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家长宣教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HIE患儿82例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疗法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等。采用盖赛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价2组患儿治疗后智能发育商(DQ)及运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在治疗后3、6、9、12个月DQ评分及1岁时运动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早期家长宣教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可有效防治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高危儿进行评估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生后1月龄的高危新生儿126例进行Gesell发育量表筛查,将筛查出的可疑及异常发育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出生后1月起接受早期干预,包括感知觉及精细动作训练、被动及主动运动功能训练、言语及社会交往训练,异常者及时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育儿指导.两组观察至12个月,并使用Gesell发育量表测查精神运动发育商(DQ).结果 126例高危儿中可疑及异常发育儿84例(68.3%) 干预组(46例)6、12个月DQ显著高于对照组(38例)(P〈0.05).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为4.4%(2/46),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1.06%(8/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有效促进高危新生儿运动智能发育,改善预后,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儿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在传统综合治疗结束后在门诊继续给予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传统综合治疗结束后仅给予一般育儿指导。监测两组患儿3、6、12、18、24月龄的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患儿3、6、12、18、24月龄的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预后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4.62,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预后,降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观察脑瘫高危患儿进行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情况。方法从该妇幼保健所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自身情况及取得家属同意的条件下将其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结果早期干预组60例,晚期干预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非脑瘫高危儿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分组情况,对早期干预组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期变进行综合干预;晚期干预组的患儿于4个月后再进行综合干预。分别在6、9、12月龄时,对两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的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与晚期干预组比较,早期干预组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干预脑瘫高危儿的预后临床疗效不同,早期干预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脑瘫高危儿一定要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田静 《黑龙江医药》2012,25(6):983-98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在出生后6、12、18个月随访观察,干预组在6月、12月、18月时MDI和PDI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智能和体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减少HIE患儿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冀平 《河北医药》2004,26(5):414-415
目的 评价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高危新生儿 ,随机分成高危儿干预组 (简称干预组 ) 42例 ,高危儿未干预组 (简称未干预组 ) 3 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综合、反复的神经康复治疗 ,未干预组未进行任何神经康复治疗。精神运动发育状况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随访测试。结果 两组患儿DQ评分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五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1)。结论 坚持“早期、综合、坚持”的干预原则与措施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可以有效地减少高危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及发育偏离程度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46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对其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设定为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选取同时期的46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单纯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经15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发育商(DQ)及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第6、9、12、15个月DQ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在大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交、语言、精细运动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可有效改善神经行为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雅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42-144
目的探讨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后对其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在海丰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6例高危儿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80例)和未干预组(4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50例非高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早期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早期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以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是以家庭为中心,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易于为家长所接受。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高危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脑瘫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运动和智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育正常所占比例84.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及功能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此类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5例中重度HIE足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生后48h内开始给予rhEPO,300U/(kg次),首次皮下注射,以后静脉注射,隔日1次,连用2周;其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生后7d、14d、28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及生后1个月至12个月龄时精神运动发育商(DQ)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BNA评分及DQ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反复、低剂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中重度HIE疗效确切,可改善预后,降低残疾率。  相似文献   

11.
东茛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预后。方法:跟踪观察使用东莨菪碱的114例HIE患儿(干预组)和未使用东莨菪碱的85例惠儿(对照组)的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商(IQ)和发育商数(DQ)。结果:NBNA测定4-6d龄后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这种差距一直保持至3个月;IQ测定中、重度HIE惠儿分别在6个月、12个月仍有显著差异;DQ测定两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在4周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适应能力及语言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社交能力在16周开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东莨菪碱干预疗法可以使HIE惠儿脑组织及脑功能在前6个月得到充分改善,减少了HIE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5例HIE患儿者作为对照组,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2例HIE患儿为干预组,干预组从生后3d开始接受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育儿指导。在3、6、12、18和24个月进行智力、运动发育检测。结果早期干预组患儿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MDI、PDI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个月时两组患儿预后来看,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结论早期干预对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提高患儿运动发育指数、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巴冬芬 《海峡药学》2012,24(6):157-15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5例HIE新生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降颅内压、控制惊厥、纠正酸中毒、低血压和低血糖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GM-1)1次20mg,静滴,1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的变化,随访1年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原始反射、肌张力和意识状态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生后2、4周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随访1年,观察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8,P<0.05)。结论 GM-1治疗新生儿HIE的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系统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柴凤云 《黑龙江医药》2014,(6):1398-1400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后遗症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恢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长期预后来看,观察组治疗后后遗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邱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78+181-178,18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于出生后3、6、9、12个月龄时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评估。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Q)和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E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预后,降低神经系统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6个月至5岁的脑瘫患儿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应用Gesell发育量表和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DQ值均较前增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后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M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AS值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近期预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作用效果.方法 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早期干预,包括神经细胞康复治疗和功能康复治疗,对两组6个月患儿进行体格和精神运动两方面的检查评价.结果 干预组发育商(DQ)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早期干预可促进HI E患儿的精神运动发育,帮助他们尽早康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产科登记的高危新生儿180例建"跟踪服务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同时选取8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一并转至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由儿科医师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对可疑脑损伤儿重点监测并干预指导。结果各组均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其结果显示6个月时高危干预组5方面的DQ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能和应人能4 个能区的DQ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干预组的应物能DQ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岁时高危干预组5方面的DQ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P<0.01);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的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的DQ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的发育,从产科入手,生后做好随访筛查管理是改善高危儿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05年7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20例HIE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另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HIE患儿,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HIE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护理后观察组NBNA评分、MDI和PD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儿的NBNA评分、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减少脑瘫、智障和癫痫等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TMS)联合感统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神经发育及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儿保门诊收治的80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TMS治疗仪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EC),每次治疗20 min,1次/d,每周连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进行治疗,感统训练30 min/次,1次/d,每周连续训练5 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评定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SD严重程度、发育商评分、行为评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睡眠问题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发育商(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ARS评分、ABC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D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ARS评分、ABC评分低于对照组,DQ评分高于对照组,睡眠问题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