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筛选β-环糊精(β-CD)包合罗勒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产率为主要筛选指标,选出制备罗勒油-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采用显微镜法、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罗勒油-β-CD为1︰8.5(w/w),包合时间72 min,包合温度41.0℃。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出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法制备牡丹籽油-羟丙基-β-环糊精(牡丹籽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OD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条件。确定牡丹籽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60 W,包合温度46.5℃,牡丹籽油与HP-β-CD质量比1∶6.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包合物得率为85.53%,包合率为92.00%,综合评分OD值为89.41%。经红外光谱法鉴别,已形成牡丹籽油-HP-β-CD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制备甘草黄酮-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以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解度。结果甘草黄酮-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甘草黄酮:HP-β-CD=1:3(w/w),包合时间6 h,温度60℃。结论甘草黄酮通过HP-β-CD包合后溶解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高速剪切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薄荷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对比冷冻干燥与真空干燥,高速剪切与搅拌法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和β-CD的质量分数为影响因素,以含油率和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包合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包合物中的胡薄荷酮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包合物收率更高,平均收率为97.6%。高速剪切法制备的含油率和包合率较高,与搅拌法相比分别高出约3%和19%;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9:1(g/mL),包合温度为55℃,β-CD的质量分数为17%。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含油率为10.9%,挥发油包合率为97.6%,综合评分为99.7,RSD值为1.59%,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通过HPLC测得包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柚皮素-β-环糊精(NAR-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搅拌法制备NAR-β-CD包合物,以β-CD与NAR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自变量,以包封率、包合物得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并作验证试验。并比较NAR-β-CD包合物和NAR的累积溶出率。NAR-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β-CD与NAR投料质量比为5∶1,包合时间为1.412 h,包合温度为48.11℃。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分别为1.43%、1.99%。NAR和NAR-β-CD包合物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37.15%,为83.24%。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与月见草油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月见草油包合物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经红外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进行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月见草油投料比为5∶1 m L/g、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1.8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分别为81.56%和92.28%。实验证明月见草油可与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为月见草油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实验与综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工艺条件,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包合前后百里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百里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质量比为1:10(mL:g),包合温度30℃,搅拌时间2.5h,HP-β-CD的浓度5%,在此最佳工艺下,平均包合物得率与挥发油利用率分别为91.77%和81.94%,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有效地提高了百里香挥发油的稳定性.FT-IR和GC-MS分析说明,百里香挥发油与HP-β-CD已经形成了包合物,包合前后百里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组成比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包合对百里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双藤清痹中挥发油 β-环糊精 (β -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 ,以包合物收率及挥发油包封率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 ,应用TLC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考察。结果 优选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 :β -CD与干姜油投料比为 8:1,加 3倍量水 ,研磨时间 12 0min。结论 β -CD包合后挥发油粉末化并使其稳定性增强 ,并且包合前后成分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薏苡仁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并验证制备条件为:包合投料质量比(β-CD∶薏苡仁)为9∶1,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6 h。通过SEM、DSC、FTIR、XRD表征薏苡仁油β-CD包合物的形成;HPLC法测定β-CD对薏苡仁油包合率达63%;包合物溶液以最大浓度(63 mg/m L)、最大给药量(0.04 m L/g)小鼠灌胃14 d后,心、肝、脾、肺、肾整体观察和各脏器切片均无明显病理变化,提示制备的薏苡仁油β-CD包合物食用安全,可进一步进行功效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梅片树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对梅片树叶挥发油进行包合,以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最佳包合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投料比、包合时间以及包合温度对包合物的得率和包合率的影响,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梅片树叶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8,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包合物的得率和包合率分别是75.64%和88.42%,说明本工艺具有良好的得率和包合率,这对于开发梅片树叶挥发油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抗坏血酸葡萄糖苷(2-O-α-D-glucopyranosyl-L-ascorbicacid,简称AA-2G)/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它在应用中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选用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对AA-2G进行包合,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究了AA-2G-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时间、搅拌速度以及β-环糊精和AA-2G的摩尔比对包合物制备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运用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AA-2G-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A-2G与β-CD的摩尔比为1:3,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200 r/min,时间为5 h时,包合率为49.55%。影响包合率的因素顺序为:时间温度转速摩尔比。验证试验表明,饱和水溶液法制备AA-2G-β-CD包合物工艺稳定。