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ad和Bcl—xl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7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Bad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Bad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明显高于NSCLC中30%(P=0.002);Bcl-xl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45%(P=0.001)。Bad蛋白缺失与组织学类型(P=0.030)和淋巴结转移(P=0.035)有关:Bcl-xl蛋白阳性表达与TNM(P=0.025)和淋巴结转移(P=0.008)有关。等级相关结果显示Bad蛋白和Bcl—xl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93,P=0.001)。[结论]Bcl—xl蛋白阳性表达和Bad蛋白的缺失均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反映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L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胰腺癌组织中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并以44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和4.5%;Livin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7,P<0.001);VEGF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和13.6%;VEGF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7,P<0.001)。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χ2=6.061,P=0.014;χ2=6.592,P=0.010)、临床TNM分期(χ2=4.175,P=0.041;χ2=9.992, P=0.002)、区域淋巴结转移(χ2=11.731,P=0.001;χ2=12.002,P=0.001)及神经浸润(χ2=9.950, P=0.002;χ2=7.433,P=0.006)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20,P=0.008)。生存分析表明,Livin及VEGF 均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Livin及VEGF参与了胰腺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推测Livin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108例 NSCLC和4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SIRT-1、NF-κB 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NSCLC 组织中,SIRT-1、NF-κB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98/108)、94.4%(102/108),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4.2%(2/48)、1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37,P =0.000;χ2=96.683, P =0.000),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 =0.480,P =0.000);NSCLC 组织中 SIRT-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r =0.227,P =0.018)、TNM 分期(r =0.298,P =0.002)及淋巴结转移(r =0.280,P =0.003)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 =-0.300,P =0.002),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NSCLC 组织中 NF-κB的表达与 TNM 分期(r =0.256,P =0.009)及淋巴结转移(r =0.261,P =0.006)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 =-0.235,P =0.013),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SIRT-1、NF-κB在 NSCLC 中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SIRT-1尚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提示 SIRT-1、NF-κB 高表达在 NSCLC 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瘦素和瘦素功能性受体OB-Rb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瘦素和OB-Rb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NSCLC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OB-Rb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将其蛋白表达水平与NSCLC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瘦素与OB-Rb的mRNA在肺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瘦素蛋白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和26.3%(P〈0.005),OB-Rb蛋白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和31.6%(P〈0.010);瘦素和OB-Rb蛋白与NSCLC细胞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瘦素与OB-Rb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也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瘦素和OB-Rb在肺癌组织表达上调,瘦素可能是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促肿瘤生长因子。瘦素和OB-Rb在NSCLC的促癌作用没有直接的协同效应,可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机制参与NSCLC的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0.00%,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Х^2=11.745,P=0.001);在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中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88.24%,高于Ⅰ~Ⅱ期的46.15%(Х^2=4.37,P=0.037);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8.2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5.06,P=0.024)。[结论]VEGF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VEGF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6.
女性肺腺癌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肺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肺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50例进行COX-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肺腺癌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6%(x^2=27.08,P<0.01)。COX-2阳性表达率与女性肺腺癌患者年龄(P=0.50)、吸烟史(P=1.0)、细胞分化程度(P=0.712)、TNM分期(P=0.591)、原发肿瘤大小(P=0.63)和淋巴结转移(P=0.88)均无明显关系。结论:COX-2过度表达可能在女性肺腺癌的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6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63蛋白在76例NSCLC及12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6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42/76),而在癌旁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6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1),其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0.0%)显著高于在肺腺癌(33.3%)和肺腺鳞癌(36.4%)中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鳞癌中p63的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6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生存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63蛋白在NSCLC中表达上调,可能是1个有价值的诊断肺鳞癌和判断肺鳞癌分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激活与p16基因失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分化与端粒酶激活及抑癌基因p16失活(缺失突变)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应用TRAP、多重PCR、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甲状腺癌与16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p16蛋白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端粒酶活性90.48%,高于癌旁组织(P(0.01);甲状腺癌p16基因外显子2纯合缺失率28.57%。相应癌旁组未检出(P〈0.01);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40.48%,高于癌旁组(P〈0.05);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率。结论:端粒酶激活与p16基因失活以及p16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甲状腺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甲状腺癌中p16基因失活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盛赠美  范青松 《癌症进展》2008,6(6):607-614
目的利用高通量组织微阵列技术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测RASSFlA和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RASSF1A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包含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ASSF1A和stlrvivin基因在NSCLC与正常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RASSF1A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6.8%,37/79)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92.9%,13/14)(P〈0.001)。临床I期和临床Ⅱ期NSCLC组织的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Ⅲ期(P〈0.0001,P〈0.0001)。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中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P〈0.05)。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75.8%,62/79)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0%,0/14)(P〈0.0001)。临床I期和临床Ⅱ期NSCLC组织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临床Ⅲ期(P=0.003,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NSCLC组织中RASSF1A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780;P〈0.0001)。结论RASSF1A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可能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其有望成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survivin蛋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过表达survivin蛋白的NSCLC肺癌患者可能预后不良。RASSF1A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失平衡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MTA1)蛋白阳性表达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 例Ⅰ期NSCLC患者癌组织及30 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 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TA1蛋白在Ⅰ期NSCLC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5)和肿瘤直径(P<0.05)具有相关性,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吸烟情况无关; MTA1蛋白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在术后5 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分别为16 例(72.7%)与7 例(18.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MTA1蛋白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为40.9%,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的84.1%(P=0.000 1); COX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TA1蛋白阳性表达是Ⅰ期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HR=5.23, P=0.007).