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腔置管冲洗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脓腔置管冲洗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脓腔置管冲洗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伤疤的大小等方面优于传统切开引流组。结论乳腺脓肿的置管冲洗治疗明显能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录治疗的38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主要采取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主要采取传统的腺脓切开引流技术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等。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后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中继续哺乳的人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人数,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治疗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无并发症,能够大大地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盆腔脓肿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冲洗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方法对28例盆腔脓肿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置管治疗,其中经腹部穿刺19例,经阴道后穹窿穿刺9例,穿刺结束后置管引流,每日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甲硝唑反复冲洗脓腔,同时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B超复查脓腔消失后拔管。结果28例患者均在1—3个月后复查,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脓腔消失。平均置管时间为8.5d。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冲洗治疗盆腔脓肿具有操作安全、损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适合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盆腔脓肿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置管引流治疗产褥期多发乳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34例产褥期乳房多发脓肿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其中采用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置管引流治疗患者17例(微创置管组),传统手术切开引流患者17例(切开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指标及术后效果差异。结果:微创置管引流组手术时间(28.28±7.25)min与切开引流组无明显差异。微创置管引流组术后疼痛程度(2.11±1.69)分、脓腔愈合时间(8.73±2.33)天、切口瘢痕长度(2.8±0.7)mm及继续哺乳率与切开引流组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产褥期乳房多发脓肿创伤小,愈合快,手术瘢痕不明显,不影响乳房外观,继续哺乳率高,是患者治疗产褥期多发乳房脓肿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许利红 《北方药学》2018,(6):114-115
目的:探究和分析红霉素软膏在治疗乳腺脓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8月收治的82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换药方式分成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41例,治疗A组采用利凡诺纱条换药治疗,治疗B组采用红霉素软膏纱条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乳腺脓肿疼痛程度、引流脓液量、乳腺脓腔愈合周期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乳腺脓肿疼痛程度及治疗后引流脓液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B组乳腺脓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治疗A组,治疗B组愈合周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治疗A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红霉素软膏对乳腺脓肿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乳腺脓肿、疼痛症状,且能缩短其乳腺脓腔愈合周期和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需手术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行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愈合后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是否出现乳瘘以及是否继续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继续哺乳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患者出现乳瘘。结论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效果明显,相比于传统切开引流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需手术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行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愈合后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是否出现乳瘘以及是否继续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继续哺乳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患者出现乳瘘。结论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效果明显,相比于传统切开引流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及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脓、注药冲洗或置管引流治疗,并行细菌培养、抗感染治疗.结果 10例肝脓肿均成功进行了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并发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脓腔闭合,均未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脓肿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4例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在切开减压手术基础上分别采用常规换药方式和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的肌酸激酶水平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手术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植皮手术者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6例。在切开减压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换药和封闭负压引流处理。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机体内的肌酸激酶水平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植皮手术几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肝脓肿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置管引流组和穿刺抽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置管引流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穿刺抽吸组显著提高(P<0.05)。置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见效时间与穿刺抽吸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脓肿缩小时间、脓腔消失时间相比穿刺抽吸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置管引流相比穿刺抽吸疗效更为显著,脓肿消失更快,而住院时间与见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因此置管引流是临床治疗中不应缺少的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在乳晕处切口对患者进行乳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54例患有乳腺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77例,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A组患者选择乳晕处进行切口;B组患者选择其他部位进行切口。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的美观程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病灶彻底切除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在乳晕处切口对患者进行乳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0例患有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分别采用单纯皮瓣修复术和在此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的时间明显短于A患者。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乳腺脓肿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口的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瘢痕长度以及疼痛VA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继续哺乳的比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继续哺乳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长度,减轻痛苦,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传统手术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乳腺脓肿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引流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组和传统手术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引流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脓肿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技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抽取86例患有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开腹手术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手术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 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技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7.
范微  李晓夏 《北方药学》2013,(10):118-119
目的:对乳腺脓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50例临床症状典型、超声明确诊断的乳腺脓肿病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进行乳腺脓肿穿刺,抽出脓液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抗生素药液进行冲洗治疗。每日一次或每2~3日穿刺冲洗一次。结论:通过1~3次的穿刺冲洗治疗,脓腔明显缩小,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50例乳腺脓肿患者均一期治愈。2~4周后复查,超声显像显示脓腔消失。  相似文献   

18.
曾玲  曾南萍  章其鑫  张柳金  刘立江 《江西医药》2012,47(11):1014-1016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肾结石术后肾周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例肾结石术后合并肾周脓肿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及脓腔冲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其中6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8例置入硅胶引流管.抽取脓液量50-450ml,平均165ml.患者置管后平均2d,体温逐渐下降,平均5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腰痛症状消失.留管时间5-8d.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肾周脓肿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操作简单易行,特别适合于有肾脏手术史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一期阑尾切除术对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2例患有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一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对脓肿现象进行处理所取得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明显轻于A组;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中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治疗结束后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应用一期阑尾切除术对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技术对患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所需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停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应用止痛药物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术式原因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相关导管的留置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结论应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技术对患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