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中有……”这个口号,到处可见:商店里贴着“心中有顾客”,医院里挂着“心中有患者”……看了真叫人感动,您想,人家心中有你,处处为你着想,这不是天大的福分吗?当然,说“心中有……”是不是心中真有,那是另外一回事,墙上贴着“心中有顾客”,顾客进门给冷脸子看的事见得多了,没有感动却有感慨,也是无可奈何。不过,有个事实您得承认,凡是真正做到“心中有……”的,准受欢迎,“心中有顾客”就会顾客盈门,“心中有患者”就会成为活菩萨;同样的道理,办报纸的“心中有读者”,您这报纸就人人爱看。  相似文献   

2.
近几天,上海气温高达三十多摄氏度。记者到南京路国营商店的冷饮柜台寻觅大雪糕,发现它已经失踪了。许多顾客愤愤责问:这是怎么回事? 6月17日,记者走进南京路东的“大丰食品商店”,这家有七八间门面的商店冷饮柜上,醒目地写着出售四角多一块的冰砖、紫雪糕,五角多的软罐头桔子水、冰淇淋,就是不卖一角五分的大雪糕。许多顾客只好买冰砖吃。记者又到“泰康食品商店”、“三阳南货店”、“泰昌食品商店”、“上海儿童食品店”。这些拥有好几个冰柜的大店也都只卖中冰砖、冰淇淋。许多顾客气愤地问:大夏天,国营店为什么不卖雪糕、棒冰? 跑了二、三十家食品店,记者总算在“新建酒店”  相似文献   

3.
说到新闻的“快”,忽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幅题为《新闻商店》的漫画,内容为——几名顾客在新闻商店门前问道:“有新闻吗?”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商业领域很重视对商店“气氛学”的研究,即研究商店内外气氛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对人们的记忆、感觉、决策有着极大的影响。精明的商业工作者就可以利用商店的气  相似文献   

5.
欣慰是湖北省宜昌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她在该台“星期天特别节目”中主持《社会瞭望》节目,这个节目关心社会、评议现实,敢于触及热门话题,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事也凑巧,一段时间她正在主持抵制假冒伪劣商品专题节目,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商店发现有几件商品无规定的标记。却仍放在柜台、橱窗里标价销售,于是她立即向商店提出,商店经理诚恳接受意见,并作了处理,后来打听到她是电台记者,于是立即派人送去50元,说这是该店专设的“顾客监督奖”。这时,欣慰的心里翻腾开了,按商店规定,作为顾客向商店提出批评、建议,接受奖金理所当然。然而,她又想到自己不仅是一个顾客,而且是一名记  相似文献   

6.
开花的墙     
《陕西档案》2010,(4):59-59
为吸引顾客,巴伦西亚市中心一家名为Galeria Jorge Juan的商店重新装修了墙面和室内的天花板,使它们“开出”漂亮的花吸引客人并且带给顾客清爽舒缓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2,(25):76
6月27日,大连宏佳家具装饰研究中心的邓淑红,持单位介绍信及本人身份证来到沙河口区档案馆,查阅1984年知青商店与劳动服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原来,该单位一名即将办理退休的人员工作履历中体现了在沙河口区知青商店和沙河口区劳动服务公司的两段工作经历,但是在个人档案中仅具备在沙区劳动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招牌     
龚宝良 《档案时空》2003,(12):25-25
招牌是店铺的标志,起着区分行业经济性质和经营特点、讲求信誉、招徕顾客的作用。我国古代的商店招牌,大多是用布帛做成的。开始时,主要悬挂在酒馆、栈房、食宿之店,叫做“酒望”、“店招”或“幌子”。招牌作为商店的标志,在我国至少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在古代一些诗词名句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酒家商店、布帛招牌迎风飘舞的秀丽景色。唐代以后,商业日渐繁盛,商店悬挂招牌逐渐普遍,木刻的、铜铁铸造的、粉壁书写的,各式各样的招牌相继应运而生,并且加上店主的…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2,(22):61
2012年6月27日,大连宏佳家具装饰研究中心的邓淑红,持单位介绍信及本人身份证来到沙河口区档案馆,查阅1984年知青商店与劳动服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原来,该单位一名即将办理退休的人员工作履历中体现了在沙河口区知青商店和沙河口区劳动服务公司的两段工作经历,但是在个人档案中仅具备在沙河口区劳动服务公司工作的材料,无法认证在  相似文献   

10.
去年十二月,我写了一篇稿子去镇政府让审一下。秘书一看稿子,愤怒地说:“你这是给咱们镇上抹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当即写了篇《话说“脸上抹黑”》的文章,很快在《人民日报》十二月二十三日头版刊用了。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去一家商店买货,只见一位顾客和一位售货员吵闹不休。原来是售货员对顾客挑选商品很不耐烦。顾客就问:“你们那儿不是写着‘百问不烦’吗?”谁知售货员却说:“你问一百次了吗?”这句话惹得许多顾客不禁哑然失笑。于是我把这个场面  相似文献   

