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合并感染者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HBV和HCV在合并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中相互作用的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肝病(包括HBV和HCV合并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穿病理样本及其血清.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 DNA、血清HBV标志物、血清HCV 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样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作苏木精-伊红、Masson和网状纤维染色,并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和HBcAg免疫组化,HBV DNA和HCV 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BV和HCV合并感染的患者重型慢性肝炎(G4)发生率比HBV或HCV单独感染的患者高,分别为62.50%、27.05%和30.56%(P<0.01).在HBV和HCV合并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4/32(12.5%),HCV RNA阳性率为24/32(75%),而HBV或HCV单独感染组分别为HBV DNA阳性107/122(87.7%)和HCV RNA阳性58/72(80.56%).结论 HBV和HCV合并感染可增加重型慢性肝炎的发生率.在HBV和HCV合并感染的患者中,HBV和HCV呈相互抑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HCV对HBV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由于HBV、HCV基因的高变性,容易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HBV、HCV感染免疫系统细胞,造成机体对HBV、HCV感染的免疫应答异常,并引起组织的损伤,导致肝细胞的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HBV、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与血制品传播、静脉吸毒、针刺、医源性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HCV和HBV双重感染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双重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形式。本文就HCV和HBV双重感染在病毒间的相互作用、肝损害严重性、肝细胞癌、干扰素应答及HBV基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与肝硬变、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这两种病毒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所以HBV和HCV的合并感染比较常见,流行率约10%~15%。国内外有两种病毒互相抑制干扰与两种病毒互不干扰的看法,为了解HCV和HBV共感染的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对305例HCV感染者血清检出HBV标志物和肝功  相似文献   

5.
随着敏感的抗-HCV检测方法的发展,已能确定HBV和HCV可同时感染,这有助于阐明HBsAg阳性慢性肝病患者自然病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HBsAg阳性的慢性肝病病情加重不仅与自发性再活动和HDV重叠感染有关,而且也可能与HCV重叠感染有关。本文作者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和HCV RNA,同时以标准血清学方法检测HBV和HCV标志,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评价HBV感染对抗-HCV阳性慢性肝病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57例抗-HCV阳性患者,按  相似文献   

6.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因此这两种病毒的同时感染较常见,并可加快病情进展,最后出现肝衰竭。作者回顾分析了有或无HI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病人中,HIV诱导的CD4细胞耗竭与HC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HCV感染诊断技术的进展,现有相当多的非甲非乙型肝炎被确定为丙型肝炎。为确定存在HBV和HCV合并感染,作者对抗-C100-3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测定了HCV RNA(RT-PCR法)和抗-cp 9(EIA法),并对临床资料、病毒标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作了讨论,以评价HBV和HCV合并感染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及EB病毒(EBV)合并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台州市所有可定期随访的167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性113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40岁。采用ELISA方法检测确定其HBV、HCV和EBV的血清阳性率。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经异性性接触感染HIV 115例(68.9%)。HBV、HCV、EBV的感染率分别为7.2%、21.0%和93.4%;有2例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BV、HCV、EBV等3种病毒;有35例(21.0%)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CV和EBV。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中,农民的HBV感染率高于从事商业服务者,经血液途径感染HIV者的HCV感染率高于经性途径感染HIV者,已婚者的EBV感染率高于未婚者。结论当地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HCV和EBV共感染者,不同特征的HIV感染者中HBV、HCV和EBV的共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在慢性肝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27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BV、HCV和HDV感染标志,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部分患者血清HCV-RNA。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共37例(29.1%)。混合感染者发生慢重肝的频率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者(P<0.05),混合感染占慢重肝病因的74.2%。混合感染所致慢重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红素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者。结果表明: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可能是慢性肝病重型化的主要原因,所致慢重肝患者的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慢性HBV和HCV感染者中仅少数可完全清除病毒,多数发生慢性化,并且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然而也有一部分感染者终身无任何进展,究其机理尚不清楚,除与病毒本身的因素有关外,还与不同个体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不同个体对HBV/HCV感染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不同,个体间某些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异,因而决定着HBV/HCV感染者的不同临床转归。本文就慢性HBWHCV感染者的免疫遗传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HCV感染患者以及HBV和HCV感染患者共213例,抽取患者的血清样本,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了解分析患者血清中病毒载量。结果:HBV和HCV重叠感染组ATL、AST、TBil、HBV DNA载量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HBV和HCV重叠感染组ATL、AST、TBil、HCV RNA载量等肝功能指标与单纯HCV感染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肝功能血清学指标改变情况远远低于单纯的HB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小RNA病毒,仅在同时感染HBV的体内才能复制和引起肝炎。丁型肝炎的特点表现在肝内或血清中可检出HDV抗原和在血清中检出抗-HD。 HDV感染既可与HBV联合感染,也可使HBV携带者重叠感染。区别这两种感染很重要,因为它们的预后不同,重叠感染更易导致慢性HDV感染,且两者血清学改变也不相同。 HDV感染的重要性在于它往往导致重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95-79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检验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HBV与HCV重叠感染组)、 150例HBV感染患者(HBV感染组)、 150例HCV感染患者(HCV感染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的ALT、 AST、 IL-6、 IFN-γ水平以及肝储备功能评分。结果 HBV与HCV重叠感染组的ALT、 AST水平显著高于HBV感染组、 HC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与HCV重叠感染组的IL-6水平显著高于HBV感染组、 HC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的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与HCV重叠感染组的肝储备功能评分显著高于HBV感染组、 HC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V与HCV重叠感染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 IL-6水平及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经常发展成慢性携带状态和肝硬变。一般认为,HCV感染所致肝细胞癌都经过肝硬变阶段,即肝硬变是肝细胞癌的先决条件。作者观察了19例无肝硬变和无已知非病毒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并对其肝组织中的HBV和HCV基因组及HCV基因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HCV感染是否有直接的致癌作用。 19份经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癌组织和非癌组织标本获自组织学证实没有肝硬变,且血清HBsAg阴性的患者。用RIA法  相似文献   

15.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CD4^ T细胞,造成T细胞耗竭、功能减退,而T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对病毒的清除、控制和肝组织病理损伤起主要作用。因此,乙型、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必定会对HBV、HCV感染的T细胞免疫造成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炎病毒感染中病毒干扰是众所共知的现象,在人类,乙肝病毒(HBV)感染可以由于甲肝病毒或б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继之在血清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而被抑制。也有资料表明非甲非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可抑制黑猩猩HBV携带者复制HBV。本文报告慢性HBV感染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HBsAg清除的作用。作者对慢性HBV感染追踪研究长达14年,凡血样连续三次经放射免疫测定(RIA)  相似文献   

17.
HBV和HCV联合感染常见。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0%~15%的患者合并HCV感染。既往研究发现,HBV合并HCV  相似文献   

18.
HIV的T细胞免疫及其对乙型、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CD4~+T细胞,造成T细胞耗竭、功能减退,而T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对病毒的清除、控制和肝组织病理损伤起主要作用。因此,乙型、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必定会对HBV、HCV感染的T细胞免疫造成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防治此类严重肝病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RNAi作为一种有效抵抗外来病毒入侵的机制,其在抗肝炎病毒上的应用有着巨大的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在RNAi抗HBV、HCV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关系密切,尽管甲、戊型肝炎与NAFLD可同时存在,但因为甲、戊型肝炎是急性肝炎,很快可以治愈,故对NAFLD影响较小。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肝脂肪变),其中以丙型肝炎病毒基因3a型感染最为明显,肝脂肪变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征之一,然而病毒性肝炎伴随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与脂肪肝的关系可能比病毒本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