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学体制与现代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学体制与现代化〔德〕彼得·比格尔周宪译作为社会学问题的艺术理性和非理性(韦伯和哈贝马斯)本文的题目需要解释一下。我在文中并不想涉及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现代性理论,而是要讨论由韦伯和哈贝马斯所得出的德国社会学传统。对韦伯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独特标志就在于...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活世界”(Lebenswelt)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从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它的提出具有范式转换的重要意义。在哈贝马斯之前已有很多哲学家,包括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对这一概念进行过探讨,但哈贝马斯无疑是将这一概念从认识论引入交往理论并进行全面系统解析的哲学家。本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世界的一般性结构;(二)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为的背景假设;(三)生活世界作为相互理解的“信念储存库”;(四)生活世界与世界;(五)生活世界概念的地位,由此对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概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陈振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方面。从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出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相似文献   

4.
路畅  蒙克 《社会》2022,42(2):1-28
理性化在韦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韦伯对行政领域理性化(即官僚制的出现)的论述并没有像对经济领域理性化(即资本主义的诞生)的分析那般细致和系统,尤其是韦伯没有如揭示资本主义精神背后的加尔文宗教义那样,揭示官僚制的宗教伦理基础。通过重返被韦伯视为理性官僚制典型的普鲁士官僚制于17—19世纪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路德宗虔敬主义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普鲁士官僚制精神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从官僚化的价值伦理角度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认为合理性是一种内嵌于能够得到充分证明的行为方式中的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素质。合理性的内涵涉及一整套的有效性要求,这些有效性要求需要某种论证理论来加以阐明。从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的理论视域来看,合理性的证成具有精致的理论自洽性,但是他企求建立一种合理性的判定与证成理论,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构想色彩。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白锡堃哈贝马斯在新版《理论与实践》的导论中说,他的理论的根基在马克思那里,他的理论研究意在发展根据实践意图构建社会理论的思想,并且确定这种社会理论处在不是以历史唯物沦为渊源的其他社会理论面前的位置。①本文就想从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苏国勋 《社会理论》2006,(1):234-238
作为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韦伯,其名声为中文读者所知晓远比马克思和涂尔干要晚。马克思的名字随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的炮声即已传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马克思的著作与恩格斯并列以全集的形式由官方的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作为国家的信仰体系,其影响可谓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8.
技术理性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它的理论来源是韦伯的技术合理性思想和对西方社会科学技术崇拜的忧虑,面临着理性的崩塌和解体、人类精神的分化,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从不同的理论路径提出了技术理性批判思想,但是都有着相似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为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的抽象性、局限性,以及理论上的决定论色彩和简单化思维。为了克服上述理论误区,必须扬弃简单的决定论思维方式,理解人类实践中的二元对立的深层根源,既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也要对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和批判。不能进行抽象批判,而要深入历史;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复杂的互动关系不能进行简单化的处理;不能对技术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进行简单化的理解,不能片面地褒奖一方而贬低另一方,要清楚二者各有各的优缺点,都不是绝对的。技术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重新融合,一定要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黄建刚 《社科纵横》2012,(5):109-112
韦伯在本书的重要贡献是探究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意义。事实上也是在告诉我们宗教思想解放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重要性。这种理论探讨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中国学术界一些学者却认为韦伯是"欧洲中心论"的集大成者。这种结论无疑是错误的。而对韦伯理论臆想出"欧洲中心"后,又乐此不疲地加以批判,实在是不良风气。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需要的是理性对待西方先进文化的态度。而一些学者对难以接受的西方理论观点动辄以"欧洲中心论"批判之,则是根本错误的文风。  相似文献   

10.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的新演变(上)朱国云一、解决官僚制结构内在矛盾的种种尝试针对韦伯官僚组织理论的矛盾,古尔德纳对官僚制进行了研究。阿尔文·古尔德纳(AlvinW.Gouldner)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曾在“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和...  相似文献   

