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线性体育活动是吸引人流集聚、赋能街道活力、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理解其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对存量规划下的城市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福州国际马拉松赛沿线街道的百度热力图数据,对比分析街道活力在工作日、休息日及比赛当日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大型线性体育活动对城市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大型线性体育活动对街道活力的总体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以福州国际马拉松当日为例,高活力街道平均热力占比比中活力街道多28%,是普通休息日同类比值的近3倍;(2)相较工作日和休息日,马拉松当日街道活力呈现“高活力、多峰值、稳增长”的特点;(3)马拉松活动对不同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不一,其中混合型>景观休闲型>商业型>生活型>交通型.基于此,提出策略:(1)借助赛事影响力,激活街道空间“惰性”组团;(2)推动赛时夜间经济,助力街道空间活力延续;(3)根据道路类型差异,增设街道弹性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青岛市历史街区街道结构,核密度法刻画旅游要素分布特征,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研究二者在不同尺度下的关联关系.研究发现:历史街区街道结构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一定差异,随着尺度不断扩大,整合度、街道密度高值核心区域向四周延伸,选择度由小范围高值核心区域转变为贯通各历史街区之间及内部的交通干道.不同尺度下整合度、街道密度与旅游要素分布关联程度存在差异,800 m尺度下关联性最高;历史街区与各类旅游要素分布相关性也存在差异,与餐饮类要素相关程度最高,与景点无相关性.选择度与旅游要素分布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群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以人为本的街道公共空间逐渐被隔离与侵占.以人本主义为研究视角,以传统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尺度,首先,从街道交通通达性、街道功能多样性、街道环境舒适性等角度分析老街区街道的空间活力现状及空间特征;然后,在调查各类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中,探究快速城市化模式对旧城的冲击及其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影响;最后,以"人本主义"为发展理念,从空间正义、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重新激发传统街道空间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区活力的营造是围绕空间环境以及人文活动展开的,这些要素对于城市街区活力具有引导作用.为客观认识城市街区活力形成的影响机制,文章选取了赣州市河套老城区,以道路为界线对街区进行划分,以百度热力图、POI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测度不同时段的河套老城区中街区活力特征的空间变化,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空间形态、功能强度、环...  相似文献   

5.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街道空间承载着交通、生活和商业等多种城市功能。文章选择以城市街道所承载的商业功能中的餐饮业为例,基于街景视角探究了街道空间的景观与餐饮业活力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HDBSCAN聚类算法构建了街道空间;其次,应用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提取了街景图片中的建筑物、天空和树木等12种景观目标,构建了天空占比、绿视率、围合度、围墙占比、道路占比和混乱度6个街道景观指标;然后,利用大众点评数据中的餐饮业点评信息,采用核密度算法测算了餐饮业活力;继而,应用偏相关分析对街道空间的街道景观与餐饮业活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以广州市天河区为研究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街景视角下的街道景观与餐饮业活力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混乱度、绿视率、围墙占比、天空占比均与餐饮业活力负相关,而围合度与餐饮业活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建成给了街道躯体,街道上的活动给了街道生命。剖析街道空间当下存在的问题;分析街道的构成要素,谈论各个物质要素对于街道的作用;探索街道的整治方法,恢复街道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活力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研究使用百度人口热力数据度量城市活力,使用POI数据、城市矢量数据、夜间遥感影像数据等度量合肥市区建成环境,利用OLS线性回归与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合肥市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合肥市区的城市活力总体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逐级递减、局部高值集中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衡。②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提升地区功能混合度、建筑平均层数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度能够在全局范围内有效改善地区活力;而居住人口密度、街区POI密度、道路交叉口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化水域覆盖率、共享单车密度、商业服务设施可达性、教育文化设施可达性等指标则因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对城市活力产生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与公交站最近距离、与地铁站最近距离指标则与城市活力具有负相关性。结合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提出一定建议,有助于城市开展精细化与差异化街区建设,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索现阶段保持户县历史街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对户县历史街区空间肌理进行整合优化.结果表明,运用"拼贴城市"的技术手段,能够使户县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得到修复,地域特色得到传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得到协调与连续.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和手段,对保护传统建筑形态、特色街巷和整合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杭州市城市街道绿量的空间分异程度,揭示其中心城区不同经济水平居民视觉感知的绿量差异,基于居住小区AOI地理位置、房价信息、城市路网和街景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小区户数和房价作为城市居民身份画像,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与Arc GIS空间操作,计算并分析不同经济水平城市居民住所周围的街道绿量.结果显示:(1)杭州市中心城区街道绿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2)以户数计算,街道绿量分配具有人口学社会分异性,周围街道品质前10%的小区住户占有42%的街道绿量;(3)以房价计算,街道绿量分配具有经济学社会分异性,街道绿量与房价呈正相关,随着小区房价的提高,其周围的街道绿量也升高.  相似文献   

