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表达(CR1)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继发性降低,致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降低,使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临床治疗后能够提高红细胞CR1分子活性,改善RCIA功能及整个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动态定量检测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CR1分子在Ⅱ型糖尿病患者表达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的数量表达水平变化(即活性变化),探讨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活性变化与NIDDM及发生并发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结果 NIDDM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P<0.01),有并发症组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10)。结论 NIDDM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活性降低,有并发症患者低于无并发症患者,CR1分子的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感染的因素。NIDDM患者CR1分子的活性降低,为拓宽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根据。检测NIDDM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对判定病情及并发疾病的预防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趾)患者红细胞膜C3b受体(CR1)的活性和红细胞膜吸附的免疫复合物(CIC),探讨患者红细胞CRl及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①采用免疫酶联(ELSIA)法测定CR1活性.②采用C3b受体花环(RBc-C3b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试验,以两者的形成率作为评价红细胞免疫活性的指标.结果 ①RA患者红细胞CR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②RA患者RBC-C3bR(%)显著降低(P<0.01),RBC-ICR(%)显著升高(P<0.01);RA活动期患者RBC-C3BR(%)水平显著低于RA稳定期患者(P<0.01),RA活动期患者RBC-ICR(%)水平显著高于RA稳定期患者(P<0.01).结论 ①RA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活性降低,活动期患者低于稳定期患者.②RA患者RCIA功能降低,RA活动期患者低于趾稳定期患者.此结果为拓宽诊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光动力作用对肿瘤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实验科完成。对照组为外周血200μL中加入生理盐水200μL。实验组为200μL外周血加入1mg/L血卟啉200μL后在2mW/cm2红光下照射5s,两组均用Ficoll液分离红细胞,采用红细胞CR1的酶联免疫竞争吸附实验,在分子水平上体外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红细胞CR1活性及红细胞粘附的免疫复合物C3b分子含量。结果①实验组的C3b含量(0.1698±0.020)ng显著高于对照组(0.1380±0.020)ng(t=3.211,P<0.01)。②实验组CR1活性(0.2138±0.036)%显著高于对照组(0.1479±0.025)%(t=3.198,P<0.01)。结论小剂量光动力作用可增强肿瘤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活性及粘附的免疫复合物C3b分子的表达,促进其免疫粘附功能,有利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CR1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及r-HuEPO治疗后3个月CD3、CD4、CD8及CD4/CD8;采用ELISA检测其红细胞CR1分子表达,同时检测治疗前后Hb水平.结果EPO治疗3个月后,CD4显著升高(P《0.001),CD8、CD4/CD8降低(P《0.05);红细胞CR1分子表达及血Hb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EPO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CR1分子表达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作用对肿瘤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光动力作用对肿瘤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实验科完成。对照组为外周血200μL中加入生理盐水200μL。实验组为200μL外周血加入1mg/L血卟啉200μL后在2mW/cm^2。红光下照射5s,两组均用Ficoll液分离红细胞,采用红细胞CR1的酶联免疫竞争吸附实验,在分子水平上体外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红细胞CR1活性及红细胞粘附的免疫复合物C3b分子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的C3b含量(0.1698&;#177;0.020)ng显著高于对照组(0.1380&;#177;0.020)ng(t=3.211,P〈0.01)。②实验组CR1活性(0.2138&;#177;0.036)%显著高于对照组(0.1479&;#177;0.025)%(t=3.198,P〈0.01)。结论 小剂量光动力作用可增强肿瘤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活性及粘附的免疫复合物C3b分子的表达,促进其免疫粘附功能,有利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报告1,2:红细胞象白细胞一样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1981年,Sege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完善了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新认识1.红细胞膜上具有免疫粘附活性的C3b受体,由於红细胞具有免疫粘附作用(red cell immune adherence RCIA),红细胞得以发挥携带及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识别及储存抗原等多种免疫功能.目前国内外均以测定RCIA活性为指标评解红细胞免疫功能.为此,我们测定了32例葡萄胎患者血清RCIA活性及红细胞膜粘附CIC量,同时测定患者血清CIC水平,分析了葡萄胎患者与红细胞免疫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CR1在HBV慢性感染患者炎性期与静止期外周血红细胞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V慢性感染不同人群外周血红细胞CR1(ECR1)的表达量;应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测定方法检测ECR1分子黏附活性:以5个或以上红细胞黏附1个肿瘤细胞为一个结合单位,计算黏附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静止期患者ECR1表达量及黏附活性均较炎症活动期患者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止期明显高于活动期(P<0.05)。结论 ECR1表达量及黏附活性在HBV感染所致慢性肝病患者炎症活动期下降;ECR1与炎性活动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脑出血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为(13.74&;#177;1.51)%,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增多为(10.65&;#177;1.13)%,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降低为(138.84&;#177;16.40)%,抑制因子活性增高为(46.63&;#177;4.39)%;CD^3+,CD^4+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40&;#177;4.02)%和(33.37&;#177;4.30)%,而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为(35.51&;#177;4.11)%,CD4/CD8比值降低。结论: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均处于低下水平,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判断脑出血病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脐血红细胞C3bRR及IC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正常孕妇分娩时胎儿脐血及献血者外周血各28份。应用ELISA法检测EPO;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率(RBC-C3bRR)和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率(RBC-ICR)。同时考查不同浓度的EPO对脐血体外培养红细胞C3bRR、ICR表达的影响。结果脐血EPO、RBC-C3bRR及RBC-ICR与成人外周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脐血体外培养,随着EPO浓度的增加,RBC-C3bRR活性逐渐增强,对RBC-ICR产生的抑制率逐渐减弱;当EPO浓度达40mIU/ml时,脐血体外培养各时间段的RBC-C3bRR、RBC-ICR与EPO为0mIU/ml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脐血EPO及红细胞C3bRRI、CR高于成人外周血。