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患者居家自行胰岛素笔注射部位规范轮换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初始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胰岛素笔规范注射教育和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掌定位法轮换注射部位的培训。两组培训后在家自行胰岛素笔注射,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依从性及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部位脂肪增生及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掌定位法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行胰岛素笔注射部位轮换的依从性,减少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对180例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在院糖尿病患者,使用我科自行开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数据库,实行一对一的知识教育及强化训练等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所有患者都掌握了胰岛素笔的注射技术,避免或减少发生皮下组织增生、硬块,减少胰岛素吸收不稳定的因素;结论:完善、正规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项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3种胰岛素注射笔皮下注射后针头滴液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3种胰岛素注射笔皮下注射后针头滴液情况.方法 对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别使用诺和锐特充笔、得时笔、诺和笔注射胰岛素治疗,均选择腹部脐周5 cm、0.25 mm(31G)×5 mm诺和针头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相同注射量和相同停留时间3种注射笔的针头滴液发生率.结果 3种不同胰岛素注射笔的针头滴液率均随注射剂量增大而增加,随针头停留时间延长而减小.而相同注射剂量或停留时间之间比较,均以诺和笔滴液发生率最高.结论 临床需根据胰岛素剂量和注射笔特点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Ⅱ型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心理障碍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董瑞馨 《护理学杂志》1997,12(6):363-363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其中Ⅱ型糖尿病(非腴岛素依赖型)占很大比例。具有起病馊、病程长、治疗复杂的特点,除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外,还要在一定时期内配合胰岛素治疗。我们针对腴岛素治疗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了认真的临床分析、讨论和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调查36例病人,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5~60岁。文化程度:高中5例,初中18例.小学9例,文盲4例。注射胰岛素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注射胰岛素后病人的心理特点2.1忧郁和沮丧:病人普遍存在则显的忧…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是涉及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最终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故严格血糖控制是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的基础[1].地特胰岛素是一种新型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具有作用维持时间长24h,血药浓度稳定,每日注射1次依从性好的特点;瑞格列奈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肾毒性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且多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以探讨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阴茎内nNOS神经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作用。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胰岛素治疗组于成模后注射胰岛素。7周和12周后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实验,取大鼠阴茎和血浆,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NOS神经纤维的变化。测定血浆NOS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明显减少;胰岛素治疗后症状缓解;(2)与对照组相比,DM组血浆NOS活性明显增高;DM组血浆NOS活性与病程延长呈负相关;与DM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血浆NOS活性明显降低;(3)与对照组相比,DM组阴茎内nNOS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与DM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nNOS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加。结论糖尿病性ED阴茎内nNOS阳性纤维的数量及光密度随DM病程的延长而下降;早期给予胰岛素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大鼠ED的出现及阴茎内nNOS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家庭强化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187例农村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1例)和实验组(96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 实施教育;实验组在住院过程实施家庭强化教育.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出院后半年,两组饮食疗法、胰岛素注射、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定期复查依从性为23.1%~77.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lc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偏低,说明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有限,应在农村基层建立有效的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网,家庭强化教育能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187例农村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1例)和实验组(96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实验组在住院过程实施家庭强化教育。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出院后半年,两组饮食疗法、胰岛素注射、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定期复查依从性为23.1%~77.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O.01);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lc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O.01)。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偏低,说明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有限,应在农村基层建立有效的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网,家庭强化教育能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痰病控制。  相似文献   

9.
张宁  傅荣 《护理学杂志》2016,(17):39-41
目的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4个步骤,规范全院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结果干预6个月后,非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和使用、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应用有利于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提高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胰岛素治疗教育工具的应用效果,使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患者积极配合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我科2011年5月~ 2012年5月入住的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采用DAWN量表评估患者对胰岛素的看法和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原因.针对患者表述的1~2个问题,教育者参考“专业访谈手册”给与分析和解读,再借助“画说胰岛素”与患者直面交流,帮助患者走出误区.最后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结果:①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及焦虑情绪;②访谈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生活管理、态度、胰岛素副作用、注射相关问题、花费等六个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态度方面P=0.083无统计学意义,其它五个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使用教育工具符合糖尿病授权教育理念,提高了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是临床开展胰岛素使用教育的最新工具.  相似文献   

