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建筑,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北京的老建筑其实就是传统的北京生活缩影。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快节奏紧张的生活方式之后,老式四合院一座座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悠闲的,宁静的生活仿佛成了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似乎只有在那些仅存的青堂瓦舍中,才能够重新体会什么叫做从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基地以及其他老社区的深入调研、分析与总结,并结合云南晋城老牡区公共空间的实际案例得出,在老社区的公共空间中并不缺乏交流活动与活力,而是面临着逐渐弱化与消失的习俗活动与空间,传统与习俗越来越流于形式与“快餐化”,以及社区关系中公共协作关系的逐步消失.同时,由于老社区起初建设时没有统一合理的规划,市政设施也是多数老社区面临的较为普遍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老社区的民俗资源共享与公共空间再造”的设计理念,得出了从民俗资源共享角度论老社区公共空间再造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素描画     
《现代装饰》2010,(2):131-131
“素描画”(描绘江南水乡的一幅素描画),就是设计师赋予项目朱家角沙家埭路66号茶楼整建工程这个坐落在古镇的老建筑的灵魂和设计概念。由于原场地内只有一栋孤零零的老式木结构建筑,所以设计师用了一种嵌入式的手法把老建筑融入到园林之中。对场地的布局和景观重新进行了调整和设计,加入了亭与廊来丰富和衔接场地和老建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立足于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关注发展超过半个世纪以上的老校区建设状况.面对老校区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的忽视和急功近利的拓展,阐释老校区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地通过完善自身的空间构成、物质实体的拼贴建构,使老校区在一种弹性有序的环境背景中健康发展,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谐共生于老校区的肌体之中.指明老校区应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寻找适合的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老铁西工业区再大的历史背景下搬迁或消失,如何以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手法找回丢失的工业文脉,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73-75
汉语的词缀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词缀在词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曾经的规律性,能产功能逐渐消失,内部结构更加紧密,只有个别的被大众频繁使用的词留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本文对"老"作为"词缀"的结构进行了界定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上升,居住区的停车问题也变得愈加棘手,其中以建筑密度大、空地面积少的老居住区停车问题尤为突出.在对杭州城区部分老居住区停车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小区停车现状及不同停车方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桑 《建筑施工》2011,33(8):657-658,664
上海市闸北区33号街坊(高福坊)工程项目位于闹市中心,施工场地狭小,且其中区紧邻一老式6层楼旧建筑。通过对围护、支撑设计优化及选用合理挖土施工、支撑施工等措施,确保了老式建筑的结构性安全。  相似文献   

9.
青岛老工业区出现逐渐衰败、城市内部土地利用低效、城市发展片面注重外延式发展等问题.城市规划应注重内涵式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复兴老工业区.青岛老工业区应大力发展都市产业;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发展工业旅游;注重特色工业品牌的塑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设定企业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在明确构建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机制的背景以及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在区位临接性、经济互补性、"振兴东北"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以及在市场分割、利益矛盾等方面的约束,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在区域行政协调、政策整合、市场一体化以及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热潮的掀起,老校区如何更新建设的问题随之而来.老校区拥有资源和区位等优势,合理的对老校区进行定位,将会使高校和城市的发展获得双赢.文章分析老校区更新过程中会面临的新机遇,提出了基于文化产业的双赢更新模式,并以天津大学鞍山西道片区的更新设计为例,进一步阐述老校区更新的新理念、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建筑、管线、铁路、公路等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地下留有采空区的工程地质问题.这些老采区在地面建筑物荷载或交通运输等荷载的作用下,会发生残余变形,甚至造成地层塌方等地质灾害事故,对建筑工程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以力学平衡方法为基础,针对老采空区上覆较厚岩层条件,采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以老采空区被动侧向压力情况下的力学模型,并以工程实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实例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价老采空区上覆较硬地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严重地阻滞了其城市化进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区情,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面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中城市老工业区旧城改造、产业集群和大都市空间重组、乡村城镇化、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五大城市化瓶颈.文章在较全面地分析了五大瓶颈后,提出了突破五大瓶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三个时期.与此同时,那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计划经济时代建成的老工厂已经慢慢被时代所淘汰,由老工厂所形成的职工社区烙上了时间的记忆和历史的烙印.社区环境被破坏、建筑功能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使老职工社区面临着"被拆除""被推倒再次开发",还是"保存现状"的选择.文章从社区适宜性的角度出发,对老工厂职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赋予社区新的生命,发挥能效性延续社区活力,满足现在人们对居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豪中  苏义鼎 《工业建筑》2011,41(10):47-50
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勤劳不息、薪火相传的最为可靠的例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珍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时至今日,这些财富却在我们的视野和记忆中不断地消失。如何使得这些财富重现昔日光辉并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当思考的问题。以西安长安老油坊为例,探讨关于传统作坊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从微观...  相似文献   

16.
技术性的革命,使老厂区的工业价值不再,如何充分利用老厂区的基础设施,结合适当的产业定位和升级,使老厂区焕发新活力,是设计者重点构建的目标.改造后的老厂区,不仅节约了建筑成本,而且传承了更多的历史信息,并为丰富城市的产业化集群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变化首先是从对旧城道路系统的改造开始。在这种变化中,小尺度的城市交通系统逐渐消失,同时依附于这种小尺度空间的城市生活也逐渐消失。也就是说,老城中的"街、巷、胡同"体系逐渐被"主、次干路"交通体系所取代,同时这种被官方赋予各种意义的"大马路"交通系统以同心圆环路的形式向外城扩张。老北京城的内部被一系列重新规划的道路所分割,街、胡同体系的  相似文献   

18.
张岳  王贺 《城市建筑》2011,(1):27-29
本文探讨中小套型住宅的中老年人使用问题,并提出适老性设计要点,希望引起设计者重视,为我国今后住宅的适老性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始建于20世纪初的津浦铁路济南站,即济南人常说的济南老火车站,在经历了80年的风雨飘摇后变成了一段历史。一个充满老济南人感情的欧式建筑近两年又被提上复建日程。以此为例,探讨了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在面对经济发展与保护工业历史建筑之间的取舍问题。在探讨类似济南老火车站等老工业建筑价值的同时,重点是再有类似问题应如何解决,旨在引起更多关于此类事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介绍了适老性住宅无障碍设计发展的现状,然后提出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适老性住宅的无障碍设计策略,包括完善适老性住宅的标准体系建设、坚持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室内室外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