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定西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呼吸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相比,观察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慢性病老年人家庭长期照顾者的压力状况及对专业护理知识的需求,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以缓解家庭照顾者的压力,提高家庭长期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3个社区100名慢性病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进行照顾压力及对专业护理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 慢性病老年人家庭长期照顾者压力大,对专业护理知识需求强烈.结论 护士应加强对慢性病老年人家庭长期照顾者关注的力度,了解他们的需求,予以心理支持,并提供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与指导等.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民众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首先对慢性病社区护理的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然后提出了改进社区慢性病护理的建议与思考,为提高社区慢性病护理水平提供可行性的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红梅 《甘肃科技》2013,29(1):123-124
探讨了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将甘肃省榆中县中医院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从药物依从性、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监测血糖,积极控制并发症,根据患者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是有效治疗老年糖尿病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6.
调查本地区社区护理需求及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改进对策,提升社区整体医疗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选取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中心卫生院参加体检的300例健康体检者,按照年龄阶段分为A组(年龄65y,n=150)及B组(年龄64y,n=150),调查指标包括急救护理、慢性病护理、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4个层面上的整体满意度。A组中青年被试在急救护理、慢性病护理及健康宣教3个层面上得分处于满意水平,心理护理层面上得分未达到满意水平;B组老年被试在急救护理及健康宣教层面上得分处于满意水平,慢性病护理及心理护理层面上得分未达到满意水平。A组及B组在急救护理及健康宣教层面上满意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护理及心理护理层面上满意度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社区护理工作在慢性病护理及心理护理方面尚存在不足,特别是老年人对慢性病护理的需求较大。今后的社区护理工作应加强对不同人群情绪问题的心理干预,此外,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并进行定期随访,完善慢性病社区护理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7.
探究情志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将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志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志护理能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并总结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并探讨其心理护理措施,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方法]通过对住院癌症患者心理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癌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案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配合抗癌综合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门诊护理干预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间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门诊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后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根据每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认知水平以及行为动机,还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截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及时、科学地给予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反应,改变了他们消极的心态,使之能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对截瘫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董玉梅  杨洁  杨晶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7):132-133,131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入院后发病时间和相关生理、心理反应,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AS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心理、生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来观察患者症状和血糖变化。方法71例并发抑郁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2周后进行Zung 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并对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变化进行观察。结果2周后,心理护理组SDS评分HAMD(24项)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指数与对照组相比(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症状及糖代谢。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于甘肃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胆囊炎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我院56例糖尿病空巢老人出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两组患者出院时均给予口头和书面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电话指导调适心理、控制饮食,坚持用药,适度锻炼。3月后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电话指导的态度、用药的依从性、生活规律、自我保健能力、心理状况、饮食与营养等。结果 两组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坚持控制饮食、能正确用药、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坚持适当运动、血糖控制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回访健康指导是空巢老人来一种较好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某院住院接受化疗的68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心理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反应,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不同,其心理障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年龄的增大其心理障碍发生率降低,高学历患者心理障碍较为显著,患者经济状况越差,越易产生心理障碍.[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心理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6.
探讨研究持续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甘肃省中医学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自理量表观察组(101.27±5.68)明显高于对照组(87.43±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护理干预能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疏导患者的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因患子宫内膜癌疾病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二病区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果:统计两组各2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示,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23%,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2.7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心理、生理状况,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交通伤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交通伤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4例交通伤患者的父母分成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56例进行评定,观察组行2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不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内,未干预除躯体化、强迫症、抑郁有明显差异(P<0.05);在观察组内,经过护理干预,除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外,其他各因子有明显差异(P<0.05);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对照组2周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结论:交通伤患者的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父母的焦虑、抑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选取兰石医院收治的9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对患者采用暗示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生存质量变化改善情况。观察组实施暗示性心理护理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盆腔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作用。选取甘肃省陇西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SD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相比,观察组优良率82.89%明显高于对照组67.11%(P0.05)。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盆腔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