10.
首先依据空间场效应4大构成要素,选取影响地块活力度的8项要素,并重点对影响要素的各分项因子进行量化取值.其次借鉴空间场效应量化取值模型,建立了空间活力度量化取值模型,并在郑州市区内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城市地块进行活力度的量化取值研究.最后以郑州某实际改造地块为例,比对活力度各影响因素中的因子,应改尽改,应有尽有,实现地块活力度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生活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POI作为代表性的空间点状数据,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及其便利度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苏南4市2018年的POI数据,构建8项准则层、28项指标层的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日常购物、教育设施、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等因素对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影响较大;苏南城市生活便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州市0.96、南京市0.95、无锡市0.85、常州市0.82,呈现典型的经济指向与行政关系指向;苏南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均呈现显著的“集聚-分散”态势,但“中心-外围”结构呈分异的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例,从街道、社区尺度构建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计算城市体检健康指数,并对不同尺度下健康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社区大多分布在健康指数较高的街道,并且社区与街道健康指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2)街道尺度上,生态宜居和健康舒适方面的因子影响最强,社区尺度则为安全韧性和交通便捷方面,并且在2个尺度上,各主导因子之间均存在双因子增强的相互作用;(3)主导因子影响作用最大的区域,也是城市体检健康指数的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参考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街道景观的三个构成要素:界面、节点和细部设施,并结合笔者参与的无锡马山古竹路改造设计,提出了相关的城市更新改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活力是评价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目标之一.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的活力也因此受到多元、复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聚焦于街道/乡镇这一基本行政空间单元,运用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方法,结合信息熵模型,对上海市城市活力区域进行了识别评估,对...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市颜值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颜值是由城市街道、广场、建筑物等空间要素形成的城市外观与气氛,是由各要素叠加耦合而成的城市感官度,对彰显城市特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以益阳市中心城区为实例,通过确定城市形象与定位、重构城市空间格局形态、建立特征明显的公共空间、整治城市建筑风貌、传承历史文化脉络、协调城市色彩控制等6种方式来构建与提升城市颜值,以图为其他城市的城市颜值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悦  王爱华 《工程与建设》2010,24(3):311-313
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角是广场、道路、街道以及构成城镇及城市公共界面的建筑物,街道作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标志性交通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体现着城市的形象与风貌。它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在探索成果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同时,尝试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的融合,使景观规划设计融于城市设计;挖掘塑造城市精神与个性特色,构筑宜人的街道环境;对城市新区街道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对旧城区的街道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形象的内涵及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形象理论的建构和城市形象管理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对城市形象的内涵和构成的研究应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城市实力、活力、特色、前景的总体印象或综合评价。构成城市形象的要素主要包括城市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实存两个方面:外在实存具体包括城市标识、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市容等要素,内在精神是指由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市民形象等综合而成的一种城市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商业街区的界面是商业街区建筑实体的内部空间与商业街区外部环境的接触面,是商业街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空间秩序感和美感的界面是提高商业街区整体环境品质的关键。笔者通过研究,从优化商业街区的商业环境以及提升商业街区的整体空间环境质量入手,提出城市商业街区界面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城市住区热环境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不同环境要素组合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索有效的空间要素组合状况以达到生态节能的效果.方法根据住区建筑形态构成的典型性选取上海市3个行列式布局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ENVImet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夏至日室外热环境的影响要素和作用效果.研究住区不同空间要素组合与热环境的对应关系,从住区整体三维空间构成、建筑形态和绿化形态3个方面比较研究不同要素组合模式的生态节能性效果.结果建筑形态相比绿化而言对住区热环境影响更大,建筑三维形态可以解释空气温度差异的25%,高大乔木可以解释温度差异的13%,其蒸发蒸腾作用和遮挡作用带来的降温效果远优于草坪的降温效果.行列式布局街区建筑高度、形态、绿化的面积、形态等要素组合影响了住区空间气温.结论绿地组合模式与住宅组合空间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可有效改善住区热环境,提高节能效应.优化城市住区生态节能性空间结构,有效提升空间环境的节能效用.  相似文献   

20.
景观空间形式与元素构成及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视觉的认知初级阶段三维角度而言,不同的构成元素围合的空间形式不同,其演绎出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景观的构成元素(地形、建筑、植被、设施等)在各个空间界面(底面、墙面、顶面)中的运用会营造出具有不同感受、功能和形式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