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词汇系统、真理和不可通约性--库恩的"结构之后的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论题,同时也招致相当多的误解和责难。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该论题的阐明和澄清。从视觉格式塔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意艾变化,到局部不可通约性。再到词汇系统或者分类学范畴,库恩联系知识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共时性类比等问题,对于不可通约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对真理符合论的批评,提出一种新的真理现。“结构之后的路”实际上就是库恩努力澄清不可通约性论题之路。  相似文献   

2.
皮克林与哈金指出存在一种新类型的不可通约性即仪器的不可通约性。针对皮克林与哈金认为库恩忽视了仪器的不可通约性的观点,通过历史文本分析发现库恩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都认为仪器的不可通约性是不可通约性的有机组成。库恩在不断地完善不可通约性思想的同时紧缩了不可通约性的应用范围。前期库恩认为范式包含了仪器维度,仪器的不可通约性是操作上的不可通约性;后期库恩通过利用弹簧秤学习牛顿理论种类术语的案例描述了与仪器相关的不可通约性,库恩认为仪器的不可通约性作为非语言形式的不可通约性被其前期思想过度延伸了。通过延伸库恩弹簧秤案例的研究,由仪器重构库恩后期的思想可以得出没有相对主义的不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3.
从范式的不可通约性到科学语言的不可翻译性,库恩的"语言学转向"为人们从博弈论角度考察库恩论题创造了可能。巴瑞特运用信号博弈考察了原始术语语言之间的不可翻译性,在类比的意义上揭示出不同理论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如何可能。通过对不可通约性的信号博弈模型的重构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实践的复杂性使得这种模型的类比论证效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lexicon(词汇系统①)是库恩晚年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范式的替代物.库恩从语言层面讨论分类学范畴和词汇系统,不再从知觉、方法论和本体论讨论不可通约性,将不可通约发展为词汇系统间的不可翻译性.库恩所阐释的词汇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本体论特质,与其世界观念密切相关.从范式到词汇系统的演变表明库恩的思想发生变化,然究其实质其实一以贯之.库恩自称“具有可变范畴的康德主义者”有其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5.
析皮克林的新旧高能物理学不可通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代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能物理学史所作的社会学研究。指出皮克林以七十年代中期作为新旧物理学划分有较充分的依据;对新旧物理学作不可通约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创新和意义。他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变化作为不可通约的主要原因,寻求对托马斯.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作新的更符合现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解释,是后库恩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期库恩用生物进化来类比科学的发展,坚持知识是无目的的演化,他用信念变化的合意性取代对信念真与假的判断,并把不可通约性看成是科学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为避开实在论对实在与真理的诉求,库恩引入分类理论,区分了世界本身以及词典所建构的现象世界.他用部落及其栖居的生境来隐喻科学共同体与他们的工作世界,正如无法用真,假来评价生活方式一样,我们不能说哪个词典所构建的世界更接近实在.这种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立场发展出的进化知识观,提供了关于科学知识本性的新说明.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讨论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合理性、科学理论的实在论解释与理论的成功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时,都反复涉及到真理、似真性与实在的关系问题。当代科学实在论者在深入考虑传统的真理符合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和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主义真理观和似真性理论。这些理论发展了传统的实在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真理(似真性)检验标准,为我们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在那篇论文中,我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r)术语——先于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本文,我拟通过手头的资料论证,库恩也不是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意义上首次使用“范式”(paradigm)术语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昂利·彭加勒(Henri Poincare,1854—191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富创造力的哲人科学家(Philosopher-scientist)。他独创性的哲学思想是经验约定论(empirio-conventionalism),但他确实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实在论者。