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之间的斜视 ,若延误治疗时机常变为恒定性外斜视 ,从而丧失双眼单视功能 ,对间歇性外斜视倾向于手术治疗 ,由于斜视度不稳定 ,通常的手术方法易产生术后眼位矫正不足。自 1995年以来 ,我们对 43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行外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 ,随访观察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5年 6月以来我们采用外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 43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5例。5~ 14岁 ,平均 9岁。斜视度 2 0 △ ~ 96 △ ,平均 6 5 3△ ,随访 2~ 10个月 ,平均 6 1个月。1 …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70例斜视患者中 ,A -V征 95例 ,其中男 4 9例 ,女4 6例 ,年龄 4岁~ 4 0岁 ,平均 2 8岁。内斜V征 4 2例 ,外斜V征 39例 ,内科A征 6例 ,外科A征 8例。1.2 检查与诊断用三棱镜遮盖法检查 ,注视目标距离 33 ,查原在位 ,上转 2 5°,下转 2 5°的水平斜视度 ,在屈光不正时 ,配戴矫正眼镜。诊断标准 :外斜V征 :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 (≥ 15°,8°~ 9°) ;内斜V征 :向下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上注视时大 (≥ 15° ,8°~ 9°) ;外斜A征 :向下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上注视时大 (≥ 10° ,5°~ 6°) ;内斜A…  相似文献   

3.
同视机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外斜之间的一种斜视。主要表现为在疲劳或长时间近距离阅读 ,精神不集中或疾病后转变成显性外斜视。其发生可导致已形成的双眼视觉功能遭到破坏 ,甚至发生异常的视网膜对应及立体盲 ,对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和正常的视网膜对应。我科对 10 6例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用同视机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 2 0 0 2年我科门诊患者 10 6例 ,其中男 5 2例 ,女 5 4例 ,年龄 4~ 15岁 ,平均 8.2 1岁。1.2 治疗前后检查 本组患者均为部分时间正位…  相似文献   

4.
自 1990年以来 ,我们对 4 9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以超常量外直肌徙后术进行了尝试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4 9例均为 1990年以来住院手术治疗患者 ,最小年龄 10岁 ,最大 4 7岁。手术前后均采用角膜映光法 ,视野弓法检查视远、视远的斜视角 ,以视野弓法测得的结果为统计依据 ,手术量以视远斜视角的大小为准确定。为了观察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对眼球外转功能的影响 ,手术前后应用视野计测量术眼的外侧视野。1 2 手术矫正效果评定标准。手术成功 :术后正位 ,术后存留欠矫或过矫≤ 5°者。手术不成功 :术后过矫或欠矫 >5°者。1 3…  相似文献   

5.
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的立体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和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手术前后立体视功能变化及手术时机。方法 将48例间歇性外斜视和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分为 4~ 7岁、8~ 11岁、≥ 12岁 3组 ,分别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查患者手术前后近远立体视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近立体视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5 ) ,而远立体视改善不明显 (P >0 .0 5 )。 4~ 7岁组近远立体视改善明显优于其它 2组。结论  (1)将间歇性外斜视和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更科学 ,关键在于如何确立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的诊断标准。 (2 )间歇性外斜视和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的改善是从近距离到远距离的 ,早期手术可以更好地改善和恢复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156例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同性外斜视不仅影响患者外观 ,而且影响双眼视觉发育 ,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通过手术 ,才能恢复双眼单视和改善外观 ,其手术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探讨外斜视手术成功的有关因素 ,我们将 1 56例共同性外斜视病例进行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6例 ,男 85例 ,女 71例 ,年龄 8岁~ 50岁 ,其中间歇性外斜视 86例 ,恒定性外斜视 44例 ,继发性外斜视 2 6例 ,发病年龄从出生到 3 0岁。2 检查方法 术前、术后 1周、术后 6周常规用角膜映光法 ,视野弧法检查 3 3cm及 6m、三棱镜遮盖试验法及同视机检查斜视角和双眼视功能。3 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斜视手术成功的因素,本文对113例外斜视手术的手术时机、手术量及疗效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3例病人,男63例,女50例;年龄3岁~44岁。共同性外斜视91例,其中恒定性外斜视74例,间歇性外斜视17例;外斜V征17例,外斜A征5例。发病年龄从出生至30岁。术后随访时间6周~4年零9个月。1.2检查方法术前常规用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去遮盖法测出病人两眼分别注视33cm和6m时斜视角,最小15△,最大为-120△,并测定向上方和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对间歇性斜视或斜视角不稳定者,常规遮盖单眼1小时后查眼位。能理解者均用同视机检查双眼…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退后术作为内直肌比外直肌更有效 ,但由于传统的退后术的量有限 ,在矫正共同性外斜视时比较困难 ,效果欠佳。近 3年来 ,我们采用超量外直肌后退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导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共同性外斜视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2 4岁。术前检查 :①斜视度 :15° - 35° ,平均 2 5°。②视力 ;全部病例双眼视力均在 1 0以上。③斜视类型 :均为分开过强型共同性外斜视 (即看远斜视度 >看近斜视度 )。④外直肌退后量 :11- 13mm ,平均 12mm。⑤手术方法 :均为双眼外直肌超…  相似文献   

