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骨骨髓炎由于其局部血循环差,且多合并有窦道及慢性皮肤溃疡,治疗较为困难。我院自1988年7月以来,采用外展(足母)肌皮瓣转移治疗跟骨骨髓炎1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86年12月起用跖底内侧(肌)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及治疗胫骨下端慢性骨髓炎伴窦道形成,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用皮瓣移植或岛状皮瓣转移术治疗创伤后,跟骨外露、胫骨下端慢性骨髓炎,均应在一次手术中分两步完成: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6年7月~11月应用带蒂肌瓣、肌皮瓣、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软组织缺损、骨外露7例,其中,男4例,女3例;慢性骨髓炎伴窦道2例,慢性溃疡伴软组织缺损3例,创伤后软组织缺损骨外露2例。7例均为陈旧性创面。髂部1例、大腿近端1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1999年2月~2005年6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17例患者采用清除病灶,根据死腔部位及大小选择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肌皮瓣或皮瓣填充覆盖,一期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运,覆盖创面,并于皮瓣覆盖的上、下部分别将冲洗及引流管置入原死腔部位进行持续冲洗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获得3个月~3年(平均25个月)的随访,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骨髓炎无复发,足跟部皮瓣外形良好,13例感觉恢复好,耐磨擦能力尚可,能够负重。结论组织移植并持续冲洗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成功率高和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1999~ 2 0 0 0年分别收治 2例慢性骨髓炎 ,1例为左胫骨下 1/ 3慢性骨髓炎窦道 ,1例为左跟骨慢性骨髓炎窦道。手术病灶清除 ,分别切取足背动、静脉血管束和胫后动、静脉血管束植入骨腔洞 ,一次或分次游离植皮 ,伤口愈合。随访 2年以上未复发。体会 :应用血管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骨腔洞 ,可改善血运 ,抗感染能力强 ,效果满意血管束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骨腔洞二例$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显微外科@吴爱民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显微外科@张宁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85年至1996年采用带血管蒂轴形皮(肌)瓣治疗慢性骨髓炎并皮肤溃疡68例,全部病例均在病灶清除吱联溃疡及窦道切除后,1/1000新清尔灭溶液浸泡创面后,用带【血管蒂皮(肌)瓣I期闭合创面,术后5%碳酸氢钠冲洗6~12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经至少2年以上随访,仅有6例复发,本组病例结果表明带血管蒂轴形皮(肌)瓣是治疗慢性骨髓炎井皮肤溃疡的良好方法。本文提示了带血管蒂皮(肌)瓣的优缺点,并对手术后成败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足外侧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外踝创面二例肖映波,黄继义,罗志泽我科1991年以来,应用足外侧岛状皮瓣修复外踝溃疡,跟骨骨髓炎伴窦道各1例。均获成功。例1女,16岁。因反复左足跟外则流脓1年,曾作切开引流搔刮术,术后一直不愈台且肿痛入院。诊断为跟骨骨髓炎。检...  相似文献   

8.
1997年 10月我们采用带腓肠神经伴行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1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3例。年龄 2 4~ 5 3岁。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慢性骨髓炎 5例 ,踝部贴骨瘢痕伴慢性骨髓炎 2例 ,小腿下段慢性溃疡创面 1例 ,小腿下段贴骨瘢痕伴骨不连 2例。切取的皮瓣 9cm× 5 cm~ 14cm× 8cm,血管蒂长 5~ 12 cm。2 手术方法受区处理 :彻底切除贴骨瘢痕及创面不健康的肉芽组织 ,慢性骨髓炎者应切除外露骨质 ,摘除死骨 ;合并骨不连者须切除骨折端纤维组织 ,打通髓腔后植…  相似文献   

9.
胫腓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高 ,尤其胫腓骨中下段病理性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更高 ,而且常导致骨质缺损 ,骨不连。我们于 1996年 10月用带血管蒂腓骨移位治疗 1例左胫骨中下段慢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骨质缺损的 6岁患儿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患儿 ,男 ,6岁 ,住院号 :15 199,左胫骨中下段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治疗 2年 3个月 ,于 1996年 10月 2 0日入院。查体 :体温 3 7℃ ,心肺正常 ,左小腿中下段胫前皮肤色素沉着 ,前侧有一 0 .5 cm× 0 .5 cm大小脓性窦道 ,可见脓性液体溢出 ,窦道边缘 ,肉芽组织增生。化验 :血常规正常 ,X线检查 :片…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9年10月至1983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组织游离移植,修复11例不同原因的体表慢性感染病灶,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20~56岁。诊断:左手背、小腿局部放射性烧伤溃疡3例,左胫骨慢性骨髓炎伴溃疡1例,右侧头顶、小腿、腮颊区鳞癌溃烂感染3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术后复发及外伤粉碎  相似文献   

11.
急、慢性骨髓炎仍然是目前较难处理的疾病。我院引用局部滴注抗生素液加吸引法治疗11例,其中急性4例,慢性7例(有窦道、瘢痕者4例),全部获愈,分别随诊1~4年,均无复发,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皮肤准备同无菌手术。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瘢痕皮肤必须切除,用健康皮肤复盖创面,否则易再发。本组4例合并窦道瘢痕,切除窦道及皮肤瘢痕后,用转移皮瓣一期闭锁创面。2.病灶处理急性骨髓炎采取在骨皮质上开窗引流术。即用骨凿或手钻开窗,骨瓣长5cm、宽1cm,直达骨髓腔,充分吸出脓汁及刮净肉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相似文献   