11.
总结200例患者在使用4种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有43例出现常见问题,发生率21.5%,其包括更换药物笔芯时常出现的问题、注射中常出现的问题、笔芯快用完时常出现的问题、使用中没电等。提出针对不同种类胰岛素笔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及改进护理指导示教方法,提高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笔式胰岛素注射后拔针方式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式胰岛素注射因具有简便易学、剂量准确、方便耐用、无痛、效佳等优点,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现临床多使用诺和笔和优伴Ⅱ笔配以8mm×30G的针头进行注射,按照使用说明,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可以确保剂量准确,又可阻止体液流入针头或笔芯内。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按上述操作方法仍常有药液从针眼或针头处滴出一小滴,出院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也有此反映。经测量,这一小滴药液几乎相当于2U胰岛素,不仅无法确保治疗剂量准确,也浪费药物。  相似文献   

13.
垂直皮下注射胰岛素31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为了减轻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引起的局部疼痛,对31例者采用垂直进针法注射胰岛素,并与31例斜刺注射法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愕部红肿、硬结、中、轻度疼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垂直注射法可保证疗效,减轻严重疼痛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不同途径给予胰岛素时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将50例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机分组,腹腔注射组25例,于腹腔内注射胰岛素;皮下注射组25例,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2组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超滤量及腹膜透析后腹膜炎发生率。结果2组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超滤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注射组发生腹膜炎共11例次,发生率为1次/26.0个患者月;皮下注射组发生腹膜炎共13例次,发生率为1次/22.9个患者月。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行CAPD时,腹腔内注射胰岛素不会增加腹膜炎的发生率,对依从性好的患者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注射笔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其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00例患者在使用4种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有43例出现常见问题,发生率21.5%,其包括更换药物笔芯时常出现的问题、注射中常出现的问题、笔芯快用完时常出现的问题、使用中没电等.提出针对不同种类胰岛素笔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及改进护理指导示教方法,提高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胰岛素相关知识教育;观察组应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包括调查评估、探寻原因、护患互动、院外延续等步骤。结果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能够让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深入了解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的障碍,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杨泉  李瑛 《护理学杂志》2006,21(6):72-72
卡式胰岛素笔(优伴笔)因其使用携带方便、准确、注射时疼痛较少、剂量调错后可以回调等优点,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普遍欢迎。但在使用中发现优伴笔的消毒方法存在弊端,笔者予以改进并经临床实践,效果甚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门诊变应性疾病患者脱敏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于三餐前即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人胰岛素,患者自行注射和监测血糖。结果治疗2个月仅3例次发生低血糖,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将葡萄糖(5.34±0.45)mmol/L、2小时血浆葡萄糖(7.03±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A,(6.71±0.65)%、血糖达标控制时间(6.69±1.12)d。结论门冬胰岛素疗效好、安全,对患者建立有效通畅的随访制度,加强疾病知识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均测量身高、体重,同时分析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关系,讨论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胰岛素(A)组及降糖药物(B)组,测定上述两组患者骨密度(BMD)、体重指数(BMI)、血清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按病程结合年龄分组对比。结果 (1)高龄段两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及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组骨密度较降糖药治疗组高(P<0.01),两组相差显著。(3)骨密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空腹胰岛素及血清C-肽呈正相关。结论 胰岛素早期干预能延缓并减低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及程度,对于高龄及病程大于15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降糖药对其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无明显差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C-肽对骨质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笔式胰岛素注射后拔针方式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式胰岛素注射因具有简便易学、剂量准确、方便耐用、无痛、效佳等优点,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现临床多使用诺和笔和优伴Ⅱ笔配以8 mm×30 G的针头进行注射,按照使用说明,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 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可以确保剂量准确,又可阻止体液流入针头或笔芯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