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在微创乳腺手术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乳腺肿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微创乳腺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 ~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1 ~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一体化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抢救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各方面护理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方面护理综合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抢救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评估情况,提高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小杰 《妇幼护理》2021,1(2):267-269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在我 中心救治的 100 例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一般 急救护理,试验组在一般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指标、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以及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与单次任务完成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 2min 出车率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不仅能够快速做出急救反应,缩短出车时间,从 而缩短急救任务完成时长。并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本次急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固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反复穿刺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成功率,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更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及新生儿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04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及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终止妊娠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及新生儿的预后状况,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存活、意外发生、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96.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意外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4.0%,对照组为74.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全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临床意外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护理风险,增加护理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瘘初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相关性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个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在门诊输液室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穿刺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输液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管理能够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心理距离,降低患者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提高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48例,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将所有产妇随机分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加强护理.术后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焦虑状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SAS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产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提高手术完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强化护理干预对缓解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1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机械通气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强化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精神状况、插管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抑郁、焦虑、依赖、恐惧、幻觉、绝望、否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联合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可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并确诊AMI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及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院前急救的效果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不稳定比例、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院前急救的满意率为95.0%,对照组为75.8% (P <0.01).结论 在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大幅度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建群 《当代护士》2014,(9):179-18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关节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关节外科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共收治患者48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2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平均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平均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沟通技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入院安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管控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改善妇科急腹症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调查及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7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调查及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上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护理差错、患者投诉、护理不规范、护理态度差等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书写规范、操作规范、沟通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进行风险调查后采取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健康状况,并统计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AS、SDS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舒适度,增加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01),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围手术期标准化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站院前急救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救护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和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