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的不同分为500ml/min组、600ml/min组、700ml/min组、800ml/min组,每组12例,均治疗6周.每组治疗前和治疗后采血检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结果 500 ml/min组和600 ml/min组的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透析液流量由500ml/min增加至600ml/min不能提高Kt/V,即不能提高透析充分性;500ml/min组、600ml/min组、700ml/min组和800ml/min组K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ml/min组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作用更佳.采用自身对照方式比较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Kt/V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即透析充分性与透析液流量呈正相关.结论 高透析液流量透析能提高患者的Kt/V,对提高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lysis adequacy of the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under different dialyzate flow.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under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dialyzate flow:500 ml/min group,600 ml/min group,700 ml/min group and 800 ml/min group,with 12 patients in each group.Each group was treated 6 weeks.The albumin (Alb),hemoglobin(Hb),hematocrit(Hct),blood urea nitrogen (BUN),serum creatinine(SCr) and parathyroid hormone(iPTH)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examined,Kt/V and urea reduction ratio(URR) were calculated separately.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Kt/V between 500 ml/min group and 600 ml/min group.Kt/V was no increased when the dialyzate flow rate increased from 500 ml/min to 600 ml/min,that was to say they could not improve the dialysis adequacy.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Kt/V among 500 ml/min group,600 ml/min group,700 ml/min group and 800 ml/min group,and 800 ml/min group on the dialysis adequacy was better.Different dialyzate flow on the impact of the dialysis adequacy was compared in self-control method.Kt/V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ialyzate flow,and the dialysis adequacy and dialyzate flow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Conclusion The high dialyzate flow of dialysis treatment can improve Kt/V and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enhancing the dialysis adequacy.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27-1528
目的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研究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CRP、 Hb、 ALB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Kt/V、 URR、血管通路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b、 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透析充分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静脉穿刺代替深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上臂中下1/3处扎止血带,用内瘘针直接穿刺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后,上臂止血带换成弹力绷带,模仿献血员献血时手部握皮球或橡皮圈,不断做握球运动,作动脉端引血,静脉端选择另一侧肘正中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穿刺.分别随机选取已使用双静脉穿刺透析和深静脉置管透析2周以上的各30例患者(双静脉组、深静脉组),透析前采血测量生化指标及肾功能.结果 1282例新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已有成熟动静脉内瘘的患者8例,占0.6%(8/1 282),深静脉置管542例,占42.3%(542/1 282),采用双静脉穿刺732例,占57.1%(732/1 282).血流量180 ~200 ml/min,使用时间1~2个月.两组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患者双静脉穿刺血流量可以满足透析需要,双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无通路再循环,并发症少,且可减少深静脉置管,是一个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直接留置带Cuff导管(PDLC)的可行性。方法 对9例年龄超过65岁的MHD患者,首次透析即予留置PDLC并随访。结果 10例次置管中,5例次为急诊置管,5例次为择期置管;手术时间平均35分钟,成功率为100%;导管使用时间平均为13个月,平均再循环率为5.3%,平均尿素氮下降率(URR)为71%,平均KT/V达1.49: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未发生导管堵塞。结论 老年MHD患者可以直接采用PDL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使用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比较两组的导管堵塞率、溶栓再通率以及透析时的血流量、静脉压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透析时,两组的血流量、Kt/V均显著低于首次透析时,静脉压均显著高于首次透析时(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末次透析时的血流量、Kt/V均显著更高,静脉压显著更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静脉导管(TCC)为血管通路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22例,动静脉内瘘患者23例,观察完成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比较,尿毒清除指数(KT/V)、尿素降低率(URR)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无显著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5),而出血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5)。结论: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替代方式,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线清除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OCM)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时应用OCM和常规取血法测定尿素清除指数(Kt/V),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OCM测定的Kt/V(Kt/Vm)=1.18±0.25,取血法计算的Kt/V(Kt/Vc)=1.45±0.19,二者相关性良好(r=0.942,P<0.001)。同一患者的Kt/Vm较Kt/Vc低0.19±0.11(P<0.001)。Kt/Vc与身高及干体重负相关(r=-0.533和-0.485,P<0.001),与透析超滤量正相关(r=0.331,P=0.008)。通过OCM调整透析处方,短期内即可纠正透析剂量不足。结论应用OCM测定Kt/V,可即时、方便、准确地反映尿素清除效率,有利于分析透析剂量不足的原因并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很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利用在线尿素清除率(OCM)监测Kt/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连续,有效测定透析充分性的方法。