优良率为94.74%;均明显高于PFNA内固定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短均明显少于PFNA内固定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短,H 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分别采用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处理,分析28例股骨粗隆间Evansl II—V型不稳定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资料围手术期处理,术后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2年,基本恢复伤前功能,生活自理,降低此类患者的卧床时间。Harris评分平均88分(78-91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是比较有效果的方法,明显的降低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7例,同期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41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病人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FRS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假体置换组较内固定组在病人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FR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髋评分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股骨头骨密度值、股骨Q值均与术后FRS评分及Harris髋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叶海明 《中外医疗》2012,31(11):33+35-33,3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30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短于B组,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骨折端复位后应用钢丝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后髋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术中死亡病例,无手术失败。随访12~24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优良率8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及早行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刘晓帆  刘润  曾日祥 《吉林医学》2012,33(17):3702-370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8~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