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油茶果穗两用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油茶果穗两用林中6个无性系的春梢生长及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各无性系春梢萌发时间不同,岑软ZJ14稍早,在2月上旬开始萌发;岑软2号、岑软ZJ11、岑软ZJ24和岑软3-62基本一致,在2月中旬萌发;岑软3号最迟,在3月上旬萌发。各无性系平均单株春梢数和花芽数均有差别,枝条长度也不同,岑软ZJ11春梢枝条长度最大,平均为11.03 cm,显著大于岑软2号、岑软3号和岑软ZJ14,岑软ZJ24和岑软3-62居中。各无性系叶片N元素含量和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ZJ24的Mg含量均低于适宜范围,因此应增加林地的N肥施用量,并适当补充Mg元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岑软ZJ11等4个油茶无性系在广西环江县的生长表现,对其幼林期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岑软ZJ11等4个无性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能正常生长,在树高、地径和冠幅方面,均不逊于当地普遍种植的原有良种岑软3号;种植第4年岑软ZJ24的单株花芽率达95.13%,而且单株花芽数量也较多;种植第5年,岑软ZJ24和岑软3-62的平均单株结果量分别比对照岑软3号提高26.57%和11.72%,而岑软ZJ11和岑软ZJ14则显著低于对照。因此,初步判定岑软ZJ24和岑软3-62更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与植物抗旱性具有相关性,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植物的抗旱性,为油茶的抗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岑软系列9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测叶片17项解剖结构,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油茶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较厚,下表皮薄,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器小而密集;通过聚类分析将17项指标分为3类,各类中相关指数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叶片厚度、气孔开度、栅海比,因此三者为影响各无性系抗旱性的主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结论】根据平均隶属度综合评价9个油茶无性系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岑软ZJ11岑软ZJ24岑软2号岑软22号岑软3-62岑软11号岑软3号岑软24号岑软ZJ14。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来自中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花期物候的观测,将花期物候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明显分为三大类:早花类、中花类和晚花类。早花和中花类型油茶品种(无性系)的盛花期持续时间明显早于晚花组,授粉期间受低温霜冻影响较晚花组可能要小。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经济性状好、抗性好的油茶对于提高湖北油茶产量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可为湖北油茶造林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续断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和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确定其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白色和紫色花药的川续断为试验材料,利用TTC法、I2-KI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记录和观察柱头的发育变化,统计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结果】川续断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当天最高,14:00花粉活力最大,之后花粉活力逐渐降低。开花第3天柱头开始具有可授性,第5~6天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大,说明川续断为雌雄异熟、雄性先熟类型。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蝶类和蝇类等10余种昆虫,蜜蜂类为主要传粉者,访花高峰期出现在11:30—12:30和16:00。川续断花药为条状,花粉粒具有3个萌发孔,为近球形的等极花粉粒,属于大花粉粒,花粉表面布满刺状突起。【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川续断的良种繁育、杂交育种及高效栽培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桂8、赣无1、湘林11这6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光响应曲线进行了分析,了解各无性系的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所测数据通过二项式回归、直线回归拟舍得出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6个油茶无性系LSP为1 165.07~1 373.63 μmol/(m2·s),LCP集中在7.33~50.91 μmol/(m2·s).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和湘林11耐弱光能力较强;桂8 LSP高,LCP也高,较耐强光.岑软2号、岑软3号LSP高,LCP低,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Pmax从大到小为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桂8、赣无1、湘林11,岑软2号、岑软3号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7.