细胞因子EPO在脐血体外培养中,促进RBC-C3bRR的生成,抑制RBC-IC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现患者红细胞膜分子的数量及粘附活性异常,且与病程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红细胞广泛表达多种膜免疫分子,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CR1,CD35), CR1通过对补体活化系统的调节,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调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肝癌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在肝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以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104例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HH70.2%,HL24.0%,LL5.8%)与75名正常人(HH74.7%,HL21.3%,LL4.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0.83±0.22)及粘附活性(47.1±6.5)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1.26±0.33、62.4±7.6,P<0.01);并且CR1分子基因多态性为高表达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与粘附活性都明显下降;伴有肝功能明显异常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早期或肝功能正常的肝癌患者。结论提示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的变化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的变化与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45例PNS患者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采用黄芪护肾汤配合标准激素疗程进行治疗。结果:45例PNS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表达26例,中表达13例,低表达6例。高表达的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高于中表达,中表达的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高于低表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6例,复发4例。26例高表达患者主要分布在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组,13例中表达患者分布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和复发组,6例低表达患者分布在部分缓解、无效和复发组。结论:PNS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免疫分子数量表达及黏附活性成正相关,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与临床疗效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红细胞CR1基因高中低表达者献血后免疫状况,为安全献血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76位无偿献血者血液,应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CR1基因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随机抽样调查33位高表达者及25位中低表达者,在献血后6个月时测定免疫球蛋白、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并详细询问献血后状况.结果献血者红细胞CR1高表达者与中低表达者在CR1 A405值分子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7.40,P<0.01),但是两者献血后机体一般状况与部分免疫指标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CR1高中低表达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状况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氧自由基对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数量表达水平变化(即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同时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观察其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EM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红细胞CR1数量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PX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MDA的水平显著上升(P〈0.01)。②Ⅲ、Ⅳ期患者与Ⅰ、Ⅱ期患者相比,红细胞CR1数量表达、血浆SOD和GSH-Px水平降低显著(P〈O.01),血浆MDA水平升高显著(P〈0.01)。③红细胞CRl数量表达水平与SOD和GSH-PX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535,t=5.447,P〈0.01;r=0.407,t=3.832,P〈0.01);与MDA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591,t=6.272,P〈0.01)。结论 红细胞膜极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EMS患者自由基损伤的程度可直接影响红细胞膜的功能,特别是红细胞膜CR1分子表达降低,导致红细胞免疫黏附(RCIA)功能降低,提示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患者RCIA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库存血红细胞补体受体活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输血是临床抢救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库存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输血效果。以往对库存血质量的检查多在血液理化方面,而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较少。现已证实,红细胞免疫功能作为机体免疫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消除病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建立微量血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试验基础上,对14例健康献血者不同时间的库存静脉血进行了红细胞C3b受体活性观察,以了解在体外贮血条件下该受体的  相似文献   

17.
郭瑞官  陈晓东 《临床荟萃》1994,9(15):713-71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红细胞除了运送氧和二氧化碳外,还具有免疫功能。红细胞膜表面C_3b受体(CR_1)的免疫粘附(RCIA)作用与许多疾病有关。本文对33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检测,以观察其在AL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机体硒状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我们测定了20例老年冠心病人及24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同时测定其血浆及红细胞硒含量、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 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施环率明显下降。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P均<0.01)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及红细胞硒含量下降;(P均<0.01)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显著升高。(P<0.005)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与血硒水平呈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微量元素硒缺乏;低硒可能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硒缺乏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在治疗中适量补硒可能安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脑出血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为(13.74±1.51)%,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增多为(10.65±1.13)%,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降低为(138.84±16.40)%,抑制因子活性增高为(46.63±4.39)%;CD3 ,CD4 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40±4.02)%和(33.37±4.30)%,而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为(35.51±4.11)%,CD4/CD8比值降低。结论: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均处于低下水平,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判断脑出血病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宪玲  曹文东 《临床荟萃》1995,10(19):912-912
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维持、调节机体自身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的一部分。我院对34例肝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