通过傅里叶红外色谱法对制备的AA-2G-β-CD包合物进行了鉴定,证明了AA-2G-β-CD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抗氧化性实验发现,包合物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高于AA-2G与β-CD混合物。综上,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AA-2G-β-CD包合物,经验证AA-2G-β-CD包合物形成,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后,其包合率达到49.55%,同时包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力高于AA-2G与β-CD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玫瑰香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水浴恒温磁力搅拌法制备玫瑰香精-HP-β-CD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产率为指标评价了包合工艺,利用红外(FT-IR)和薄层层析色谱(TLC)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玫瑰香精形成了包合物,且在包合过程中未改变玫瑰香精的化学成分,提高了玫瑰香精的缓释效果。最佳制备工艺:玫瑰香精1mL,m(HP-β-CD/g)︰V(玫瑰香精/mL)=6︰1,搅拌速度700 r/min,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5 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合温度>搅拌速度>玫瑰挥香精和H-β-CDP的投料比>包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研究β-环糊精(β-CD)对茴脑的包合作用.以包合物油利用率为指标,应用三因素六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茴脑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温度、研磨时间、样品与β-CD的比例.实验得出最佳包合条件:当温度为41.O℃,研磨时间1.5 h,与β-CD的比例为1:11.2时,所得包合物油利用率为最大值87.0%;红外测定包合物包合是否完全.优选后得到的结果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怡神胶囊中桂枝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包合物得率和包封率2个指标,优选研磨法制备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工艺条件为: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1∶6,β-环糊精与水的质量比1∶2,研磨时间30 min。结论桂枝挥发油包合物得率和包封率较高,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并进行包合物的鉴定及溶解度测定。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比较包合物的制备效果;溶液搅拌法的包合物制备工艺以包合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溶液p H值对包合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采用薄层鉴别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比较包合物得率,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β-CD和槲皮素-HP-β-CD包合物更好;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为1:1、制备温度为60℃、制备时间为2 h、溶液p H值为7;在此条件下制备槲皮素-β-CD包合物的平均包合得率为66.22%,制备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平均得率可达71.49%;槲皮素-β-CD包合物溶解度为26.94μg/mL,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增加到2224.21μg/mL。槲皮素在0.8~6.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溶液搅拌法使槲皮素与环糊精衍生物形成包合物,且明显增加了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并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物的收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野坝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并使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6 mL/g、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β-环糊精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印奇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印奇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印奇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印奇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其制备成粉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优化印奇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结果以包合率为指标,印奇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A2B1C2,即当包合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30 min,药液滴加速度为1 m L/min时,包合率最高。按最佳工艺参数进行3次平行试验,平均包合率为36.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6%。结论以最佳工艺制备包合物,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对当归和党参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进行探究,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和包合工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综合评分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β-环糊精包合工艺;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来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粒度为粒状,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8(g∶m L),提取时间10 h,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挥发油得率为75.3%;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混合挥发油为1∶10(g∶m L),β-环糊精∶水为1∶10(g∶m L),包合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1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包合物收得率平均值为82.51%,挥发油利用率平均值为82.49%,综合评分为82.51%。  相似文献   

19.
以包油率和产率的综合得分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优化茴香油(Aniseed Oil)3-环糊精微球包合物(β-CDP)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缓释性及热稳定性优化得到制备茴香油包合物微球最佳工艺为:茴香油1mL、3-CDP微球用量5.7g、水58 mL、包合温度40℃、包合1h经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球平均包油率为86.9%,产率为93.9%.茴香油环糊精微球包合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热稳定性优于挥发油与环糊精微球物理混合物,其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优化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工艺,并验证包合物的增溶作用为目的。在预实验基础上,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验证了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然后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总评归一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预实验结果表明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响应面实验显示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千斤拔黄酮投料比(质量比)5.5∶1、包合温度43℃、包合时间3.8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千斤拔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为44.68%,包合物得率为73.12%,溶解度测定结果表明将千斤拔黄酮利用β环糊精包合后,可使千斤拔黄酮在水中溶解度由(22.86±0.62)mg提高到(106.58±0.95)mg。千斤拔黄酮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物的形成可使千斤拔黄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为千斤拔黄酮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