潘世钏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46-147,166
初步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内外1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在闽东福安种植当年的成活、生长表现及病害发生情况。油茶各品系造林成活率为50.0%~89.2%,以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高。不同品系的苗高、当年抽梢、冠径生长差异大;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赣州油2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生长快、冠径大;闽杂优26、赣州油18号等生长缓慢、冠径窄;闽杂优19、闽杂优1、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7号等生长居中。各品系地径生长相近。受苗木病源、气候、林地等因子影响,参试品系均不同程度地感染油茶炭疽病,其中闽杂优品系感染率最高,89.07%中度受害;赣州油无性系病害感染居中,岑溪软枝油茶受害最低。岑软3号、岑软11号、赣州油18号3个品系抗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优良无性系最佳授粉组合,提高其坐果率、种实产量,为科学配置授粉树及优良种质资源无性系化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以文冠果5个优良无性系为材料,进行花期物候观测、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检测。进行控制授粉,分析各授粉组合受精率、坐果率、种实产量及种实性状。  结果  ① 5个无性系开花时间在4月27日至5月14日。②雌能花开花当天及花后1 d柱头可授性较强。③雄能花初开放和完全开放当天花粉活力较高。④综合考虑各授粉组合受精率、最终坐果率、产量及种实性状得出,10号无性系较佳授粉组合为10×16、10×119,14号、15号、16号最佳授粉组合分别为14×15、15×16、16×15,10号、14号、15号、16号均不适合做119号的授粉无性系。  结论  科学的授粉树配置可以提高文冠果坐果率及种实产量。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性状、花粉特性及柱头可授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在花色、花瓣等性状上接近,但前者花冠直径、雄蕊数、花柱长、萼片数和单花药花粉量等花部表型性状均大于后者;两者在花粉表面纹饰等花粉形态上也有明显差异,普通油茶花粉表面纹饰呈皱波—穴网状,小果油茶花粉表面纹饰呈皱波状;普通油茶花粉活力(日均665.3%)高于小果油茶(61.78%),但两者开花后花粉活力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花后1-4 d的9:00-16:00花粉活力保持较高水平,为最佳传粉期;普通油茶花后柱头可授期(6 d)长于小果油茶(5 d),但两者的柱头可授性变化趋势相似,开花后1-3 d柱头活性能维持较高水平,其中花后48 h为最佳授粉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进欧洲李品种在阿克苏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欧洲李的丰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调查‘斯坦勒’、‘法兰西’、‘女神’3个欧洲李品种的在阿克苏地区开花物候期、花器官形态特征、花粉量、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3个欧洲李品种的花期集中在4月初,花期持续时间为9~10 d,单花花药数平均28.48枚/蕾,单花花粉量平均值是28 700.0粒,花粉萌发率平均是27.4%,中长花柱花平均比率为86.75%;3个品种欧洲李的花瓣形状、颜色,花药、花萼颜色子房着生方式和花类型都基本上一致.3个欧洲李品种在开花当天柱头可授性变强,之后渐渐变弱.‘女神’的可授时期比较长,可持续5d.[结论]‘斯坦勒’的单花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较高,比较适合作为授粉树.而‘女神’和‘法兰西’的完全花比例都比较高,单花花粉量或者花粉萌发率较低,不适合作为授粉树.3个品种的花期相近,‘斯坦勒’可为其他2个品种授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进欧洲李品种在阿克苏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欧洲李的丰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调查‘斯坦勒’、‘法兰西’、‘女神’3个欧洲李品种的在阿克苏地区开花物候期、花器官形态特征、花粉量、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3个欧洲李品种的花期集中在4月初,花期持续时间为9~10 d,单花花药数平均28.48枚/蕾,单花花粉量平均值是28 700.0粒,花粉萌发率平均是27.4%,中长花柱花平均比率为86.75%;3个品种欧洲李的花瓣形状、颜色,花药、花萼颜色子房着生方式和花类型都基本上一致。3个欧洲李品种在开花当天柱头可授性变强,之后渐渐变弱。‘女神’的可授时期比较长,可持续5 d。[结论]‘斯坦勒’的单花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较高,比较适合作为授粉树。而‘女神’和‘法兰西’的完全花比例都比较高,单花花粉量或者花粉萌发率较低,不适合作为授粉树。3个品种的花期相近,‘斯坦勒’可为其他2个品种授粉。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油茶芽苗砧嫁接后的生长指标变化情况,以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岑软3号和长林4号作为对象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嫁接后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嫁接成活株的抽梢数量差异显著,嫁接成活株的抽梢长度差异显著。在广西相同的管护条件下,岑软3号油茶嫁接后的成活率、抽梢数量以及长度等生长指标综合表现都较为突出,更适宜进行芽苗砧嫁接育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了解杂交杏李(Prunus domestica×armeniaca)开花的生物学特性,为杏李育种改良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杂交杏李6个主栽品种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帝、风味皇后、味王和味厚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开花物候期,并观测花冠直径、花瓣数、花瓣形状、花瓣颜色、花瓣纵横径、花药数、花丝长度、花柱长度、花萼颜色、有效花率及雌蕊退化率等花器官特征,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测量花粉长度、宽度等指标,使用纤维素酶法测定花粉量,最后通过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及花粉萌发力。【结果】6个杂交杏李品种的开花期主要在3月上旬至中旬,各品种间开花物候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0.20~0.51,以初花期变异系数最大,开花最早的风味玫瑰与最晚品种味厚时间相差11 d。