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波加热法制备YBO3:Eu^3+荧光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用微波加热法成功制备了YBO3:Eu^3+荧光粉,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晶相、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用光致发射光谱(PL)对产物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为单一六方结构的YBO3,形貌完整,粒度分布均匀,D50=1.84μm,PL谱呈现Eu^3+的特征发射峰,最强峰为593nm的红色发射峰。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 除Tb3+外,Eu2+也常用于绿色荧光粉中.这主要是因为在400 nm左右近紫外激发下,由于Eu2+的4f65d1→4f7能量转移,在380~710 nm发射范围中,主要发射峰位于绿色区域.Zhao等[10]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Eu2+掺杂Ca10Na(PO1)7基的近紫外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在400 nm波长激发下、412 nm和531 nm处检测到发射峰,其最强发射峰位于531 nm(如图6所示).  相似文献   

3.
1 一种白光LED用钒酸盐基质荧光粉及其制备 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8270A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光LED用钒酸盐基质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工艺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M2V2O7:Eu3+单一基质荧光粉,并采用二次煅烧的方法改善荧光粉结晶性能,提高发光强度.所用原料为Al2O3(99.9%),MCO3(99.9%,M=Ca,Sr,Ba),V2O5 (99.9%)、Eu2O3,同时还加入N2CO3 (N:Li,Na,K)作为电荷补偿剂,所得产物在500nm和600~ 630nm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VO43-和Eu3+的发射,两发射峰复合发射白光,最佳色坐标为(0.324,0.317),非常接近于正白点(0.330,0.330).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合成反应温度低,所Sr2V2O7:Eu3+荧光粉的色坐标可以通过调节Eu3+的掺杂浓度来调整,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具有应用于紫外激发的白光LED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了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Li2+y(Gd1-xEux)4(MoO4)7-y(BO3)y(0相似文献   

5.
利用机械活化辅助的燃烧合成方法制备了稀土元素Eu掺杂的(Ca,Y)-α-SiAlON陶瓷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荧光光谱仪(PL)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出的产物由平均粒度小于5μm的a—SiAlON粉末颗粒组成。该粉末在日光下呈黄绿色。在蓝光和近紫外光波段有宽的激发峰,对应的发射峰中心位于绿光至黄光波段,从而可以配合蓝光或近紫外光LED使用。制成白光LED光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a3Gd(BO3)3:Eu3+,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其物相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Tb3+离子掺杂量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和Tb3+均作为发光中心进入到Ba3Gd(BO3)3的晶格中并取代Gd3+的格位;在378 nm激发下,样品表现出Eu3+和Tb3+的特征跃迁,分别发射红光和绿光;随着Tb3+掺杂量的增加,Tb3+的绿色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说明存在浓度猝灭,而Eu3+的红色发射强度逐渐提高,说明Tb3+对Eu3+有敏化作用;样品Ba3Gd(BO3)3:Eu3+,Tb3+的发光颜色可从绿色调整到橙红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YPO4:Ce3+前驱体,并将该前驱体与一定量的助熔剂混合在高温箱式炉中合成了YPO4:Ce3+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图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灼烧温度、保温时间、不同助熔剂对荧光粉相对发射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灼烧温度为1100℃、保温时间为1.5h、助熔剂Li2CO3的添加量为1.0wt%时获得的荧光粉相对发射强度最高。经激光粒度仪测试荧光粉的粒度D50为4.2m。  相似文献   

8.
针对LED荧光转换的要求,为解决LED灯用红色荧光传统掺杂Eu~(3+)成本高的问题,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Mn(Ⅳ)掺杂的铝酸盐荧光粉MAl_(12)O_(19):Mn~(4+)(M=Ba,Sr,Ca)。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仪和扫描电镜对样品的结构、荧光性能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SrAl_(12)O_(19):Mn~(4+)和CaAl_(12)O_(19):Mn~(4+)的发射峰位置均在660 nm附近,红色荧光效果较好,而BaAl_(12)O_(19):Mn~(4+)的发射峰位置在625 nm附近,发生了蓝移。当Mn~(4+)掺杂浓度为5%,pH为8左右,SrAl_(12)O_(19):Mn~(4+)荧光粉荧光性能良好。实验改良了溶胶凝胶法合成方法,得到CaAl_(12)O_(19):Mn~(4+)荧光粉的结晶度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 400℃条件下煅烧得到的荧光粉发射光谱强度最大,且荧光粉的发光性能优良、形貌规则、简化了传统溶胶凝胶法的制备方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Ca_(1-x)WO_4:xEu~(3+)(x=0.02~0.40)。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光谱仪(PL)等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在基体Ca WO_4中,Eu~(3+)取代Ca2+成为发光中心,红色荧光粉Ca WO_4:Eu~(3+)的发光强度随着Eu~(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x=0.25时,强度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鞠华  吴军  李德成  徐艳辉 《电池》2012,42(3):176-177
提出用酸淋洗溶解磷酸钴锂(LiCoPO4),测定橄榄石型LiCoPO4中杂质碳和磷化钴(Co2P)含量的方法。XRD分析结果表明:稀盐酸淋洗后的产物是Co2P相,硝酸淋洗后的产物是碳材料。用上述方法确定了合成的LiCoPO4/C复合材料中,碳含量为5.4%,Co2P杂质的含量为5.3%。合成的样品粒度约为0.5μm,0.2C放电比容量为75 mAh/g(LiCoPO4+Co2P+C)。  相似文献   

