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子练兵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统御军队)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  相似文献   

2.
一、孙子和《孙子兵法》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我国古代的大军事学家.孙子在总结以前的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军事学说,著兵法十三篇.后孙子由齐至吴,以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闾,遂为吴王所用,图强争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学著作。这部著作对战争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分析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辩证思想。它对作战的原则、方针、形式、指导等作了明确的论述,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  相似文献   

3.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吴王阖闾用为将领时,曾率吴军大破楚国,卒使“北威齐、晋,显名诸侯。”著有兵法十三篇。史谓《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揭示战争规律的杰出兵书,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在发展我国军事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军事学说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滨州师专学报》2013,(2):57-57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作,共8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兵法》亦称《吴子》、《吴起》,相传为战国初期吴起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兵书篇,书  相似文献   

6.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是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世于孙。他的《孙膑兵法》一书与其先祖的《孙子兵法》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倍受推祟的两部军事杰作。《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中著录有《吴孙子》(即《孙子兵法》)82篇,图9卷,《齐孙子》(即《孙膑兵法》)89篇,图4卷。汉以后《齐孙子》失传,而到《隋书·经籍志》中即不见著录。因此,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  相似文献   

7.
《孙膑兵法》的历史地位,因其书曾失传千余年而为后人所忽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表明,孙膑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真正修订者、践行者、传播者.《汉书·艺文志》表明,经三次收集古兵书和连续20年的校理,《齐孙子》被列为兵权谋第二位,是历史的公正裁定.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表明,齐孙子对吴孙子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位真正继往开来的兵家亚圣.  相似文献   

8.
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播出以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孙子兵法》为孙膑所著,而“三十六计”则是孙膑总结出的三十六条计策。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先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的孙武所著,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共八十三篇,图九卷,今存本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法,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有英、日、俄、法、捷等文译本。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作为学员的必修课程。据说,海湾战争时,美国士兵人手一本《孙子兵法》,一位美国士兵忘了带,便赶紧打电话让家人寄来,可见《孙子兵法》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教学兵法十三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共分十三篇,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它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影响非常深远。笔者在阅读中体会到《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观点对教学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教学和打仗有许多相似之处,课堂就是教师的战场,教师要想在课堂这一战场上打胜仗,就必须掌握和运用一些取胜的方法。笔者根据《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思想精髓,归纳出十三点心得,戏言“教学兵法”十三篇。第一篇:教学目标,备课首要孙子在第一篇“始计”的总结中写到“:夫未战而庙算…  相似文献   

10.
孙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战国之际。齐国人,后奔吴国,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进见吴王阖闾,受到赏识,拜为吴国将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吴国的兴盛、强大做出了贡献。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奴隶纷纷起义,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夺权斗  相似文献   

11.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
智慧孙子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4.
智慧孙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孙武与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史上的双子星座。《孙子兵法》与《吴子》是两部光耀千古的兵学宝典。二者对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治军理念以及战略战术原则的认识,有不少相同和近似之处。二者的区别在于,《孙子》更具理论色彩,展示了对战争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把握。《吴子》较之《孙子兵法》,尽管在战争规律的探索上没有明显突破,但在具体战术原则上,则有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费留”解——兼证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确总结,这也是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的证据。吴军攻楚入郢之战双方都用了火攻,火攻是这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重要特色,所以孙子把“费留”一段留在了《火攻篇》。孙子对费留战争的严重后果要“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的忠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原典兵书的主体是《孙子兵法》、《吴子》等六部公认的先秦兵书,通过对这些著作的作成时代和述作者、著录和版本、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兵家专著,它代表了我国先秦时代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吴子》和《孙膑兵法》分别代表了战国早期和战国中期兵家思想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可以被称为先秦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二和第三个“高峰”。而《尉缭子》则称得上是先秦兵家学派集大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一部系统论述战争理论的专著,它所揭示出的许多规律,对于理解今天的商业竞争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对孙子兵法在竞争中的价值进行解读,孙子兵法以非常清晰的逻辑结构,在不同的逻辑层面上阐述了竞争的本质、竞争的影响因素及竞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膑是继孙子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有兵书《孙膑兵法》传世。《孙子兵法》所反映的战争理论带有明显的战国色彩,孙膑是孙武兵学的宗室传人。同时,孙膑又是一名杰出的战将,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运用兵法的典型战例,在丰富作战经历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孙膑兵法》,在战争观问题、战略战术问题、治军建军问题上都对孙子兵法有所继承和发展,孙膑对于孙子兵法的丰富和发展有着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和合”军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贯穿于《孙子兵法》,形成了"和合"军事思想,其体系包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本质认识、"全胜"的军事理论体系、人本精神的军事伦理取向、以"知"为核心的军事思想实用性。"和合"军事思想要求以人文视野区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结构。"和平发展"植根于"和合"思想传统,《孙子兵法》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