6个品种的花瓣均为5瓣,呈白色椭圆形,花冠直径为17.48~20.95 mm,单花花药数为27.10~35.45枚/蕾,花丝长度为3.28~6.18 mm,花柱长度为4.72~9.33 mm,花萼颜色多为绿色,花药颜色多为暗黄色。在花粉特征方面,风味玫瑰花粉粒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为46.71 μm;味王的花粉粒宽度最大,为26.97 μm,味帝的花粉粒长度和宽度均小于其他5个品种,分别为27.13和13.34 μm。单花药花粉量最大的品种是风味玫瑰,最小的品种是味帝。花粉活力最强的品种是恐龙蛋,最弱的品种是味帝,花粉管长度在0.32~2.03 mm。【结论】不同品种杂交杏李开花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建议选择开花物候期相似且花粉活力高的品种搭配种植,以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雌花开花数量以及雄花序数量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薄壳山核桃无性系雌雄花开花物候差异明显,6个无性系间雌花差异最长为10 d,差异最短为2 d;6个无性系间雄花差异最长为9 d,差异最短为1 d。6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雌花、雄花序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无性系21号、28号和104号雌花开放数量大,可以将其定为高产、丰产的主栽品种;无性系5号、27号、35号雄花序数量大,可以将其定为授粉品种,为其它花期相遇的无性系授粉用。根据试验的研究结果,无性系5号、27号、35号可以作为无性系21号、28号和104号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观测和人工授粉等方法,以攸县油茶与普通油茶‘华硕’种间杂交F_1代为试验材料,对其花部综合特征、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花粉活力、人工授粉等开花、授粉和坐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种间杂交F_1代花部综合特征表现为具有吸引传粉者的繁殖适应性特征,其花药黄色、花药四室,花粉为二细胞花粉,存在"拟花粉",柱头表面密布乳突细胞;花瓣数、花径、雄蕊群高度、雄蕊数、花柱数、雌蕊群高度和胚珠数等7个花器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未出现超亲现象;杂交F_1代的花粉胚珠比为24 201.85,杂交指数为4,花粉活力为10.82%~71.69%,人工授粉试验中异花授粉的坐果率最高.根据花部综合特征、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及人工授粉(普通油茶‘华硕’为回交父本)试验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杂交F_1代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型,同时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杂交F_1代雌配子育性良好,回交结实率高,为综合利用亲本的优良性状来创新种质和遗传改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花鸢尾(Iris speculatrix)的田间观测,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方法,对其花部结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小花鸢尾通常于5月初至6月初开花,群体花期约35 d;盛花期约12 d,集中在5月8日至5月20日;单株花期3~6 d,单花期3 d。花两性,雌雄蕊同熟。花药紧贴花柱外侧,低于柱头约3 mm。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为552,结合去雄、人工套袋和自然授粉坐果率判断,小花鸢尾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试验证实小花鸢尾的人工授粉坐果率高于自然传粉,其自然授粉有性繁殖系统受到花器官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桂林地区北部栽培的油茶品种,于2017年从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引进岑软3号、岑软22号、岑软24号、岑软11号、华鑫、华金、华硕、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10个油茶良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岑软3号表现最好,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分别为125.8 cm、28.5mm、1.29 m2,其次是长林4号、长林40号,表现良好,可为本地油茶品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花野牡丹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花野牡丹花期从5月初至6月末,单朵花开放1 d。异型雄蕊,5枚黄色花药位于柱头的上方,5枚紫红色花药位于柱头的下方两侧。花粉为扁球形,极面观为六裂圆形,黄色花药中花粉的三假沟连接到两极,紫红色花药花粉的三假沟未连接到两极。黄色和紫红色花药的花粉活力不同,并随开花进程有下降趋势。该物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异花授粉单果饱满种子数显著高于自花授粉,两种传粉方式中,黄色花药中的花粉授粉效果好于紫红色花药。传粉昆虫有圆花熊蜂、红光熊蜂、鞋斑无垫蜂等,9:00~10:30昆虫访花频率最高,11:40以后见不到昆虫访花。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花粉与胚珠比为601.54,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肇庆螺岗镇引种的18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成活率、树高、冠幅面积、感病虫害情况、开花状况及树型存在差异;18个无性系的平均树高介于0.64-0.89m之间、平均冠幅面积为0.14-0.34m2,其中岑软3、长林40、赣州油1号、湘林210号成活率较高、开花较早、不易感病害适宜在螺岗镇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不同油茶品种健康叶片中的3种保护酶活性,为油茶抗病性、抗逆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6个油茶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6个品种油茶叶片的POD活性排序为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3号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CAT活性排序为岑软3号油茶>(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SOD活性排序为陆川油茶>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和香花油茶).[结论]以油茶健康叶片中POD、CAT和SOD活性高低可判断油茶的抗病性或抗逆性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