结论:MTA1蛋白的检测对判断Ⅰ期NSCLC患者复发/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作为其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葛莉萍  李坚  陈萍 《中国肿瘤》2009,9(1):68-71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及与XIAP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9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和XIA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49例NSCLC组织中smwivin与XIAP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39/49)和57.1%(28/49),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2%(6/49)和14.3%(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survivin和XIAP mRNA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NSCLC组织中survivin与XIAP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21)。[结论]Survivin与XIAP在抑制NSCLC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峰  茅国新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2):1076-1080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β-链蛋白(β 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WT1和β catenin蛋白在48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20例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 WT1蛋白在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10.0%(P<0.05),β-catenin蛋白在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2.9%和15.0%(P<0.05)。WT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块直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和pTNM分期均无关(P>0.05);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组织分化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块直径、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NSCLC中WT1蛋白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31,P<0.05)。结论 WT1和β-catenin蛋白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亚型SSTR2A和SSTR5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方法:SP法检测SSTR2A和SSTR5蛋白在62例NSCLC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在62例NSCLC组织中,SSTR2A有30例(48.4%)表达阳性;ssTR5有44例(71.0%)表达阳性。SSTR2A、SSTR5蛋白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4;但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P〉0.05。SSTR2A、SSTR5蛋白阳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和65.91%,阴性表达者为45.16%和22.2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TR2A、SSTR5蛋白表达提示NSCLC预后好.生存期长;且与癌恶变程度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及其与上皮一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2—2011-11山东省肿瘤医院6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检测Twist、EMT表型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64.5%(40/62),癌旁组织为5.0%(1/20),X2=21.426,P〈0.001;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54.8%(34/62),癌旁组织为100.0%(20/20)X2=13.716,P〈0.001;癌组织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51.6%(32/62),癌旁组织为10.0%(2/20),X2=8.697,P=0.003。Twist表达增加与NSCLC分化程度(X2=6.282,P=0.043)、淋巴结转移(X2=11.806,P=0.001)和临床分期(X2=6.277,P=0.017)有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wist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70,P〈0.001;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01。结论:Twist高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EMT有关,Twist检测有助于肺癌评估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等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ERCC1和TUBB3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均有表达,ERCC1在这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45/82)、44.4%(16/36)及73.3%(11/15),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165);而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表达率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ERCC1基因在腺癌表达率63.O%(34/54)高于鳞癌39.3%(11/28)(P=0.041)。TUBB3基因在腺癌表达率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但是二者在其余临床和病理等特征方面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429,P=0.000)。结论: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NSCLC中腺癌表达均高于鳞癌,并且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l)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探讨Racl蛋白的定位与胃癌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cl蛋白的表达和分布,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Rac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48例胃癌组织中,Racl蛋白阳性表达38例(79.2%),其中31例(64.6%)定位于细胞核。48例癌旁组织中,Racl蛋白阳性表达9例(18.8%),全部定位于细胞质。Racl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6.43,P<0.01),Racl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核定位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45.795,P<0.001)。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Rac1蛋白核定位胃癌组织中Racl和Tiaml 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中位数均明显高于Racl蛋白非核定位组(均P<0.05)。Racl蛋白的细胞核定位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在多数胃癌组织中,Racl蛋白定位于细胞核,Racl蛋白的核定位可能是Tiaml/Racl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表现,也可能预示着胃癌侵袭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iASPP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胜发  卢冰  苏敏  李大中  何常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4):371-376,I000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iASPP蛋白表达规律及其与p53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SCLC术后同一患者的新鲜肺癌组织、癌旁组织、肺组织共54例用于试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正常肺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及癌组织中p53表达以确定各病例的p53表达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结果:p53阴性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显著高于肺组织的21%(P=0.001)。Western blot显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表达量逐渐降低(P=0.020);相互间比较发现癌组织iASP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组织(P=0.007)、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相一致。p53阳性状态下: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iASPP蛋白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肺组织中表达元显著性差异。癌组织iASPP蛋白表达在p53阴性时显著高于p53阳性,p53阴性癌旁组织、肺组织iASPP表达与p53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阴性状态下,NSCLC癌组织iASPP高表达,iASPP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HIF-1α和VEGF 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血管新生及侵袭转移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值。结果 HIF-1α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癌旁(16.1%)和正常肝组织的(8.3%)(P=0.001);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显著高于癌旁(59.4%)和正常肝组织(41.7%)(P=0.044);肝细胞癌组织中MVD值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有无肝内或淋巴结转移及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有关(P〈0.05)。HF-1α与VEGF表达有关(P=0.005);HF-1α与VEGF共同表达阳性组的MVD值显著高于共同表达阴性组MVD值(P=0.001)。结论 HF-1α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血管新生,从而促使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BP1与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乳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P1、C-erbB-2基因的表达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运用x^2检验对各组间差别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P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40/62)和0.05%(3/6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BP1阳性表达率在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为(47.3%)(18/38),在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为91.7%(22/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BP1阳性表达率在Ⅰ期乳腺癌中为36.3%(4/11),在Ⅱ期乳腺癌中为64.3%(27/42),在Ⅲ期乳腺癌中为100%(9/9),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46.8%(29/62),C-erbB-2与BP1共阳性者23例,共阴性者16例。结论BP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BP1表达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与C-erbB-2共表达。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组织磷酸化STAT3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变性质、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l3-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和乳腺癌旁组织12例,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其进行pSTAT3蛋白的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STAT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7%),P〈0.01。pSTAT3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7.8%)比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10A)明显升高,P〈0.05。pSTAT3在PR阳性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3%)比PR阴性的阳性表达率(37.5%)明显升高,P〈0.05。pSTAT3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ER和c-erbB-2的表达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pSTAT3蛋白的表达增强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以及PR有关,提示STAT3基因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