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位于前列,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对于其病因的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不同,及早识别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疾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围生期母儿结局有重要意义。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母婴生存质量,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管理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例64例,根据孕期最低血小板计数分成四组。Ⅰ组:(50~100)X 109/L;Ⅱ组:(30~50)×109/L;Ⅲ组:(10~30)×109/L;Ⅳ组:〈10×109/L。Ⅰ~Ⅳ组病例数依次为20、16、15和13例。比较各组患者发病原因,孕期并发症、治疗、新生儿结局。结果 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分类中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PAT占比最高,为45.3%;孕期及产后并发症包括HDCP、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贫血、早产、产后出血的患病率均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具有增加趋势(P〈0.0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增高。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母体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患病风险均有增加。严密的围生期保健可改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3.
由于妊娠期女性体内生理环境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化,易导致孕妇在该时期内易罹患诸多内科疾病,其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该病是以出血、贫血和继发感染为特点的疾病,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如流产、早产,增加产妇剖宫产率及孕产妇、围生儿预后不良的风险。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众多。不同原因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其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大有不同。血小板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类型。针对不同病因、不同血小板减少程度的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围分娩期应用激素治疗可有助于血小板水平的提高。对于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4.
熊瑞瑞  于坤 《重庆医学》2023,(8):1276-1277
<正>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为5%~10%,是妊娠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1]。血小板减少通常是由血小板的破坏增加、生产减少引起,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免疫相关性破坏、异常的血小板激活、大量出血导致的血小板消耗等[2]。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发病原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者构成比为60%~80%,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构成比>10%,血液病患者构成比约为3%[3]。在血液系统疾病中,  相似文献   

5.
王芙蓉 《吉林医学》2012,33(28):6099-610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48例(6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18.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8例(10.0%),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6.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2.5%),肝炎肝硬化2例(2.5%);随血小板水平的增加,经阴道分娩比例上升,但主要分娩方式仍为剖宫产。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根据病因、血小板计数及产科情况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及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45例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非血液系统疾病31例,血液系统疾病12例,不明原因2例。非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减少和贫血多表现为轻、中度,血液系统疾病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减少多为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为极重度,三系血细胞减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除造血系统疾病的原因以外,非造血系统疾病占相当比例,分析其病因,以便减少其误诊率和漏诊率,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45例围产期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的质和量发生异常,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出现临床出血倾向,尤其在分娩,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可导致出血、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正确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并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围产期处理,对获得良好妊娠结局十分重要。我们回顾分析了45例血小板减少孕妇病因诊断和围产期的处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孕妇,根据病因、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为Ⅰ组,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DS-RA)及HELLP综合征为Ⅱ组,观察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37例孕妇中PAT 23例(62.16%),ITP 9例(24.32%);Ⅱ组产后出血率高于Ⅰ组(P < 0.05);Ⅰ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均大于Ⅱ组(P < 0.05~P < 0.01);术后10天Ⅰ组产妇血小板恢复优于Ⅱ组(P < 0.01)。结论: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病因以PAT为主;其次为ITP。由PAT引起的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妊娠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1998~2004年间4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占67.5%;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征)引起血小板减少(PIH),占17.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ITP),占10%;血小板生成减少,占5%。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4例。结论:妊娠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应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4月5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治疗方法是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与成分输血等。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47例,产后出血5例。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引起孕妇血小板减少,以PAT和ITP最常见。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倾向。加强监护,适时提高血小板数,防止产时或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孕期疟原虫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孕期疟原虫感染248例(观察组)及正常孕妇216例(对照组)为调查对象。比较两组对象在妊娠结局、母体贫血、孕妇死亡、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流产、早产、死胎发生率及孕妇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引起妊娠贫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引起中、重度贫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低体重新生儿的出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孕期感染疟原虫可增加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同时加重妊娠贫血,增加孕妇病死率,但对新生儿窒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病的分布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35例老年血液病患者进行13年的诊治、随访,分析其发病年龄、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80—89岁,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最高(31.11%),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6.30%)。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8%、50%。急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最差,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受影响。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预后差,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仍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在化疗后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改进治疗措施,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方法分析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微生物学情况及治疗预后。结果感染部位:呼吸道为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血液。真菌培养结果:白色念珠菌最多(44.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7.6%)。所有病例均经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75.3%,病死率24.7%。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早期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而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房纤颤对母儿的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院诊治的11例妊娠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妊娠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中8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8例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6例心功能Ⅲ~Ⅳ级;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心功能Ⅱ级。结论患器质性心脏病的孕妇合并心房纤颤易致母亲心功能恶化,应动态监测心功能,为确保母亲安全,宜适时引产或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mplicating pregnancy is one of the surgical emergencie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high incidenc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r both mother and fetus. Our case is a case of triplets' pregnancy at 25 weeks gestation complicated by jejunal intussusception.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and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 was made. The patient had an urgent laparotomy with excision of a gangrenous loop of small bowel and primary re-anastomosis was carried out. Post operatively she developed wound dehiscence, which was repaired, and an emergency caesarean section was made on the same setting.  相似文献   

16.
李秋玲  WENG Kai-zhi  尹春艳 《医学综述》2008,14(16):2454-2456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的少见内分泌性肿瘤。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症状复杂,容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对母亲和胎儿均有严重威胁。母亲和胎儿是否存活取决于早期的诊断、正确的治疗、适时的分娩和手术。认识这一疾患的特殊性和严重性,及时诊断、合理处理对预后有较大影响。本文就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Intrauterine demise of one fetus in a twin gestation as a rare occurrence not only entails the higher premature and neonatal death rates, fetal distress or abnormal presentation on the surviving twin, but also threatens the mother with toxemia. The consumptive coagulopathy imposes a potential risk of health on both mother and the surviving fetus or neonate. We herein report a 29-year-old nullipara in such case who finally delivered a stillborn and a living one. High risk management and careful pediatric follow-up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8.
The incidence of perinatal death resulting from rhesus Rh isoimmunization has dropped dramatically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Rh immunoglobulin. However, Rh sensitization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fetal anemia. Our patient is a 38-year-old woman; she gives a history of 2 uneventful pregnancies followed by 5 consecutive stillbirths.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an anti-D titre of 1/2048 and anti-C titre of 1/256.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vealed fetal ascites at 18 weeks gestation. The fetus had a total of 9 successful intrauterine transfusions. She was delivered by a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at 34 weeks gestation; outcome was a healthy female baby weighing 2060 g. Examination at 9 month of age showed normal growth and neuro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60例妊娠中毒症胎婴儿尸体解剖材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着重探讨妊娠中毒症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妊娠中毒症胎婴儿死亡原因的分析。妊娠中毒症的胎婴儿易出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简称IUGR)。本组60例胎婴儿的体重,在不同程度上一般均略低于正常胎婴儿的体重。妊娠中毒症时母体方面血液循环障碍和胎盘缺氧、缺血和梗死以及胎盘早剥等病变均对胎婴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宫内窒息、早产、死胎和死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