12.
自1982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47岁。病程5小时~42年。胫骨慢性骨髓炎9例;外伤9例,其中足跟或踝部软组织缺损或溃疡4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后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折部瘢痕组织形成骨不连,右上臂牛角伤,右拇指皮肤脱套伤,左肘外伤性瘢痕挛缩致肘关节屈曲畸形各1  相似文献   

13.
<正>反常性痤疮又称为毛囊闭锁三联征、Verneuil病、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类较少见的以反复发生的皮肤脓肿、结节伴窦道和瘢痕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皮肤附属器疾病[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皮肤科采用中厚皮片移植术治愈1例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左臀多发脓肿和窦道5年,加重50 d"于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2008年5月,  相似文献   

14.
小腿三头肌组织瓣转移I期治愈胫骨骨髓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胫骨前内侧面仅有皮肤覆盖 ,严重创伤或感染引起胫前皮肤溃疡和窦道并发骨髓炎 ,治疗较为困难。笔者近年来应用小腿三头肌组织瓣转移Ⅰ期治愈胫骨骨髓炎 1 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 1 4例 ,女 5例。年龄 1 7~ 61岁 ,平均 31 .4岁。病变部位 :胫骨中上段 1 0例 ,中下段 9例。其中血源性骨髓炎 3例 ,创伤性骨髓炎 1 6例 (均为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1 .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在围手术期给予足量、高敏、有效抗生素 ,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1 )病灶清除 :彻底切除窦道及周围溃烂组织 ,摘除死…  相似文献   

15.
胫骨前内侧面仅有皮肤覆盖,严重创伤或感染引起胫前皮肤溃疡和窦道并发骨髓炎,治疗较为困难.笔者近年来应用小腿三头肌组织瓣转移Ⅰ期治愈胫骨骨髓炎1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1,自引:19,他引:42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 ,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6例 ,足跟部慢性溃疡 2例 ,慢性骨髓炎 2例 ,骨缺损瘢痕挛缩伴瘘管形成 1例。皮瓣切取范围 5 cm× 8cm~ 8cm× 12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 期愈合。随访 3~ 12个月 ,溃疡、骨髓炎及瘘管无复发 ,皮瓣感觉轻度恢复。结论 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神经 ,供区比较隐蔽。手术方法操作简便。皮瓣血运丰富 ,可有效地修复足跟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小腿交叉皮瓣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以来,采用带血管蒂的胫骨皮瓣交叉移植术,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或有死骨、窦道、局部皮肤瘢疤化、假关节患者3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均为小腿开放性骨折造成的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或胫骨不连接(假关节形成),有窦道及贴骨瘢痕。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9~48岁,平均27岁;病程3~46个月,平均16个月。37例中,骨缺损9例(缺损最长达3.0cm),其余为骨不连接或病灶清除术后,遗留有较大的骨性空腔。移植皮瓣最长19cm,最宽10cm;骨瓣最长14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穿刺误诊的原因。降低穿刺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我院骨科近10年来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穿刺误诊6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病史、手术所见、术前术中穿刺液的比较以及对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术后随访1~3a,痊愈2例,左髂骨慢性骨髓炎伴窦道形成1例,左股骨上端慢性骨髓炎1例,遗留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2例。结论 脓腔与关节前后重叠。病儿检查欠合作或检查不全面以及邻骨骨髓炎引起的关节反应,是穿刺误诊的主要原因。术中一旦穿刺关节液与术前穿刺脓液有明显差异,则应积极寻找另外病灶,不要轻易切开关节腔,以免关节处感染关节内感染,影响髋关节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笔者收治1例全身多处电击伤致双上肢烧焦截肢右胸壁击穿缺损,右小腿后侧皮肤烧伤,左小腿后侧、外侧皮肤及软组织烧伤并左足部烧伤.经在外院治疗,左足背仍有两处窦道,合并跖骨骨髓炎,换药2年不愈.最后在我院经右侧隐神经筋膜皮蒂逆行岛状皮瓣交腿转位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采用胸大肌肌瓣移位治疗开胸术后慢性胸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9年2月,收治11例开胸术后并发慢性胸骨骨髓炎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6~62岁,中位年龄34岁。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二尖瓣换瓣术6例,心室缺损修补术3例。单纯胸骨骨髓炎6例;胸骨骨髓炎伴纵隔内感染2例,胸骨骨髓炎伴肋软骨炎3例。术中彻底扩创后胸骨缺损4cm×3cm~7cm×4cm。在一侧胸部设计胸大肌肌瓣8cm×5cm~10cm×6cm,移位修复胸骨缺损。术后持续负压吸引,应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术后10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引流管切口处拆线时见少许分泌物,经换药1周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8例胸部正中切口瘢痕平整,质软,轻度充血;3例略高于皮肤,质韧,充血,但未超出切口范围。胸骨区疼痛消失,无切口再次感染及慢性窦道形成,胸骨骨髓炎无复发。供区上肢功能正常。结论胸大肌肌瓣移位可有效治疗开胸术后慢性胸骨骨髓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