11.
徐冰 《社会》2017,37(5):24-58
本文围绕查尔斯·泰勒的两篇文章"消极自由有什么错" "自由主义政治与公共领域",以及泰勒与哈贝马斯在2009年的对话,来阐释他对自由主义的修正。这两篇文章相互呼应,前一篇阐释作为道德心理学的个人本真性,后一篇阐释使(个人或群体的)本真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多元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市民社会的核心环节,而市民社会是与自由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自由社会的主要形式。在对自由社会的阐释中,泰勒总结了修正自由主义的中庸观:在个人自由、自治和基于平等权利的规则之间寻求平衡和相互支持。在2009年与哈贝马斯的对话中他进而指出,宗教是多元公共领域中的议题之一。这种历史观基于他对韦伯观点的修正而形成,而此历史观对当前中国的处境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10):58-64
哈贝马斯为了诊断和治疗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弊病,在批判和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他基于韦伯等传统合理性思想的改造,提倡通过交往合理性的重建,来解决系统入侵生活世界导致其殖民化的问题。恢复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需要建立一种先验性的、普遍性的共同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并保证交往行为的语言要满足可领会性、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等有效性要求,以及需要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公正的理想的言谈情境。哈氏交往行为理论虽然对消除工具理性的张扬具有积极意义,但缺乏现实生存的土壤,带有一定的调和、改良和"乌托邦"倾向。  相似文献   

13.
郑召利 《求是学刊》2004,31(4):28-31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哈贝马斯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所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并没有止于悲观性的批判,而是在反思现代性问题时,试图寻找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出路,以达到重建理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国武 《社会》2002,(3):25-28
社会学向来有关注知识的传统 ,这一点可以从社会学古典理论家(如孔德、迪尔凯姆、韦伯、马克思等 )的论著中可以看出。到后来在舍勒和曼海姆的努力下 ,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从对知识研究的角度出发梳理西方理论社会学史是一条很有价值的路径 ,国内有较少学者作了尝试 (参见崔绪治、浦根祥 ,1997;郭强 ,1997、2000) ,但对当代西方理论社会学的知识研究却基本付诸厥如。由于篇幅所限 ,这篇短文只打算对“后帕森斯时代”的几位欧陆(德、法国 )社会理论大师 (他们是舒茨、哈贝马斯、布迪厄、埃利亚斯、福柯)的知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1929年出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纳粹垮台时,他只有16岁,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而带来的深刻冲击却使他终身难忘。1954年哈贝马斯在波恩大学获博士学位。与批判理论的社会学家阿多诺的亲密交往对哈贝马斯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在阿多诺等人的影响下,哈贝马斯逐渐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批判理论的代言人。剃@以后,哈贝马斯也可以说是德国最具原创性和体金牌的社会学家了。哈贝马斯著述宏富,主要代表作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变》(1962),《社会科学的逻辑》(1967,《知识与人类旨趣》(1968,恰法性危机》(19…  相似文献   

16.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的新演变(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的新演变(下)朱国云二、对官僚组织结构的批判沃论·本尼斯是美国著名的组织理论家,是组织理论研究的倡导者和发起者。本尼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母校执教多年。他共出版了7部专著,撰写了250篇论文,由于勤于著述而备受赞赏。后受聘...  相似文献   

17.
崔燕 《社科纵横》2012,(3):73-75
哈贝马斯以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建构,对古典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和社会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进行学理的批判。程序主义法律范式为缓解或消解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张力关系提供了"哈贝马斯式"的理论出路,即哈贝马斯所建构的用以摆脱市场崇拜或国家崇拜"两难处境"的法律范式。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关照在于,实现非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与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在程序过程和交往形式层面的"耦合"。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内里的"问题意识即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具有当下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濂 《求是学刊》2005,32(2):26-31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旨在区分沟通理性和工具理性,而这一区分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区分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特别是能否证明以言行事行为独立于并且优先于以言取效行为.文章指出,哈贝马斯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论证并不特别令人信服,在此意义上,哈贝马斯所构筑的沟通行动理论就存在根基不牢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界,人们对合理性的界定因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大体上有七种合理性的概念,即慨念的合理性、逻辑的合理性、认识论的合理性、方法论的合理性、本体论的合理性、价值论的合理性、实践的合理性。本文拟就“实践合理性’非专门探究。一、“实践理性”的复兴一谈到“实践理性”,人们首先就想到康德关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二分法:理论理性运用先天的知性范畴形成普遍必然的科学命题(先天综合判断);而实践理性则是支配行为的法则,使人的行为合乎理性,即合平普遍性、必然性的需要,这就是道德实践的要求。按照康德的…  相似文献   

20.
交往是人类大同之路——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首先把“交往”概念置于哲学思维的核心,倡导交往哲学的当推卡尔雅斯贝尔斯和哈贝马斯。目前学界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探讨论及得颇多,而对雅斯贝尔斯的有关交往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一考察,指出这一哲学思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