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试验室》2021,40(6):638-644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等无机纳米孔材料快速吸附分离中成药中的黄芪皂苷类成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建立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筛选SAPO-34、SAPO-11、ZSM-5、Y型分子筛、SBA-15、活性炭、MWCNTs等7种无机纳米孔材料吸附黄芪皂苷的活性,并用于分散固相萃取分离中成药中黄芪皂苷。MWCNTs分离黄芪皂苷的活性最佳,吸附和脱附平衡时间不超过2 min。黄芪皂苷的吸附率和回收率分别达到94.9%和92.1%。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分离黄芪颗粒和黄芪精口服液中的黄芪皂苷,且可有效降低散剂和口服液的基质效应,提高定量分析黄芪皂苷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黄芪中微量元素铜形态分析——与黄芪多糖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煎醇沉法从黄芪中提取黄芪多糖(TPA),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其中元素铜的含量;通过吸附平衡试验,研究了黄芪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结合光谱分析,探讨了黄芪中微量元素铜与活性成分多糖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相关系数r分别大于0.99和0.9。黄芪多糖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为非线性优惠吸附,主要吸附机理为表面络合,光谱分析显示主要吸附官能团为羟基和氨基。  相似文献   

3.
该文建立了准确测定黄芪药材中游离黄芪皂苷Ⅳ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并研究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黄芪项下黄芪皂苷Ⅳ(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前处理操作对黄芪皂苷Ⅳ含量的影响。分别比较索氏提取后、正丁醇萃取后和氨试液除杂后黄芪皂苷Ⅳ的含量变化,并利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分析其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Ⅳ在0.387 0~24.75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8,检出限(LOD)为1.0 mg/kg,定量下限(LOQ)为3.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4.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4%。研究发现甲醇直接提取的黄芪皂苷Ⅰ相对含量最高,正丁醇萃取后的氨试液除杂过程会导致黄芪皂苷Ⅰ及其他黄芪皂苷Ⅳ同系物水解,黄芪皂苷Ⅰ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而黄芪皂苷Ⅳ的含量显著升高;并发现黄芪药材中存在目前尚未报道的黄芪皂苷Ⅱ异构体,将其命名为新黄芪皂苷Ⅱ。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浸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黄芪多糖提取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100℃时提取3次;采用乙醇沉淀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其最佳分离工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三因素三水平对黄芪多糖分离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沉淀时间,分离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90%,加入量5倍体积,沉淀时间4 h;选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为吸附剂,不同浓度乙醇为洗脱剂对黄芪多糖最佳纯化工艺进行了探索,确定了最佳纯化工艺为: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30%乙醇洗脱.这些条件的确定为黄芪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内蒙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根的水提液中分得三种多糖:黄芪多糖Ⅰ,Ⅱ及Ⅲ。经玻璃纤维纸电泳及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表明为均一体。黄芪多糖Ⅰ是杂多糖,由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阿拉伯糖组成。其克分子比为1.75:1.63:1此外还含痕迹量的五碳糖,经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葡聚糖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所标定的曲线上求得其平均分子量约为36300,比旋度为正,[α]_D~(30.5)+101.5(H _2O)。黄芪多糖Ⅱ及Ⅲ均为D-葡聚糖,其平均分子量分别约为12300和34600,比旋度亦为正,分别为[α]_D~(30.5)+170.8(H_2O)和[α]_D~(26)+177.6(H_2O)。黄芪多糖Ⅱ及Ⅲ经过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结果,除了产生大量的赤藓醇外,还产生丙三醇,这个结果表明两者的组成除含少量α-(1→6)-D-葡萄糖缩合键外。主要是α-(1→4)-D-葡萄糖的缩合键。 APS是水提取液中所分得的均一多糖部位,主要由黄芪多糖Ⅰ及Ⅱ组成,在小鼠上具有广泛的各种负疫作用,能增加小鼠脾脏的重量及细胞数,增加小鼠脾脏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和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若将黄芪多糖Ⅰ及Ⅱ分别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多糖Ⅰ能增加脾脏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多糖Ⅱ作用与多糖Ⅰ相似,但较弱;而多糖Ⅲ则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对黄芪多糖提取工艺.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 - Benhnken的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表明,提取黄芪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1:13,提取温度94 ℃,提取时间64 min.在此条件下,黄芪多...  相似文献   

