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报道了Li/VOCl3非水电池体系的初步研究工作。本非水电池体系由锂负极、多孔石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解质溶液由非水溶剂(硝基苯)和溶解在该溶剂中的活性物质VOCl3及电解质构成。在制作该类模拟电池过程中,首先对溶剂硝基苯和电解质(LiAlCl4及AlCl3)进行干燥纯化,然后在惰性气氛操作箱中装好模拟电池,模拟电池的集流体为镍,锂片和碳膜的面积为1cm2,电池中所含电解液为0.4mL。将该模拟电池在恒流放电测试系统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电解质采用LiAlCl4,溶剂硝基苯与VOCl3的体积比为100∶16时,电池在小电流密度下工作,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工作电压,而且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Li-ICl非水电池体系的研究工作。本非水电池体系由锂负极、多孔石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解质溶液由有机溶剂硝基苯或无机溶剂三氯氧磷(POCl3)和溶解在该溶剂中的活性物质ICl及电解质构成。在制作该类模拟电池过程中,首先对溶剂硝基苯和电解质(AlCl3及LiAlCl4)进行干燥纯化,然后在惰性气氛操作箱中装好模拟电池,模拟电池的集流体为镍,锂片和碳膜的面积为1cm2,电池中所含电解液为0.4mL。将该模拟电池在恒流放电测试系统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电解质采用LiAlCl4时,ICl的浓度为1mol/L,该类非水电池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3.90V左右),并显示良好的放电性能。此外,对电池体系的电化学还原行为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的非水电池体系由锂阳极,多孔石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解质溶液由非水溶剂(三氯氧磷或硝基苯)和溶解在该溶剂中的活性物质(KIBr_2)及电解质构成,该电池体系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3.5V)和良好的放电性能。作者对该电池的电化学还原行为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Li-B/FeS_2溶盐热电池放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67%(质量百分数)Li-B合金/KCl-LiCl/FeS2系列热激活单电池在不同放电温度、电流密度和电解质用量的情况下的恒流放电特征,对影响放电容量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电流密度时(小于200mA)减少电解质用量,大电流密度时(大于200mA)增加电解质用量,并在500℃~550℃之间放电,可以获得较高的放电容量,本试验中最大放电容量为6552C/g,其总锂量的利用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5.
铝-水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高活性铝阳极为负极,以还原水中溶解氧的水阴极为正极的铝-水电池,在3%和0.1%的食盐水中以97Ω恒电阻放电,其输出电压分别为1.4V和1.3V。其在淡水湖泊中以97Ω恒电阻放电时的输出电压也达到1.3V。高活化的铝阳极在淡水中能在电流密度小于2mA/cm2时,以-1.2V以上的电位正常阳极溶解。其利用率也达到80%以上。水阴极在3%的NaCl溶液中的工作电流密度可达到0.7mA/cm2,在0.1%的NaCl溶液中其工作电流密度仍可达0.3mA/cm2。铝-水电池在流动电解液中放电时产物能正常脱落。理论设计的25W铝-水电池在海水和淡水中的比能量分别为1920Wh/kg和1430Wh/kg。铝-水电池可以潜入海洋底部或淡水河流或湖泊中长期连续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电池体系由Li正极,多孔石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电解质溶液是由有机溶剂(碳酸丙烯酯或硝基苯)和溶解在该溶剂中的活性物质(ICl_3)及支持电解质构成。该电池体系和放电性能可以和锂—卤素电池体系(Li/Cl_2)比拟,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铁钠复合氧化物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2O·1.5Fe2O3的制备、电化学性能、在不同电解液中的行为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Na2O·1.5Fe2O3在LiClO4-PC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锂嵌入-脱出可逆性和较高的比容量。以0.25mA/cm2电流密度充放电,容量可达360mAh/g。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多次充放电后,其结构仍保持稳定,Na2O·1.5Fe2O3/LiClO4-PC/LiCoO2锂离子电池试验结果表明,Na2O·1.5Fe2O3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候选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锰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过去20年大约有200种以上的材料尝试着作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在这些材料中,从比能量、毒性和价格的观点看,除了LiCoO2、LiNiO2外,发现有几种锰氧化物最有前景,尤其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这些锂锰氧化物包括λ-MnO2,LiMnO2,Li2Mn2O4,Li2MnO2,LixMn2O4,Li1+xMn2-xO4,Li2OyMnO2(y≥2.5),CDMO(复合多维含Li的MnO2的简称,Li:Mn=3:7)和修饰尖晶石型锂锰化合物已研制出来。本文简述了作为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因素,包括上述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晶体结构特征、诸如放电容量和可逆性等电化学性质以及发生在充放电时的电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AA 型人造石墨-氧化钴锂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优化正负电极材料(AG、LiCoO2)的制备工艺,改进电解质溶液的组分和配比,制成了AA型锂离子蓄电池。在-37℃~60℃温度范围里,电池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在室温条件下电池平均初始放电容量大于600mAh,在-37℃时电池能放出45%的初始容量,60℃时可以放出100%初始容量。电池在100%DOD条件下以0.5C速率放电,循环充放寿命超过600次,电池交流阻抗的测量显示了电解质溶液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电池异军突起高效锂电池英国Saft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锂亚硫酰氯电池LSH20,它具有12.SAh的额定容量,比同类型电池的容量提高了25%。