9.
Ⅲ°Ⅳ°混合痔是痔科重症 ,相应的手术方式较多 ,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治疗进行了探索。笔者不揣浅陋 ,现将 3年来应用外整形内吊扎注射术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的该病患者 5 0例 ,并设对照组 5 0例作比较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 ,均系住院男性病人 ,均为Ⅲ°Ⅳ°混合痔患者 ,痔核大于或等于 3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治疗组年龄 2 6~6 8岁 ,病程 2~ 18年。对照组年龄 2 4~ 6 6岁 ,病程1 5~ 17年。两组资料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术前准备 :术前不禁饮食 ,…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检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发病规律、检测手段、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采用 Anderson法和 Parks法 ,手术治疗 1 9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 (全部有代偿头位、均为水平冲动型 ,单纯眼震 1 6例、伴外斜视 2例、伴内斜视 1例 )。结果 :术后眼震正前方基本不颤 1 3例( 68.42 %) ,减轻 6例 ( 31 .5 8%) ;代偿头位消失 1 2例 ( 63.1 6%) ,改善 7例 ( 36.84%) ;眼球正位1 8例 ,1例外斜视欠矫约 5°;视力第一眼位全部提高 2~ 5行 ;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主要方法 ,且疗效肯定 ;手术最佳年龄 6~ 1 0岁  相似文献   

11.
组织黏合剂用于斜视矫正术1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8月~2004年8月,我们用组织黏合剂代替传统缝线,为125例斜视患者实行了矫正术,经观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斜视矫正术中,男性51例,女性7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3岁,平均17.9岁。斜视类型包括共同性内斜视52例,占41.6%;共同性外斜视63例,占50.4%;麻痹性斜视10例,占8%。斜视度数最小15°,最大60°,平均32.2°。对照组:随机抽取60例手术用传统缝线病人。1.2手术方法按一般斜视手术常规操作,所不同的是用组织黏合剂代替传统缝线法。1.2.1眼外肌后徙术分离出肌肉后,用自行设计的器械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肌肉…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 12月我院对 6例 7个膝关节施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KR) ,经短期随访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例。年龄 5 2~ 6 7岁 ,平均6 2 .5岁。全部病例均为骨性关节炎。病程 3~ 12年。患者多有疼痛、行走困难 ,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内翻畸形 ,内翻 2 0°~ 35°,2例屈曲 15°~ 2 5°畸形。膝关节伸屈活动度 :2例伸 5°屈 95°~ 10 5° ,4例伸 0°屈 10 0°~ 110°。X线平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 ,内侧间隙消失 ,边缘增生硬化 ,1例内侧胫骨平台塌陷缺损。1.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 ,临床治疗相对棘手 ,我院从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共收治12 8例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患者 ,应用手法闭合整复 ,小夹板外固定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 8例中男 6 9例 ,女 5 9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85岁。其中 15~ 19岁 18例 ,2 0~ 39岁 2 6例 ,4 0~ 5 9岁 38例 ,6 0岁以上 4 6例。1 2 手法治疗1 2 1 闭合整复 :一般患者取坐位 ,老年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肩外展 90° ,屈肘 90°,前臂超前 2 0°~ 4 5°。一助手握住患肢肘部 ,术者…  相似文献   