方法采用Fresenius4008S透析机和OCM观察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做动态Kt/V测量,并与透析前后抽血测量的Kt/V值比较。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及主观症状的变化,观察OCM运行的透析过程的安全性。结果利用OCM测定Kt/V与抽血测量K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者有直线相关关系;OCM监测的透析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无OCM监测治疗过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M准确地反应透析剂量是相对安全的。临床上可以根据OCM提供的Kt/V值连续观察透析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透析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长期透析导管不同置管方法的难易程度.方法 将26例需进行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组(18例)和B组(8例),A组采用传统的撕脱鞘法置管,B组采用导丝法置管,观察两种方法的置管术中出血量、置管所用时间、成功率、置管后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结果 B组在置管所用时间为(43.63±3.74) min,术中出血量为(8.38±2.20) mL,均显著低于A组的(55.72±7.40) min和(24.78±4.69)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置管成功率为100%,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42.50±25.91) mL/min,A组的置管成功率为94.44%,透析中平均血流量为(232.78±21.97) 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导丝法进行颈内静脉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方法简单,且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68例尿毒症患者共留置颈内静脉双腔导管36根,股静脉双腔导管32根。观察两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KT/V值等。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为32±16天,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19±13天(P〈0.01);血流量分别为250±30ml/分,210±40m1/分(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感染及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低于股静脉插管;两者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较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通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对导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试验组每周最末次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其余时间采用单纯肝素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及入组后1、3、6和12个月末次封管后检测导管通畅性指标(血流量、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和1年内的导管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入组后3、6、9、12个月导管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227.53±29.53)ml/min、(226.59±29.41)ml/min、(224.63±29.31)ml/min、(227.67±29.27)ml/min;(1.12±0.58)、(1.10±0.56)、(1.08±0.55)、(1.06±0.55)较入组前下降,静脉压为(104.92±12.74)mmHg、(105.42±12.85)mmHg、(106.39±12.93)mmHg、(107.32±13.02)mmHg较入组前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6、9、12个月与入组前及同期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6、9、12个月凝血功能指标较入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16.67%(9/54)高于试验组5.56%(3/54)(P0.001)。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每周一次血透后封管,可降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提高导管通畅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静  魏蕾 《现代保健》2011,(36):62-63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对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均应用股静脉置管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血流速度可达150~200ml/min。结论股静脉置管简单快捷、使用方便、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合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运用的优缺点。 方法选择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至12月新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20~89岁,平均(61.06±15.09)岁。统计并记录69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导管留置部位与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导管血栓形成情况、疾病转归。对比分析不同的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原发疾病主要为慢性肾炎30例(43.48%)、肿瘤相关性肾病12例(17.39%)、糖尿病肾病9例(13.04%)等,直接直观原因包括急性肾衰竭17例(24.63%)、慢性肾衰竭首次透析内瘘未成熟43例(62.32%)以及内瘘失功9例(13.04%)。14例(20.29%)患者死亡、7例(10.14%)患者好转、33例(47.83%)转为长期血液透析、5例(7.25%)转为腹膜透析、1例(1.45%)患者放弃治疗。4例(5.79%)患者出现了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1.47次/1 000导管日;12例(17.39%)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其中3例(25.00%)溶栓无效,重新置管,余9例(75.00%)患者经溶栓治疗可维持适当的血流量,9例溶栓患者的平均溶栓次数为(3.44±1.84)次。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的患者分别为39例(56.52%)和30例(43.48%),不同部位导管的留置时间无差异[(39.64±25.43)比(38.86±26.77)d,P>0.05],但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0.65次/1 000导管日比2.57次/1 000导管日)和血栓形成率[5.13%(2/39)比33.33%(10/30),P<0.05]均低于股静脉置管。 结论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透析患者第一时间建立了安全、快捷、可靠的临时血管通路,在临床运用中值得推广;但临时中心静脉透析导管也增加了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7,(2):236-238
目的观察定期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通畅性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使用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使用纯肝素溶液透析后封管;观察组(30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溶液每周一次透析后封管,其余透析时间后予以纯肝素溶液封管。均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透析静脉压、栓塞率、导管感染率及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封管处理后其透析血流量、Kt/V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提高(P<0.05),导管静脉压及栓塞率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感染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封管处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期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维持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良好的通畅性,并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叶晴  朱柳莹  王琳 《现代医院》2012,12(6):28-30