新型的LSH20电池具有3.65V的开路电压和3.SV的额定电压,无论电池的电能耗损程度如何,它在放电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使用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亚硫酰基添加剂对碳酸丙烯酯(PC)基电解液电化学嵌脱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所使用的亚硫酰基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石墨负极在PC基电解液中首次充电过程的层离现象, 添加剂活性基团的吸电子能力是决定添加剂在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形成电位的重要因素, 成膜电位与Li 在电解液中的溶剂化状况无关,表明电解液组分在电极界面的还原反应, 特别是还原反应的初始反应是电子从电极本体到电解液组分活性中心的迁移。在所使用的亚硫酰基添加剂中, 亚硫酸乙烯酯(ES)可以在碳负极/电解液相界面形成优良的SEI膜, 有望在石墨类负极材料的锂离子蓄电池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常温Li/MoO_3二次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氧化钼具有层状结构,为锂离子的嵌入(插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它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候选者。本文研究了Li/MoO_3电池在PC—0.4MLiAsF_6电解液中的放电行为和循环特性。此电池具有高的工作电压(2.6V)和长的循环寿命。另外,MoO_3制备价格较低,它在非水溶媒中的溶解度很小,这都使得MoO_3有可能在二次锂电池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Li4Ti5O12 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制备方法、掺杂改性研究现状等进行了介绍。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锂钛复合氧化物———Li4Ti5O12 相对于锂电极的电位为 1.5 5V ,理论容量为 175mAh/ g ,实验容量为 15 0~ 160mAh/ g。在Li 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中 ,其晶型不发生改变 ,有很小的收缩和膨胀 ,体积变化小于 1% ,被称为“零应变”材料。以该材料为负极的锂离子蓄电池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 ,同时相对于石墨等碳负极 ,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以大大改善 ,具有应用在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方面的优良前景 ,在全固态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中也大多采用该活性材料作为负极  相似文献   

14.
张自禄  卢嘉春  杨裕生 《电池》2004,34(3):187-188
综述了锂 硫酰氯电池的优缺点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锂 硫酰氯电池是一种液体正极一次电池 ,开路电压高 ,安全性能好 ,负极锂的腐蚀和正极的极化是该电池最主要的缺点。通过增大正极表面积、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或者改进电池结构等方法 ,可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李孟元 《电池》2018,(2):110-112
研究化成电压对钴酸锂(Li Co O2)正极、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从电池容量、倍率、阻抗、存储和循环性能等方面,并从负极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形成机理的角度,分析电池性能的差异。化成充电截止电压设定为3.70 V,与3.80 V相比,电池的容量、倍率、阻抗和存储等性能都有所改善。不同化成截止电压生成的SEI膜厚度不同,3.80 V时生成的SEI膜外层疏松,有机锂盐层增厚,因有机层稳定性差导致电芯的存储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6.
三元层状正极材料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动力型电池正极材料,而其电化学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究了正极片厚度、隔膜类型、电解液组成和负极表面变化等因素对LiNi_(1/3)Co_(1/3)Mn_(1/3)O_2(NCM111)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正极极片厚度的增加,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严重;相比于聚丙烯(PP)隔膜,聚酰亚胺(PI)隔膜由于具有更好的浸润性,提高了电池的放电容量;电解液中低粘度链状碳酸二乙酯(DEC)的含量对电极相容性和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溶解都有较大影响;负极表面锂枝晶的形成降低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Li_4Ti_5O_(12)作负极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纳米级钛酸锂粉末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制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并对电池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其电压特性、倍率充电特性、倍率放电特性、低温放电特性、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能,同时与石墨负极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钛酸锂负极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倍率充放电性能、低温特性等方面超过石墨负极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能够适合于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上的应用.但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制作的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使用LiClO4电解液、LiPF6电解液及两者的混合电解液装配圆柱形Li/MnO2电池,分析LiPF6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引入LiPF6后,虽然开路电压上升,放电容量下降;但过放电时的峰值温度最高下降137℃,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