14.
周期性内斜视10例中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最大10岁,最小3岁,平均5岁。斜视角≤20°者3例,>20°者7例;散瞳检查示8例有轻度远视,2例有中度远视;8例周期为48h,1例为24h,1例为72h。临床特征为内斜视与正位视交替出现,有时间规律,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病因,如惊吓、发热、外伤等;正位日有时表现为小角度内斜视,有双眼单视功能,且有生理性复视功能;斜视日呈内斜视,斜度大,多在+30-+40°之间,远近斜视角稳定,双眼视力正常,很少合并弱视,眼球运动正常或内直肌功能亢进。术前散瞳验光,阿托品眼膏涂眼每日3次,连续3d,第4天验光,屈光度≥+2.00D者配镜,带镜6个月后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视力、眼底、同视肌,用三棱镜检查远近斜视角。手术设计:≤+25°者单眼内直肌后退,≤+60°者双眼内直肌后退,>+60°者双眼内直肌后退加一条外直肌截除。内直肌后退量一般为5-6mm。10例中术后斜视角<10°者8例;2例欠矫,再次手术后正位;无1例过矫。≤+50°者正位率高。6例正位患儿术后2-4周检查双眼单视功能,有正常立体视觉。4例因年幼不配合检查。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 ,以往多采用Chiarri氏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 ,因截骨后髋臼外上缘呈骨性台阶 ,术后髋臼再塑形不理想 ,是其不足。 1994年至今 ,我院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均为女性。年龄 2 0 - 2 7岁。全部病例经临床检查及X光摄片确诊。X线片显示髋臼角 5 0°~ 6 5°之间 ,CE角为 0°或负值 ,头臼覆盖差 ,股骨头均有半脱位。骨性关节炎不明显。2 手术方法患者侧卧位 ,切口取Smith -Peterson入路 ,下方至大粗隆下 2 5cm处向后至…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 1999- 0 6~ 2 0 0 0 - 0 6 ,共收治 40例斜视患者 ,术中均采用L形切口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40例中 ,男性 2 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6~ 37岁 ,40例患者水平斜视度均 >30 △ ,其中 6例伴有垂直斜视 >5 △ 。1.2 检查方法 a .术前常规检查视力 ,屈光状态 ;b .眼球运动检查 ;c.同视机检查 ;d .斜视角侧定以三棱镜遮盖为主。1.3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及配合情况 ,选择氯胺酮全麻或 0 5 %丁卡因结膜表面麻醉及 2 %利多卡因结膜下浸润麻醉 ,开睑 ,用剪刀垂直结膜做一距角膜缘 1mm ,…  相似文献   

17.
1992~ 1 999年我院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4 7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4 7例踝关节骨折 ,男 30例 ,女 1 7例。年龄 1 6~ 69岁 ,平均 4 6.3岁 ,其中 60岁以上 7例。致伤原因 :摩托车车祸 2 5例 ,自行车摔倒致伤 1 1例 ,重物砸伤 6例 ,高处坠落伤 4例。骨折及脱位情况 :开放性损伤 2 2例 ,闭合性损伤 2 5例 ;右侧 2 5例 ,左侧 2 2例。按照Lague -Hansen法( 1) 分类 :旋后外旋型 1 4例 (Ⅱ°2例 ,Ⅲ°4例 ,Ⅳ°8例 ) ,旋后内收型 9例 (Ⅰ°3例 ,Ⅱ°6例 ) ,旋前外展型 1 8例 (Ⅰ°5例 ,Ⅱ°7例 ,Ⅲ°8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立体视觉的重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6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近立体视锐度,用同视机检查远距离双眼视觉.结果: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远距离立体视丧失比例高于近距离立体视.术后近距离立体视改善不明显,远距离立体视改善明显.术前有无融合功能对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非常重要.≤9岁组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率明显高于>9岁组.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可明显提高远距离立体视.应早期手术治疗,以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达到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19.
王莺  孙慧华  闵云花 《上海医学》2006,29(6):392-394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1~4周的随访情况,根据斜视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临床治愈26例,占86.7%;欠矫4例,占13.3%。结论局麻手术时手术量的设计不应该因患者紧张而减小;正确选择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发现双眼单视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时,应尽早手术矫正,可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膝正中直切口髌旁内侧入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为股骨干或膝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多由伸膝装置的粘连和挛缩引起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股四头肌成形术为经典的治疗方法 ,手术入路较多。笔者从 1998年以来采用膝正中直切口、髌旁内侧入路 (Von Langenbeck入路 )治疗 15例患者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2 1~ 52岁 ,平均 31.5岁。病因 :股骨干骨折 2例 ,股骨髁间骨折 8例 ,髌骨骨折 3例 ,股骨平台骨折 2例。病程 6~ 18个月。均接受过骨折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治疗。术前膝关节活动度 0°~ 4 5°,平均 2 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