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开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然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对戏剧提及甚少.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所提供的新的视角,以鹿金的<玻璃动物园>的译本为例,论证了戏剧翻译中文体风格对等的重要性.如果译者忽视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则容易导致"假象等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陈妍颖 《海外英语》2014,(5):106-107,109
小说的文体特征与作品的主题和美学价值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文学文体学不仅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在文学翻译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讨论了《布里尔小姐》的翻译,旨在说明只有对原文的文体特征有了充分的把握,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具有文体意识,译者才能避免"假象对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掌握文体特征能极大程度在译文中重现原著的文学价值,对于翻译小说作品的译者来说,准确把握原著的文体特征能让读者在译文中感受到原作的写作手法和作品魅力。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译者敏锐地抓住作品语言形式的特征,将作者的文风和写作手法融到译文中。笔者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对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三个汉译本进行文学文体学指导下翻译风格的分析,探讨文学文体学对翻译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莹 《英语广场》2020,(13):21-24
"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假象等值"现象即译文与原文看上去大致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相去较远。小说翻译中普遍存在的"假象等值"问题,可以采用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施晓菁译)为例,分析其内容和语言层面的"假象等值"现象,并考察其造成的主题意义表达欠缺和风格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文学文体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被广泛的应用于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研究。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一朵浮云》的风格翻译。小说的语言风格是作者的独特标记,《一朵浮云》作为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现代短篇小说新起点之一,其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的选择独具特色。该文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一朵浮云》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翻译中达到最大风格对等的途径,有效且精准地保留作者风格。  相似文献   

6.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文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能进一步说明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文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苔丝>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进一步说明了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桥梁,文学文体学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基于此,以文学文体学为理论框架,对纳博科夫的小说Lolita及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说明文学文体学对小说翻译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本作为非文学文本中的一种,文体特征明显;历来非文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跟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样界限明显,而《翻译综合法》一书则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区别不是单纯的两元对立,而是对表达范式的一种逐渐的偏离,如果依靠《翻译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将法律文本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同样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同时借助文体学下的认知文体学和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观点,即文体能够产生的认知效果和功能,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批评和翻译质量评估,有助于明晰中英文法律文本在文体上的异同,同时也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讨现代文体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描写藏族人民生活的伟大作品,作者在文中广泛使用叠词和拟声词以及反复和比喻修辞,形成其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以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合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汇和修辞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探析译者是否保留原文中表达美学功能和文体价值的语言形式,产生与原文相似的文体效果,进而表明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国内权威的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为目标译本,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总结了该译本中可供借鉴的翻译技巧,并指出其中的一些不完美之处,进而对其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文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说创作中丰富多样的语言形象,成为小说文体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文体学(stylistics)曾一度被国内译为风格学,在西方,文体确实也部分包含了风格一词的内容.那么,语言形象、风格、文体都是或曾经是文体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三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本文认为风格和语言形象均是某种成功的言语选择的结果,而文体则是产生前二者的基础,同时,文体与语言形象的内涵还有较大的不重合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小说翻译中的“假象等值”,通过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来提高翻译质量,有必要把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通过对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David Coppelfield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证明,在小说风格翻译中,应用文体学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可谓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马克·吐温文体风格开创了美国小说新风,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崇高的地位。从功能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语言的前景化特征,并对该作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译者如何再现源文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语体特点,从而达到翻译等值。  相似文献   

15.
将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和观念运用于文学研究,试图对直接或间接影响文学翻译的评价因素进行一般的文体学分析,并探讨在译入语中如何体现原文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6.
小说翻译的艺术在于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而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往往忽视此要求,造成“假象等值”。文学文体学的引入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还为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依据。本文就从该角度出发,以小说《围城》为例,通过分析具体体现小说风格的前景化语言来剖析其英译本是如何传达原作风格的。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美国伟大的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近年来受到文学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语料库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收集和统计小说相关数据,从词汇、词组、句法和修辞四个方面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深入了解作家的文体风格。语料库文体学分析不但解释了语言学形式与小说主题及美学效果的关系,也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深刻剖析了国民的劣根性,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著称。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将原作品的文体风格准确传达出来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文体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对杨宪益夫妇和蓝诗玲的《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考察原文文体在译文中是否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19.
反讽作为一种生活交际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受到修辞学家,文学家以及语言学者的关注。反讽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然而,对于反讽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该论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爱玛》两译本对反讽句式的翻译,认为将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小说反讽的翻译中,可以促使译者注重翻译过程中的风格对等,也有助于提高译者对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从而提高小说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敏之 《英语广场》2016,(12):40-41
本文旨在从认知文体学中Roger Fowler创造的"思维风格"角度,选择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语言学家J.R.R Tolkien的《霍比特人》中主人公Bilbo作为分析对象,从人物特点鲜明、反复出现的语言模式入手,分析其思维风格。本文语言模式分析涉及三个方面:词汇选择、常用的句法模式以及语篇的衔接手段。本文尝试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思维风格,旨在扩展思维风格分析的应用领域,从而丰富思维风格分析的理论方法,尤其对奇幻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