7.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以甲醇为溶剂提取黄芪药材中的黄芪甲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进行含量测定.考察了不同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循环次数等条件下的提取效果,确定了最佳的ASE提取条件.同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ASE法溶剂用量少,耗时短,提取效率高.并通过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测定,证明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完全可以用于中药材中的黄芪甲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黄芪是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和蒙古黄芪 A.mongholicus Bge.的干燥根,含有皂甙类、黄酮甙类及糖类,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其多糖含量较高,具有降压、利尿、强心,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和抗衰老作用[1],并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由于对黄芪作用的不断认识,黄芪用量逐渐增加,并广泛用于饮料、补品、化妆品、茶叶等工业中。天然多糖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抗衰老等诸多药理作用。本文采用糖醇乙酸酯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中草药黄芪和黄芹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和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的含量及各组成单糖的含量。该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草药黄芪、黄芹的药理学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芪葡聚多糖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方积年  WAGNER  H 《化学学报》1988,46(11):1101-1104
从植物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s)根的碱性水提取液中得到一水溶性多糖黄芪葡聚糖. 它由单一葡萄糖残基构成, 分子量为5x10^4. 甲基化、过碘酸盐氧化、Smith降解和部分水解后, 揭示了它是以1,4-葡萄糖残基为主链, 并在6-O有分枝、重复单元为10个葡萄糖残基的葡聚糖(结构如3所示).  相似文献   

10.
以3,5-二硝基苯甲酰氯为衍生化试剂,柱前衍生,ODS2柱分离,V(甲醇):V(0.01 mol/L KH2PO4)=60:40(H3PO4调节pH 3.5)洗脱,紫外(230 am)检测,建立了黄芪甲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5.0~100 μg/mL范围内,黄芪甲苷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478944+2132c,相关系数为0.9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7%(c=20.0 μg/mL,n=6),加标回收率在97.8%~103.4%.该法已用于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何首乌在蒸制过程中多糖含量变化的快速定量模型。采用蒽酮-浓硫酸法测定了不同蒸制时间何首乌的多糖含量并结合采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模型,以校正集相关系数(R2c)、预测集相关系数(R2p)、交叉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和变量筛选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何首乌多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平稳,采用平滑+变量标准化+随机蛙跳变量筛选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的R2c=0.96,RMSECV=0.74,R2p=0.96,RMSEP=0.28;外部预测相对偏差小于3.0%。所建立的多糖含量定量模型质量较高,预测能力较强,可为探索何首乌炮制工艺标准化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黄芪口服液(HO)降低大鼠顺铂(CDDP)毒性的作用机制.采用低剂量多次腹腔注射CDDP的方法建立CDDP染毒大鼠模型,并连续给予16天HO.于第18天收集正常对照(Control)组、顺铂模型(CDDP)组和黄芪口服液(HO)组大鼠的24 h尿液, 进行LC-TOF-MS分析,以获取尿液代谢物组数据集,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于第20天采集大鼠血清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血清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HO可以显著降低CDDP染毒大鼠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PCA得分图显示,3组可分别聚类,HO组位于Control组和CDDP组中间,表明HO可部分改善CDDP所致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异常变化.综合OPLS-DA分析、t检验和倍数变化分析结果,最终共筛选并初步鉴定出35个尿液代谢产物作为HO减毒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HO可通过纠正体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通路的紊乱,降低CDDP所致机体毒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同时测定通天口服液中天麻素与芍药苷含量的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通天口服液样品中天麻素和芍药苷的化学参考值,随机抽取60个样本作校正集,20个样本作预测集。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校正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与相应样本的天麻素和芍药苷含量分别相关联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天麻素和芍药苷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6.28%、94.55%,模型的交叉验证均方差分别为0.0336、0.00908,预测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4.23%、92.86%,预测集均方差分别为0.0453、0.00839。同时还做了模型的精密度实验,该方法能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4.