11.
购鞋风波     
有人说:北京的鞋市场,堪称全国最开放的市场。各地的皮鞋、旅游鞋、运动鞋纷至沓来。然而,各种伪劣假冒鞋却屡禁不止。 3月9日,记者在北京渤海商店售货亭前抓拍了一组购鞋风波的照片,反映这家商店因销售劣质皮鞋而引起顾客的强烈不满。以往,我们的消费者因质量问题吃了亏,大都习惯于“忍”。今天,沉默已久的“上帝”愤怒了,他们大声疾呼:从“脚”抓质量!  相似文献   

12.
巧用对比     
近年来,越来越多劣质商品的出现,给顾客增添了疑虑,同时使许多工商企业遇到了难题。如何打开市场、赢得顾客,是摆在各工厂、商店面前的当务之急。《羽绒被销售的“冷”与“热”》(见3月10日新华社新闻稿),对实际工作有借鉴意义。一些苦于产品没有出路的厂家也许会从中获得一些教益和启示。稿件首先向读者展示的是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  相似文献   

13.
前言:2006年10月.大丰筹建一所“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致力于在黄海滩涂上给我国青年运动史留下一颗“琥珀”。纪念馆建立在海丰农场原元华分场场部,通过维修和利用现存的主建筑.再现当年四合院式知青宿舍区.四周依河建筑800米墙段式长廊,并依势造景,分设语录板报、露天电影、篮球场、主席塑像、知青群雕,再现当年知青广场氛围。博物馆内设八个展区.其中有“知青档案”,设置主题墙,全面登陆知青名录:“早期拓荒”,展示知青的原始实物,如老照片、通讯信函邮件、报纸刊物、布告告示、粮票、布票、生活用品等原物或原物残件。  相似文献   

14.
林晓芳 《出版参考》2006,(5S):18-18
在海燕社社长郑荣的办公室里,一幅题字“爱心”挂在她对面的墙上,那是少林寺释永信方丈赠送的,以感谢海燕社长期为少林寺慈幼院儿童提供的多方面资助。“童心,真心,爱心”,一直是海燕社追求的。2006年1月16日,海燕出版社向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捐赠了100册《哥哥-河南学子洪战辉》,为了赶制这本书,编辑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该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其实这类爱心活动,海燕社举办的数不胜数,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都要开展赠书活动,该社为了救助失学儿童,还无偿为贫困地区的小学建立了图书馆——“红孩子书屋”。  相似文献   

15.
中青年出版科研论文“海燕奖”评选揭晓 由中国出版科研所《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和海燕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青年科研论文“海燕奖”征文活动,自1993年5月开展以来,得到众多出版单位和中青年出版科研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共收到参选论文45篇,经过有关专家的反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会做生意的商店老板,把顾客视为“上帝”,进货品种、服务方式。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一位精明的建筑公司经理。历来把“甲方”比作“上帝”,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和进度,无不尊重“上帝”的旨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才能搞活自己的企业。我认为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应把档案利用者看成“上帝”,在档案管理和编研上,千方百计适应利用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如今,商店将顾客视为“上帝”,书刊、报纸等出版部门将读者视为“上帝”,而我们广播工作者则把听众当“上帝”.因为听众对广播节目收听率的高低和对其节目内容满意的程度,是评价广播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有鉴于此,我们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历来十分重视听取听众意见,不断变换节目安排,不断提高广播质量,以便更好地为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一月大拍卖”1月7日,英国伦教著名的哈罗德商店“1月大拍卖”的第一天,(?)多顾客纷纷赶早涌入该店抢购削(?)商品。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音响及影像(?)备展销会 1986年10月,日本晴海国际贸(?)展览场举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音响及影像设备展销会,展出了包(?)日本在内的世界上72家主要音响(?)影像设备制造厂家的最新产品。  相似文献   

19.
“汪洋社会,清正之窗”,这是安徽观众心目中的《社会之窗》。每星期三晚上收看电视台播出的这个节目,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安徽某地,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地电视台因要设置自己的节目而停止转播《社会之窗》,农民群众便选举代表上告到省广播电视厅、省政府要求当地电视台恢复转播省台的这个节目。在一些商店内,顾客与售货员争吵时,顾客愤然地说:“你服务态度这么坏,非让《社会之  相似文献   

20.
四、讲究宣传创意。不少出版社在图书宣传中努力跳出“王婆卖瓜,自吹自夸”的模式,淡化宣传味,讲究宣传创意,抓住特定的时机,借题发挥,为图书营造畅销的氛围。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反映“老三届”知青今昔生活的图书,但征订数不多,该社编辑大胆创意,在报上刊登一则启事,称某日在新华书店举行向“老三届”知青赠书仪式,先到先赠,赠完为止,短短数语,勾起十几万“老三届”知青对往昔的回忆,百感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