11.
用甘氨酸络合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并通过镧掺杂对材料进行改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合成的Li1+xV3O8在室温下以10mA/g的电流放电时,其比容量高达360mAh/g;当掺杂La后,正极材料Li1+xV3-yLayO8的电导率和循环性能均比未掺杂时提高,但初始容量有所降低。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测试了正极材料Li1+xV3-yLayO8(y=0、0.02、0.04、0.06)的结构,发现La掺杂能使该正极材料的各晶面衍射峰强度增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充放电前后的正极材料Li1+xV3-yLayO8的形貌进行测试,发现15次循环后该材料的表面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Sol-Gel法,采用马来酸作为络合剂合成了正极材料LiMgxNi0.5-xMn1.5O4(x=0、0.025、0.05和0.1),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均为Fd3m型尖晶石结构,掺杂一定量Mg2+的LiNi0.5Mn1.5O4并未改变原有的结构;掺杂后的产物形貌和粒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1 C下循环50次后,掺杂Mg2+的样品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比未掺杂之前的好;Mg2+的掺入并未影响LiNi0.5Mn1.5O4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酸镁为镁源,用LiOH·H2O、Fe(NO3)3·9H2O、NH4H2PO4为原料,通过水溶液法制备了掺杂Mg2+的LiFePO4/C正极材料.用XRD、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Mg2+掺杂对LiFePO4/C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g2+掺...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4.7 V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0.5Mn1.5O4,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在1 mol/L LiPF6/(EC+DEC)、1 mol/L LiPF6/(EC+DEC+DMC)、1 mol/L LiPF6/(EC+EMC)三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研究发现,不同成分的电解液显著影响LiNi0.5Mn1.5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在1 mol/L LiPF6/(EC+EMC)电解液中,材料具有相对好的循环性能,其最大放电比容量为92.4 mAh/g,50周循环后,比容量衰减为68.4 mAh/g,容量保持率为74%。循环伏安曲线(CV)结果表明,在4.7 V附近出现两对强氧化还原峰分别对应于Ni2+/Ni3+和Ni3+/Ni4+,在4.0 V出现的弱氧化还原峰则对应于Mn3+/Mn4+。相比于4.0 V低电压,在4.7 V高电压下LiNi0.5Mn1.5O4电极的SEI膜电阻增大而锂离子的脱嵌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湿化学法共沉淀技术制备出LaPO4:Ce紫外发射荧光粉,并对产物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为独居石结构、形貌近似球形。LaPO4:Ce的发射主波长为315 nm,当铈掺量为5%mol时发光强度最大,是优异的UVB发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富锂尖晶石Li4Mn5O12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会情  韩恩山  张林森  杨津 《电池》2004,34(3):176-17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富锂尖晶石Li4Mn5O12,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产物物理性能及晶体结构的影响.利用TGA-DTA对其进行热分析,XRD,SEM,ICP等多种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特征的表征.结果表明:用柠檬酸做配合剂,最佳pH值为6.5,300℃焙烧8 h可合成纯相尖晶石Li4Mn5O12,形貌较好,粒度为亚微米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于探究制备YAG黄色荧光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从而提高白光LED的发光性能和生产效率。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制备Ce~(3+)掺杂铝酸盐YAG(Y_(3-x)Al_5O_(12)∶Ce_x~(3+))黄色荧光粉样品,其中x=0.02,0.04,0.06,0.08,0.1。实验以氧化钇,氧化铈,氧化铝为原料,添加不同助熔剂(硼酸,BaF_2)制得YAG,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分析仪(PL)等测试分析了产物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等。通过对激活剂浓度不同以及助熔剂不同样品的发射光谱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煅烧温度1 300℃,保温时间为4 h时,当激活剂的掺杂浓度为x=0.06,生成YAG质量的3%的硼酸和3%的BaF_2混合为助熔剂时,制得的YAG∶Ce~(3+)的发光性能最好,并且在主激发光为455 nm的可见光激发下,发射光谱的发射峰值为530 nm。  相似文献   

18.
王卫  李承祥  盛六四  张国斌 《绝缘材料》2007,40(3):39-40,44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制备的醋酸铕(Eu(Ac)3)与聚酰亚胺(PI)杂化材料(PI/Eu(Ac)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 离子与聚酰亚胺中的O,N发生配位;用XRD分析结果显示,PI/Eu(Ac)3杂化材料为无定形态,且Eu(Ac)3未团聚形成晶相。该材料综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互补,在光学,电学,磁学,平板显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热解法制备了Ce~(3+)掺杂的Y_3Al_5O_(12)∶Ce~(3+)黄色荧光粉。研究发现水热-热解法的烧结温度为1200℃,比高温固相法的烧结温度降低了300℃,该荧光粉是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位于460nm和550nm、跃迁发射为Ce~(3+)的5d→4f的黄色荧光粉。同时通过XRD测定了Y_3Al_5O_(12)∶Ce~(3+)的晶体结构,并进行Rietveld结构精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高效橙红色荧光粉Sr2.96Eu0.04SiO5,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助熔剂含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和光谱测试表征得出:最佳的烧结温度为1 500℃,保温时间为4h;当助熔剂H3BO3为3wt%含量时,荧光粉的结晶程度、发光强度最好。荧光粉的激发峰为宽带激发谱(300~500nm),发射主峰为597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