目的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DIASCAN)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共54例,采用DIASCAN检测尿素清除指数(Kt/V),在透析器首次使用及复用第五次时检测Kt/V,与同时应用尿素动力学单室可变容积模型计算Kt/V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首次使用时,透析器DIASCAN检测值低于Kt/V值,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直线相关性(r=0.811,p<0.01);复用第五次时,透析器DIASCAN检测值低于Kt/V计算值,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592,p<0.01);透析器首次使用DIASCAN检测值和复用五次时DIASCAN检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每周2次与3次患者的单次血透DIASCAN检测值及Kt/V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可以作为评价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一项较可靠指标,其低于应用尿素动力学计算的Kt/V值,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RRF)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膜透析患者97例,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两组:rGFR≥2ml/(min· 1.73 m2)为有RRF组;rGFR<2 ml/(min· 1.73 m2)为无RRF组.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临床随访,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尿量、血压、血红蛋白(Hb)、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IPTH)等,同时记录透析模式、透析液量和透析出液量,计算每周腹膜和残肾的尿素清除分数(Kt/V)、肌酐清除率(Ccr),以总Kt/V和每周总Ccr作为透析充分性指标,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透析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观察1年后的病死率.结果 有RRF组患者透析初始及1年后24 h尿量均高于无RRF组,有RRF组患者透析初始尿量(1 470±570)ml,1年后减至(1 010±47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初始及1年后总Kt/V、每周总C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Kt/V:2.07±0.49比1.73±0.36,1.98±0.41比1.69±0.31;每周总Ccr:(65.6±11.2)L/周比(54.1±10.2)L/周,(62.3±10.8)L/周比(51.3±9.7)L/周](P<0.05);有RRF组透析初始及1年后平均动脉压低于无RRF组,血浆白蛋白有RRF组较无RRF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RRF组患者透析初始血钙水平明显高于无RRF组,血磷和IPTH水平明显低于无R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血钙和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TH水平有RRF组明显低于无R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有RRF组病死率为5.7%(3/53),显著低于无RRF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RRF、年龄、心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透析病程、糖尿病、血浆白蛋白、Kt/V与腹膜透析死亡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F可以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能,保护RRF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血磷水平并未因RRF及透析充分性好而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威力生W-T2008-B血液透析机的体内外性能。方法:选取在医院透析的30例患者,将使用威力生W-T2008-B和Fresenius 4008S透析机的患者分别纳入威力生W-T2008-B组和Fresenius 4008S组,每组15例,对两组透析机1~6个月透析的电导率、温度及故障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透析机对尿素的清除量与体积的比值(Kt/V)、尿素下降率(URR)和血液透析故障率,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不良反应、透析前后血液中钾离子(K+)、钙离子(Ca2+)、磷(P)浓度及血红蛋白(HGB)、肌酐(Cr)和尿素(BUN)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透析前后患者体内HGB、BUN、Cr、K+、Ca2+和P浓度水平及Kt/V和UR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透析1月、4月和6月不同时间点性能指标中电导率、温度、静脉压、动脉压和透析液流量的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9,F=17.029,F=152.255,F=51.067,F=37.602;P<0.05)。两组6个月内的1872轮血液透析设备故障率统计中W-T2008-B报告13次(占0.69%),Fresenius 4008S报告2次(占0.11%);两组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0,P<0.05)。结论:两个机型透析机的体内外性能基本相当,但W-T2008-B的故障率高于Fresenius 4008S,且稳定性和长期精度有待提高,可通过检测校准使两种机型的总体性能指标处于相近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透析时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设置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时间为4h;观察1组设置透析液流量为800ml/min,透析时间为4h;观察2组设置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时间为4.17h。观察三组患者的Kt/Vcom数值以及每次血液透析A液用量。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Kt/Vcom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每次透析A液用量高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透析液流量以及延长透析时间均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充分性,但是增加透析液流量会导致每次透析过程中A液量的增加,会导致而额外经济负担,因此通过延长透析时间来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控制干预联合心理疏导对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入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06例ES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维持性控制干预联合心理疏导。比较2组护理后患者尿素降低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平均尿素清除指数(average urea clearance index,Kt/V)以及平均血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PCV);比较2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URR、Kt/V、PCV值分别为(66.13±4.28)%、(1.47±0.29)、(31.06±3.24)%,高于对照组的(61.3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小组对血液透析后中心静脉置管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612例,将6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6例,对照组306例患者在中心静脉置管透析过程中行常规干预,试验组患者采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满意度及血流感染率。结果经过不同模式干预后,试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天数(17.21±3.96)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26.9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流感染率为2.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血流感染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患者心理状况,促进改善医护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