梁图  傅青  辛华夏  李芳冰  金郁  梁鑫淼 《色谱》2014,32(12):1306-1312
来自中药的水溶性多糖具有广谱治疗和低毒性特点,是天然药物及保健品研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药多糖结构复杂、难以表征的问题,本文以中药黄芪中的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下而上"法完成对黄芪多糖的表征。首先使用部分酸水解方法水解黄芪多糖,分别考察了水解时间、酸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在适宜条件(4 h、1.5 mol/L三氟乙酸、80 ℃)下,黄芪多糖被水解为特征性的寡糖片段。接下来,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与质谱联用对黄芪多糖部分酸水解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提取得到的黄芪多糖主要为1→4连接线性葡聚糖,水解得到聚合度4~11的葡寡糖。本研究对其他中药多糖的表征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膜荚黄芪苷元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正中  俞家华  甘立宪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3,41(12):1137-1145
从膜荚黄芪的根中分得膜荚黄芪皂苷甲,皂苷乙和皂苷丙.膜荚黄芪皂苷甲是主要成分.药理试验有降压和抗炎作用、皂苷甲经Smith氧化降解得到膜荚黄芪苷元1.用IR,~1HNMR,~(13)C NMR,MS和化学降解证明其结构为1.根据镧系位移试剂的~1H NMR,1的C_(20)和C_(24)的构型分别确定为S和R.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卷烟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烟草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通过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建立了卷烟中多酚类物质的近红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绿原酸、新绿原酸和芸香苷近红外数学模型外部验证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RSD)均在5%以内,说明该模型准确性和稳定性均很好,可以用来快速、准确,无污染地测定卷烟中多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预测精度和建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自模型的混合物分析的波长优选方法,根据光谱各波长变量的纯度值和标准差值,选择含有用信息的波长变量,并引入相关权函数解决变量间共线性问题.通过依次迭代选择的变量建立定量校正模型,由交互验证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CV)确定最佳波长变量个数.应用该波长变量优选方法对具有不同葡萄糖含量的两组(四成分葡萄糖水溶液实验和人体血浆实验)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数据中分别只选择了全部变量的0.3%建立定量校正模型,其验证集葡萄糖浓度的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P)分别减少为669和15 mg/L.与全谱范围及优选波段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比较,本方法能够通过波长变量优选最小化冗余信息、提高预测精度及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近红外光谱透射分析技术建立了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快速定性和其活性成分快速定量的分析新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模型鉴别口服液品牌,且9种品牌的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能准确地被鉴别;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可对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的活性成分黄芩苷和甘草酸进行同时检测。以黄芩苷和甘草酸为指标成分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预测性能较好,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94.96、91.8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104、0.0930mg·mL-1,外部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124、0.0699mg·mL-1。结果证明,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法用于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定性、定量分析,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对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进行质量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片色素含量近红外光谱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施氮水平的水稻(Oryza sativa)叶片近红外光谱信息为基础,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法(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主成分回归法(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和BP神经网络法(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建立了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 (Chl a+b)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利用8000~4000 cm-1波段范围的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建模效果最佳.其中,基于PLS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4类近红外色素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误差分别为0.251,0.063,0.305和0.073;外部交叉验证的误差RMSEP分别为0.335,0.123,0.302和0.072,表明的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基于近红外模型对水稻叶片色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和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黄芪对照药材和甘肃省近20个乡镇大面积种植的黄芪中黄芪甲苷和2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确定甘肃黄芪质量评价指标 采用KromasilODS-1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测定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乙腈-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0nm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的线性范围为2.350×10-3~4.700×10-2μg,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为2.00%;芒柄花素线性范围为:2.325×10-3~4.650×10-2μg,平均回收率为96.53%,RSD为1.63%;黄芪甲苷线性范围为1.215~6.075μg,平均回收率为101.47%,RSD为2.21%.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用于黄芪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