本文拟从分析彭加勒的实在论的实在观、真理观和科学观入手,进而论述他的科学实在论与他的约定论、经验论和理性论思想的关联,从而揭示出彭加勒的科学实在论是一种独特的实在论,我姑且称其为综合科学实在论(synthetic scientific realism),或简称为综合实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讨论了库恩和罗蒂在解放的合理性与认识论的合理性、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的性以及对传统认识论关于“共同根基”构想的质疑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库恩的范式理论揭示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进行的发展模式,但是他对科学检验在其中的作用过于轻视,原因在于他心目中只有假设-演绎检验模式,而没有贝叶斯检验模式.本文应用贝叶斯检验模型重新审视库恩的范式理论,展示其中的逻辑成分或理性成分,进而说明逻辑与信念、理性与非理性在科学革命过程中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3.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哲学上的遗产有三个:一是与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的形式和静态方面的强调针锋相对,库恩强调科学的具体的和动态的方面,这在他关于常规科学的论述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二是由于库恩的范式概念的多义以及库恩本人对自己论述的哲学后果的意识不够明确,导致库恩的思想容易被引向概念相对主义;三是库恩试图想做但又没有充分展开并且经常被他的读者忽视的一种关于科学发展的进化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无法拒斥现代进化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价值。由于不可通约性的卷入,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无法比较现代进化心理学与标准社会科学模型的进步性。现代进化心理学是从进化生物学传统内部成长出来的,越来越为科学界及进化生物学界支持。依库恩的观点——理论选择的任务应交给最有才干的专家群体,应肯定其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4):102-106
库恩以范式间的不可通约,反驳了由相对论力学可推导出牛顿力学定律的实证论观点。逻辑经验论从逻辑视角理解科学理论,认为牛顿力学的时空观等形而上学观念并不是作为一个科学理论的牛顿力学的构成部分。库恩从历史视角理解科学理论,强调在相对论之前的牛顿力学理论应包括其时空观等观念,失掉这些观念,历史与境下的牛顿力学理论本身便不完整。对库恩相关论述的分析表明,以历史与逻辑的不同视角来理解科学理论是导致该争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库恩的世界存在论题影响深远,对其先后形成两种理解模式:传统终结论与传统延续论。反观和思考这一历史进程,深层解读库恩关于可能世界的构想(包括四种可能世界的存在与关联),尤其是范式世界中理论实体的存在方式,将使我们发现库恩在本体论上的重要学术贡献。本文将尝试性地提出如何区分和跨越词汇系统异隔的理论,试图对库恩后期理论加以改进和补救,进一步拓展库恩的理论实体存在论,为支持库恩的实在论立场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17.
对库恩的两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所谓“后库恩”的科学论基上都是从解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发衍生出来的。在晚期,库恩本人也尝试着重新解读自己。他发现自己的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学。库恩并未套用而紧自己的方式达到了解释学的观念。本文赞同J.劳斯对对库恩的两种解读,他认为真正的“库恩”实际上把科学理解为我们都参与其中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库恩教科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此理论的影响和学界对它的批评。库恩试图揭示科学发展的真实形象,而对于科学教科书本质的认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库恩认为,科学教科书对于科学共同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培养新生代的重要工具。每当常规科学发生转变之时,或者说在科学革命发生之后,教科书就得全部或部分重写。一旦重写,这些书又不可避免地隐瞒革命的存在。库恩对科学教科书的关注,与其刚刚步入科学史研究时其所处学术氛围,以及当时美国教科书改革这一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他对教科书的认识也随着对科学革命认识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库恩的教科书理论对科学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发学界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理论所适用的范围之上。当前科学史界对科学教科书的考察,早已超越了革命史观的束缚,更多地从科学知识的建构和书籍的社会史等角度而进行。  相似文献   

19.
伊恩.哈金的科学哲学和实体实在论致力于解决科学合理性的危机。哈金重新发现了科学中实验的本质、属性和地位,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曾经动摇了科学合理性基础的意义不可通约性的论题和观察/实验负载理论的论题。通过将实验干预中表现出来的实践理性引入科学合理性的观念,哈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捍卫了科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观察渗透理论"还是"观察的独立性"一直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哲学倾向争论不休的论题。新实验主义者罗伯特.阿克曼(R.J.Ackermann)跳出理论与实验孰先孰后的二元争论,以理论、数据、仪器三维辩证互动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增长。仪器和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中相对独立的重要力量,过去被哲学家们严重忽视了。阿克曼试图以仪器与技术的累积进步来化解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并以仪器的应用程度来解释当前社会科学无法达到自然科学的精确化和一致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