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很多新的发展。如何归纳这些新的发展,1986年我就此写过一篇论文,归纳了八点,已发表于1987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号。如果进一步作更高度的概括,我想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埋论的发展,集中到一点就是比较全面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从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伟大纲领之后,经过18年社会主义探索,坚持边实践、边总结经验、边理论升华,在理论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贡献。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论断。这个新的科学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宝库中是有它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文明”一词,在中外古文献中都…  相似文献   

3.
王志飞 《学理论》2013,(18):15-16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写的一篇重要文章,它深刻地反映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论十大关系》蕴含着丰富和谐思想,探索这些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抓住主要矛盾,做好重点工作,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重点论的思想,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是确立党的工作重点的依据实践证明,只有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制定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例如“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政治路线都是正确的一但是1957年反右以后,党没有能坚持“八大”的政治路线,“九大”把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和关心知识分子工作。不断地同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他认为,“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入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论知识分子问题》三篇重要著作,代表了建国以后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主张。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严重失误,正是违背了这些正确主张;今天我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也就是要恢复和发展这些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当人类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伟大的历史事变和伟大的理论创造通常会相伴而生。马克思说:“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邓小平正是用他所创造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又一次“解放”了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天地。追溯深圳特区所走过的15年历程,总结这匕年来的建设经验,我们不难看出深圳实践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深圳特区匕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圳特区的建设史是深圳人自觉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江苏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范若愚和江流同志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对,注意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我国过去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的倾向:写外国的多,写中国的少;写历史的多,写现实的少;写定论性的问题多,写探索性的问题少。这种倾向,脱离或回避了中国的现实。这部著作则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打破过去的旧框框,既写外国,但重点写中国;既写历史,但重点写现实;既  相似文献   

8.
走出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强的“走出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一文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但有些同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偏差。误区一:“新村建设”论,误区二:“农村自我发展”论,误区三:“政府主体”论,误区四:“基层政府无为”论,误区五:“同步实现”论。只有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才能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P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指出,社会主义必须要赋予新的涵义,必须要加以现代化。为此,他们提出了“平等目标论”、“自由目标论”和“综合目标论”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理论,并且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最佳途径。从其理论内容和目的出发,我们可以认定其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他们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姻”所作的论证和探索,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和强调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因此,准确理解和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一个政治命题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研究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琨 《求知》2001,(9):30-31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的宣言书。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也为我们开创党建212作新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河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学习江总书记的讲话,我认为必须在强化“六个意识”,推动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烁着时代光辉的 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全面深刻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对新的历史条 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和党执 政规律的认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一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 表”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认识上的伟大飞跃。“什么是社会…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下文简称“建设者”理论观点)。笔者认为,这一理论观点是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论述的发展和深化;是我们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面前,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做出的新概括;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举措。我们现在深入研究认识这一新的理论观点,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建设者”理论观点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阶段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部分的调整和完善,是解…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确立和完善 ,社会道德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 ,有“滑坡论”、“爬坡论”、“代价论”等说法。这些变革一方面以经济活动的方式直接表现在人们的职业生活中 ,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道德的价值目标引导职业道德建设 ,使我国职业道德在实践和变革中发展 ,大体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整饬社会道德的突破口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整饬社会道德的突破口 ,是由职业道德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毛泽东提出并阐发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思想,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过艰辛的探索,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再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三次大飞跃,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与此相适应,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同样有三次大的飞跃。我们当前正处在对社会主义第三次再认识的时期。第一次飞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打破理论和观念的局限,直接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从而改变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固定观念。正如列宁当时所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687页)第二次飞跃打破了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的局限,人们开始在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相互比较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民族特色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模式的问题等,被愈来  相似文献   

17.
余金成教授的著作《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现代形态》于2005年5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作者用10年时间准备和写作完成、又等待了5年终于面世的一本标新之作。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实践选择”论述了社会主义率先出现在落后国家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规律性。中篇“历史判断”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西方文化模式的关系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选择。下篇“逻辑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劳动力与劳动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活劳动与积累劳动的辩证关系。该书对社会主义的一些…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这个伟大学说的命运正如列宁早就预言过的:每一时代“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中国革命是继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历史的又一重大事件。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成为现实,再一次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三十五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口皆碑、举世瞩目的,其间虽然发生过一些错误和挫折,但总的看来,我们的事业在不断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自“趋同”思想于40年代产生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极力用“趋同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从6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证补充、发展了“趋同论”,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趋同论”。“趋同论”的流派很多,而且彼此互有差异。英国肯特大学学者库马在《社会的巨变:从工业社会迈向后工业社会》一书中,把“趋同论”划分为三大类七个派别;(1)所有社  相似文献   

20.
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对工会工作的统揽和指导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新发展,“三个代表”思想高层建筑、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结构科学,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治党治国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