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进入转型社会后,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观念,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性、规范性在总体上比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农民现代政治参与意识和农民政治社会化程度等政治文化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与现代民主政治有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着乡村民主建设,亟需为农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创造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湖北省武汉市近郊H村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城郊农民有着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收入和学历较高的农民具有更为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源自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效。目前还存在着制约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政治文明,本研究通过对广西两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村中政治意见领袖在农民政治参与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着农民政治参与知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它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动力来自于村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乡村治理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困境。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首先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其次要规范协商程序,最后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5.
基层协商民主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石。当前,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和发展,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基层的协商民主也面临着基层干部和群众协商意识淡薄、协商主体代表性不足、协商流于形式、协商结果难以落实、配套制度缺失以及基层党内协商民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因此,要推进基层的协商民主建设,必须进一步化解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一系列困境和制约因素,健全和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强国家、弱社会的特征,国家对乡村社会拥有无所不在的统治权。从1980年代开始推行的村民选举制度,通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和村民选举的实践,逐渐实现了农民的有限自治。村民选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成果,它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促进了乡村公共领域的形成,增强了农民的契约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精神,进而使乡村政治文化在结构上做出新的调整。在新的乡村政治环境下,民意成为乡村政治的精神基础,协商成为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诚信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对基层协商民主高度重视,基层协商民主在顶层设计、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途径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基层协商民主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和问题,应在形成协商民主共识,明确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定位;提高协商民主意识,保障基层群众平等参与协商民主;完善协商制度机制,保障基层协商民主有序进行;培育协商民主文化,构建基层协商民主良好氛围等方面努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层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8.
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农村基层民主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领域,其法制化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化水平是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需要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从实践维度上看,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有序参与,只有在农民广泛参与的民主实践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的民主法制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政治上突出表现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民政治参与情况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衡量基层民主发展状况的尺度.加强农民的政治参与建设,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基本状况是:从政治参与主体来看,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意识亟待提高;从政治参与内容来看,农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有限,层次较低;从政治参与的方式方法上看,农民政治参与途径缺失.影响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的制约;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的制约;农村干部的腐败行为的制约;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的制约.这就要求找到能够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进入“后农业税时代”的村级治理在村级组织的日常运转、村干部职能的转换、干群关系和村民的参与意识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直面挑战,国家应该在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理顺乡村关系,限制公权过大,激发农民的民主意识,从而促进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朱兆华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1):14-16,114
中国共产党承担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历史重任。在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无论是其组织体系还是程序过程,都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形成党内协商民主机制,这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原理运用到党内民主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协商民主功能的分析,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立场,明确党内协商民主的根本功能是既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顺应时代潮流。围绕这一根本功能,运用政治学的功能分析法,可以概括出党内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即政治合法化功能、政治参与功能、政治稳定功能和政治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发展不同阶段的农民土地意识观察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都市化,赋予了乡村土地新的经济价值,增加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为农民土地意识回归创造了时间与空间的可能性,使当地农民从"抛荒、卖地"转向"代耕"甚至回归到传统土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地方民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产生之初主要是为了回应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社会下,一部分人难以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协商民主理论着重强调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倡导通过多次公共协商的途径,而不是金钱或权力的途径,理解各方立场,平等地、广泛地、真实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它是政治学家们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的反思,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现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因而协商民主理论对当前中国同样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民文化是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它通过确立公民政治主体意识、强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等方式稳定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公民文化的培育,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培育公民文化.关键在于推行公民教育,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鼓励公民践行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协商及民主的概念,着重论述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要培养公民的协商意识,建立和完善民主协商的机制以及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协商民主的社会生存空间,来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势必要求新时期的农村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关键在于基层社会政治制度创新,即要重新调整乡村社会的权力配置,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同农民群众之间沟通协商的机制,依法行政,提高效率,推进农村民主化的向前发展,从而达到对农村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有效地弥补了选举民主的缺陷,扩大了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路径,加强了党同人民的联系,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力量。但是,在协商的实践过程中也表现出协商能力不足、制度化不健全、协商的实效性低等运行困境,阻碍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这就要求国家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加快创新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确保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特殊优势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其中选举式参与、代表式参与、协商式参与在政权层面和基层群众自治层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意识,政府在公民参与中掌握了民情,了解了民意,从而形成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应尊重和鼓励基层的创新实践,不断完善实体民主与网络民主的参与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为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所处的特定的政治单元内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农民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受乡土政治文化的影响,严重制约"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