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8例围手术期输血≥800ml(A组)和142例围手术期输血≤200ml(B组)的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及近远期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半年、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肿瘤浸润深(T4)、TNM分期(Ⅳ期)晚(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食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TNM分期晚,术后并发症多,肿瘤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28例患者(A组),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2 12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组中男性、年龄>70岁的患者居多(P<0.05、0.01),术前伴低血钾、心脏病、手术时间>3 h的患者比例高(P<0.05、0.01、0.01).(2)术后SaO2<92%、胃潴留的患者高于B 组(P<0.01).(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术后低氧血症及胃潴留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及时治疗不增加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根治食管癌中的应用及其对围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4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B组36例行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差异,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略长,住院费用略高,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95.27±41.39)m L,显著少于B组的(215.65±40.07)m 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06±5.17)枚/例,显著多于B组的(12.7±6.00)枚/例,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死亡率略低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食管癌切除术相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治疗中,可达到肿瘤切除与淋巴清扫的目的,且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文毅  陈光春  廖小勇 《重庆医学》2008,37(22):2596-2597
目的 探讨延长机械通气对减少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分为A组(延长机械通气组)和B组(对照组),于术前行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各1次,术后1、3、5、7d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各1次,并统计比较两组肺部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发生肺部并发症28例,其中A组12例(23.1%),B组16例(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延长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术后低氧血症,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韦英  黄智琼 《西部医学》2013,25(6):927-92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52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并对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26例(100.00%),对照组治愈21例(80.77%)。随访3~6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0例(0.00%),对照组7例(2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能使病人获得健康信息,采纳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廖伟新  向远萍  谭肖玲 《广东医学》2012,33(17):2694-2696
目的 总结围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期健康教育在社区医院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21例PICC置管患者在社区医院进行围PICC期健康教育效果,根据有无进行健康教育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健康教育组)和B组(未健康教育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治疗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目的 和拔管原因.结果 A组和B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65.7±13.4)d和(43.9±4.5)d,A组较B组延长(P<0.05);A组和B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91.5%和81.3%,A组高于B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医院能胜任PICC置管、维护和健康教育工作,围PICC期健康教育有助于PICC置管的有效性,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经导管治疗完成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口腔癌联合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口腔癌联合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分别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Ⅰ组: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8例)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Ⅱ组: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4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出院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2%(13/38)、12.2%(6/49)(P<0.05);术后康复知识达标率分别为76.3%、93.8%(P<0.0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4.2%、98.0%(P<0.05);出院依从性分别为89.5%、98.0%(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健康教育,能改善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多个评估项目,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EP)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12月在桐柏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EP患者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1、3 d时的VA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B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后3 d时的VAS评分低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A组(17.65%),护理满意度评分[(94.87±3.11)分]高于A组[(88.96±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P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乳晕弧形切口手术与放射状切口手术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7月12月临颍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接受放射状切口手术者分入A组(61例),接受经乳晕弧形切口手术者分入B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乳房形态、乳晕形态、切口愈合以及瘢痕接受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天数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39%(10/61),B组为3.08%(2/6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乳房对称、乳晕形态正常、切口恢复良好和瘢痕可接受者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前伴发疾病、围术期用血、抗生素使用等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68例(16.5%),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者24例(5.8%),围术期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0.4%,长期大量吸烟、肺部基础病变、围术期用血、三切口术式、手术时间≥5h、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5),而FEV1%、术中失血、抗生素使用时间、围术期放、化疗和TNM分期、病理类型对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重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围术期用血将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91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夜、术后72 h状态焦虑水平、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夜、术后72 h的状态焦虑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缓解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樊文妤  张荣瑜  李宇昱  高伟  李洁 《吉林医学》2010,(34):6331-6332
目的:总结125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125例,术前给予心理及营养支持,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并进行出院健康教育。结果:12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结论:做好食管癌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23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泗洪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分为观察组46例(有高胆红素血症)和对照组50例(无高胆红素血症),分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炎、吻合口瘘、感染、乳糜胸及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04%、8.70%、13.04%、15.22%、13.04、63.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0、2.0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7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最大值(5.72±1.27) mg/dL,且术后1~3 d、4~7 d以及8~14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6±0.13) mg/dL、(5.72±1.27) mg/dL、(2.01±0.23) mg/d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78±0.21) 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各类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r=3.278、3.149、3.301、4.677、3.353、4.231,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与其并发症之间具有正相关联系,因此,临床工作中应为术后食管癌患者积极监测其血清胆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环行缝扎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应用吻合器食管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151例患者,其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患者122例(胃底环扎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应用吻合器食下
段横断术患者29例(食管横断组)。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内血、消化道瘘发生率等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远期再出血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胃底环扎组比较,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对患者肝脏功能及营养状态影响较为明显,住院时间长、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率高P<0.05)。在术后远期再出血情况的对比分析中,食管横断组患者其远期再出血(因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及因胃黏膜病变再出血)的发生率为30.0%(15.0%,15.0%),高于胃底环扎组患者的8.5%(4.9%,3.6%)。结论: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应用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术比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具有对患者肝脏功能打击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能有效控制远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两种上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影响。方法7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管状胃代食管组和全胃代食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短期并发症及术后1、6、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管状胃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显著少于全胃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Q O L评分及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管状胃组术后6、12个月QOL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全胃组。结论管状胃代食管行食管癌切除术,其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与全胃代食管手术无明确差异,但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Li YF  Hu Y  Lin P  Zheng B  Luo KJ  Yang H  Yang HX  Wang JY  Rong TH  F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36-2639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胸段食管癌是否需要常规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6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比较分析有或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对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676例,其中492例有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其转移率为10.4%;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3.2%、6.8%,P=0.001;Tis、T1、T2、T3和T4的降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6.5%、13.3%和28.6%,P=0.008;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均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单独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清扫与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6.8%、26.6%,P=0.013,其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2%、14.1%,P=0.020.生存分析显示:N0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9%、62.8%,P=0.083;N1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4.7%、29.3%,P=0.112;隆突下淋巴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6%、31.7%,P=0.142.结论 局部早期及胸上段食管癌可以不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胸中、下段食管癌局部侵犯明显,应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崔刚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2):900-902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患者腹部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其术后并发症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4%(52/82),术后发生1种并发症28例,2种以上34例;死亡10例,死亡率12.2%(10/8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肝硬化患者腹部疾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腹水量、Child分级、门脉高压、术中失血量和食管静脉曲张有关(P〈0.05),而与疾病是否为肿瘤无关(P〉0.05)。结论正确地围手术期处理,特别是减少术中岀血,超前利尿消除腹水,维持电解质平衡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 943例患者按年龄分成A组 (≥ 70岁 ) 187例和B组 ( <70岁 ) 75 6例 ,并对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围术期处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术后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机支持时间 ,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结论 高龄患者可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死亡率无明显增加 ,但围术期的正确处理 ,尤其是对合并症的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