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概念、理论与基础岩石物理分析,描述了时移地震正演模拟过程,分析了实际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的可行性,包括时移地震的实施对储层条件、注采方式及地震方法的要求,对时移地震油藏监现场先导试验和油田大规模的应用中,时移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等方面的要求和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开展时移地震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曲流河油藏地震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曲流河地质模型,再进行油藏数值模拟获得油藏各开采阶段的岩石物理模型,然后进行岩石物理计算得到地震参数,最后利用地震正演模拟合成地震记录。从合成地震记录中可以分析由曲流河点坝砂体中的侧积泥岩引起的地震响应异常,还可以分析由侧积泥岩形成的剩余油产生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3.
时移地震可以指导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气田进行二次开发和调整挖潜,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时移地震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高投入使监测采集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在油气田实施时移地震监测采集前,须对其采集时机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南海L气田为例,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将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及孔隙压力变化转换成声学参数变化,并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得到气藏开发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理论合成地震响应。从气藏动态数据递减趋势规律分析、时移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分析以及信噪比影响分析3个方面对L气田时移地震采集时机可行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气田最佳的时移地震采集时机应在2022年前后。研究结果为指导L气田进行更有效的时移地震采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稠油热采时移地震监测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国内外针对陆相薄互层稠油油藏的热采动态时移地震监测研究还很少.在认真分析热采对储层弹性特性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理论和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建立了薄互层油藏火烧油层动态模型,开展了时移地震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热采(注蒸汽、火烧油层、注热水)会引起储层岩石和孔隙流体弹性特性的显著改变,从而导致明显的地震振幅差异.利用时移地震振幅差异可以区分油层中的高温区范围,跟踪高温前缘,甚至确定其推进速度.但因单层厚度小、地震分辨率低,横向上难以精细划分出油藏工程中所确定的不同区带,纵向上难以确定储层内热采前缘分布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海上时移地震综合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移地震(四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的目的就是利用多次采集时移地震资料,结合岩石物理和生产动态数据,通过提取和综合分析各种敏感属性,分析和解释油气藏动态、进行油藏模拟处理分析,以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范围、指导开发井的部署和调整、提高采收率;针对SZ油田,从时移地震差异合理性分析、地震敏感属性、井上动态分析、流动单元划分、时移地震约束下的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着手,经过分析对比,在地震可分辨的基础上对油田主体部分的小层的水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该油田的时移地震综合解释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时移地震AVO反演在油藏定量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时移地震叠前资料包含重要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信息,能用于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及进行油藏定量解释。依据油田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计算疏松砂岩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岩石物理模型,并依据该模型通过求解精确Zoeppritz方程来正演模拟油藏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压力变化时的地震AVO响应,分析了利用时移地震AVO反演区分油藏参数变化、实现油藏定量解释的可行性。根据Aki和Richards的简化AVO方程,详细推导了利用岩石物性与地震属性的近似关系进行时移地震AVO反演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S油田进行时移地震AVO反演是可行的,推导的时移地震AVO反演计算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油藏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压力的变化,真正实现对油藏的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2002年中国石化提出了"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的新概念,以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为宗旨,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成立了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室。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室主要开展地震正演模拟、岩石物理、三维高精度、井间、3D VSP、多波多分量地震处理解释方法、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与解释、多尺度油藏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综合分析等研究,软件开发与集成、数据库建设及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数据与成果管理等。深入开展三维地震、多波  相似文献   

