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洪生教授多年从事恶性淋巴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倡肿瘤中医药分阶段规范化的治疗思路,强调在肿瘤治疗始末以扶正培本为纲,在特定治疗阶段以解毒散结为要;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和用药方法,将恶性淋巴瘤的中西医治疗有机结合,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同时重视非药物疗法,关注患者心理、营养、生活等因素,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归纳介绍了林洪生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为林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锐深教授从医 30余载 ,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即 :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治疗首重健脾化痰 ;注重理气活血药的应用 ;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应包括中医药治疗。脾虚、痰邪、瘀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故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43例疗效观察朱力平(江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南昌330029)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报道我科从1988年8月~1995年6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患者67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43例(治疗组);单纯西医治疗24例(对...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按病理和临床特点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则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不良反应能起到减毒增效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在恶性淋巴瘤临床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工作逾40年.对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兹不揣谫陋,将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以供同道斧凿.  相似文献   

6.
曹洋  罗定新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1):22-22,36
陈锐深教授从医30余载,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首重健脾化痰;注重理气血药的应用;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应包括中医药治疗。脾虚、痰邪、瘀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从恶性淋巴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中医药治疗老年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的体会、提高中医药在恶性淋巴瘤综合治疗的水平地位、中医药抗恶性淋巴瘤复发的体会,总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不愿或不能放化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治疗恶性淋巴瘤、治疗和预防恶性淋巴瘤复发、多效耐药者均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有增效减毒、促进康复、预防恶性淋巴瘤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超声造影成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前后超声造影灌注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28例疗效观察南京市玄武医院(210018)王兆麟主题词淋巴肉芽肿,恶性/中西医结合疗法Hodgkin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笔者自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进修期间,以及近几年业务交往过程中,参与了该院对恶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在会议中有关禽流感的防治问题,与会专家纷纷就自己的经验进行探讨,提出很多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总结了中医药的贡献,也希望加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药的有机结合来提高防治工作的力度;关于治疗1例重症人禽流感的经验,它证明中医药在防治中可发挥作用;对中药的剂型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很好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回顾并总结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进展研究,对此病中医治疗进行总结。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众多,副作用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分析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展,从中医古方的辨病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中药提取物及新剂型结合西药及中西医结合的序贯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以及降低HBV变异率和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安全性、减轻毒副作用、缩短疗程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不过,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临床研究仍有不足,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冯文战  李光霞  张林  高立  刘代群  李陶  彭艳 《光明中医》2016,(19):2783-2785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医家的论著里未能得到系统总结和发展。现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3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机检索筛选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文献,整理及归纳其研究成果以反映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尤其以针刺疗法应用最广。从中药、针刺、中医综合治疗3个方面对其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要阐述各种疗法的应用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鉴于当前研究存在诸多不足,期待今后完善中医对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机制研究,并确定统一的辨证分型体系,从而更科学系统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年中医药在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病因病机上的认识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了解目前国内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肯定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应用的方法和药物丰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Ⅲ级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治疗基础上服六君三子汤加减治疗。[结果]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CO2),提高氧分压(PO2),各指标治疗前后对比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西医治疗组更能有效提高FVC%、MVV%、PO2,降低PCO2,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但对FEV1%改善无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ECOPD,能较好的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5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疗程满5年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IgA肾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用药情况分为中医组(n=63)和中西医结合组(n=68),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基线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组较中医组病情更重,对于轻-中度病理类型(40例,占30.53%),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重度病理类型(91例,占69.47%),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UPRO显著下降(n=53,P<0.05),SCr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在各项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8,P>0.05)。5年患者累计生存率,中西医结合为97.1%,中医组为95.2%,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较中西医结合组不良事件更少。结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IgA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对于病理类型较重的IgA肾病,临床更倾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2组治疗均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且中医组治疗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秦永欣  田绘玲 《光明中医》2014,29(11):2440-2441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一大特色,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及用药要求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对中药进行炮制具有降低或者消除中药材的副作用或毒性,增强中药材的临床治疗效果等作用。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对中药的药效、药方及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篇文章中,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以及对其与药效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医眼科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提出了眼科手术期中医治疗的概念,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并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认为该项研究事关中医眼科发展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