8.
春光区块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沟谷”型油藏、地层超覆型油藏及复合型油气藏。在岩石物理分析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单砂体、叠置砂体岩性圈闭、地层圈闭、沟谷型圈闭、非典型“亮点”型圈闭以及复合型圈闭.分别采用了地震多属性识别、地震正反演结合、地震正演模拟,结合地震叠前、叠后多种烃类检测方法,进行了圈闭优选,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和滚动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9.
如今油田开发主要使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预测剩余油分布状况,而利用地球物理流体预测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并结合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联合反演,其预测结果既能满足油田开发动态数据规律,又能反映流体在空间的变化特征。本文尝试利用永3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通过岩石物理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板;再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利用标定的岩石物理模板将每个网格上的地震反演数据换算为含水饱和度,进而获得油藏动态信息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注水倍数即PV(Pore Volume)的增加,油藏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均随之发生改变,导致渗流场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更为困难,难以给出提高采收率的针对性措施。为此,提出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新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注水倍数下储层孔隙度、实际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泥质含量、剩余油饱和度等的变化,论证了发展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一套技术流程,即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应用时移地震、时移VSP、时移电磁、生产测井、多域试井等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油藏渗流场,最终建立多维油藏渗流地球物理地质模型,反映油藏渗流变化。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延续和提升,将在老油田渗流场重构、提高采收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2003年EAGE岩石物性测试分析技术取得的新进展。从本届年会看,岩石物理内容主要涉及岩石物理模型建立、时延地震岩石物理与岩石各向异性分析、喷射频率和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预测、岩石物理模拟等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充分考虑岩石物理受当地地质因素影响后,提出岩石物理模版概念,目的是为地质专家方便对岩性和流体的解释提供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型正演优选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会产生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利用岩心、测井和叠后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的新方法。该方法是以岩心物性参数和岩石物理性质正演模拟为基础,分析岩石物性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变化,利用优选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这套技术以正演为主,正、反演相结合,减少了预测结果的多解性,提高了用属性预测储层的准确性。该方法操作步骤包括横波速度预测、流体替换、属性优选、属性分类和储层预测等。用该方法预测了砂体分布及含油级别,其结果与钻井结果一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苏里格气田的西北侧,目的层盒8段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气藏,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纵波阻抗叠置,基于叠后数据的储层预测方法多解性强。因此需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并结合叠前地震反演,定性或半定量判断砂岩储层的含气性,为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布井依据。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岩石物理建模全过程,在测井资料井、震一致性处理基础上,通过标准井标定,选用Xu-White模型并利用迭代方法优化关键参数,准确地预测了横波速度并同时修正了密度曲线,为叠前储层描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同时利用岩石物理分析形成的解释量板对叠前反演结果进行解释,提高了气层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第65届EAGE年会主题是“地球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会议内容丰富,成果丰硕,论文涉及采集、处理及油藏监测等多方面内容。在对整个会议作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分别就高精度地震、火成岩下成像、基于模型的地震分析技术、储层预测及岩石物性分析技术、油藏监测技术等方面做综合性的简述。  相似文献   

15.
2 0 0 3年第 6 5届EAGE年会主题是“地球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会议内容丰富 ,成果丰硕 ,论文涉及采集、处理及油藏监测等多方面内容。在对整个会议作简要概述的基础上 ,分别就高精度地震、火成岩下成像、基于模型的地震分析技术、储层预测及岩石物性分析技术、油藏监测技术等方面做综合性的简述。  相似文献   

16.
李景叶  陈小宏 《石油物探》2012,51(2):125-132,103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能确定对目标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的可行性、结果的可靠性,并针对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难题与重点提前设计解决方案。基于实际油田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并结合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油藏地质条件、储层条件和地震条件3方面出发,利用油藏实际测量数据和模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油藏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的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岩石物理模型与叠前地震正演的结合进行油藏参数变化定量解释可行性分析评价。可行性研究为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研究从叠后地震资料推进到叠前地震资料、提高不同油藏参数解释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主要油田均无基础地震观测数据。如何解决老油田面临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问题成为了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难点。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中国辽河拗陷稠油热采油田,开展无基础观测条件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该油田开发始于1997年,第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是在2009年,尔后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地震观测。通过两期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2009~2011年间的油藏监测结果,但无法获得2009年以前的油藏监测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2009年地震数据的储层构造和沉积解释、地震与测井的储层静态建模和油藏模拟,通过综合3.5维地震解释获得了2009年以前油藏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1年的时移地震监测结果,最终给出了无基础地震观测条件下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结果。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实际温度监测和油藏开发等信息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高含水油田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地震油藏描述的目标尺度小、井网密、资料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以井控处理、井控解释和井震联合反演为核心的油藏描述技术思路,系统开展了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形成了5项关键技术:①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包括面向地震储集层预测的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应用,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敏感因子优选等;②井控地震资料处理,包括井控高分辨率处理和保幅处理及其质控等;③井控精细构造解释,包括井控小断层解释、井控层位追踪和井控构造成图等;④井震联合地震反演,包括确定性反演和随机反演;⑤地震约束油藏建模和数值模拟。尽管高含水油田井网密度大,但仅通过已知井对井间储集层分布进行推断,其结果仍然是不准确的,只有充分发挥密井网资料优势,通过多学科结合才能明显改善地震油藏描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