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测试了助剂对PVC/MBS体系塑化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改性树脂AS的加入,能够明显改变PVC/MBS体系的塑化行为,缩短塑化时间,类似于PVC内润滑剂的流变效果,当AS用量提高到4份时,PVC/MBS体系表现出塑化过快、塑化扭矩过高的特征;②随着润滑剂用量的增加,PVC/MBS体系的塑化扭矩降低,塑化时间延长;试验温度升高,PVC/MBS体系的黏度减小,平衡扭矩降低。  相似文献   

2.
光珲 《山西化工》2012,(4):10-13,53
研究了扭矩流变仪中木粉含量、木材种类(软木和硬木)及粒度对硬质PVC/木粉复合材料熔融性能(熔融时间、熔融温度、熔融扭矩和熔融能)的影响。纯硬质PVC只有1个熔融峰,而PVC母体材料中加入木粉后会产生2个熔融峰。结果表明,增加木粉含量会使基本粒子间开始熔融时间、温度和能量明显增加,从而引起熔融扭矩的增加,与木粉种类无关;用木粉填充的硬质PVC应该在比纯树脂高的温度下加工;木材种类会影响复合材料的熔融性能,但软木和硬木之间确定不出一个明显的趋势;精细粒子的熔融速度比粗粒子快,需要的能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共混物。研究了不同配方共混物薄膜经紫外光老化前后的羰基、共轭双键含量变化,并对共混物经紫外光老化前后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同时使用MBS和EVA作为抗冲改性剂可以有效提高PVC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与单独加入5.0 phr MBS相比,加入3.0 phr MBS和2.0 phr EVA的共混物经紫外光老化前后的羰基指数变化值降低,变黄因数降低;加入4.0 phr MBS和1.0 phr EVA时,共混物经紫外光老化后的屈服应力降低率最小;PVC/MBS和PVC/MBS/EVA共混物薄膜的拉伸冲击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聚氯乙烯/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PVC/钛酸钾晶须、PVC/钛酸钾晶须/弹性体(CPE、MBS)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以及钛酸钾晶须对PVC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引入钛酸钾晶须会使PVC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降低;晶须与弹性体同时加入时,在一定的质量比范围内,二者具有协同增韧作用;钛酸钾晶须能改善PVC复合体系的加工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PVC/MBS/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埃洛石纳米管(HNTs)三元复合材料,研究了HNTs对PVC/M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NTs与MBS可协同增韧PVC,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性得到改善,当HNTs的填充量为3 phr时,PVC/MBS(100/3)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57.7%、12.1%、7.6%和45.9%;其冲击断面呈现韧性断裂特征;TEM观察结果发现,HNTs在PVC/MBS共混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状态;热失重分析显示,HNTs对PVC/MBS共混体系热稳定性的提高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PA6及玻璃纤维(GF)作原料,采用环氧树脂作为界面相容剂,研究了环氧树脂和加工工艺对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环氧树脂,采用一步法制备的PA6复合材料性能差异很大;采用二步法制备的PA6复合材料性能差异较小,环氧树脂与PA6发生反应,能明显提高基体PA6的力学性能GFPA。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步法灼烧CaCO3/PVC体系,对其灰分的组成和灼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一步法灼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二步法灼烧过程中,CaCO3与HCl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且CaCO3的分解温度会降低,灰分含量的测量结果离散度较大;②采用一步法灼烧CaCO3/PVC体系,得到的灰分含量离散度较小,且与CaCO3含量呈一次函数关系,比二步法灼烧更合理,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MMA在微波作用下改性稻壳粉研究了PVC/稻壳粉复合材料的塑化性能与动态黏弹特性。结果表明,加工温度为140℃时,凝胶化程度为零,物料塑化很差;85℃时,熔体凝胶化程度达85%。稻壳粉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刚性,40份稻壳粉的复合材料在60℃的储能模量仍与纯PVC常温时的模量相当;与纯PVC相比,MMA处理PVC/稻壳粉的复合材料损耗因子峰值明显减小。MMA改性稻壳粉的复合材料的α值比未改性的大,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转矩流变仪对实验室自制的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PVC/DAP)聚合物的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DAP含量对PVC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AP含量的增加,PVC/DAP聚合物的塑化时间缩短,平衡扭矩、峰值扭矩均减小,平衡温度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超韧电石法PVC/MBS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超韧电石法PVC/MBS(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舍金,采用转矩流变仪、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MBS含量对PVC/MBS合金流变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能促进PVC/MBS共混物的塑化,但导致共混物的平衡扭矩略有增加;相比PVC而言,随着MBS含量的增加,PVC/MBS合金的韧性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从PVC的5 kJ/m2增至MBS含量为13份时的93 kJ/m2,拉伸强度降低了13%,弯曲强度降低了21%.  相似文献   

11.
以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RGO和碱式硫酸镁晶须(MHSHw)为填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RGO/MHSHw/PVC复合粉料,经平板硫化机热压成型得三相复合板材。考察了RGO和MHSHw对复合材料电阻率、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GO具有很好的片层结构和导电性;当MHSHw添加量为5%,RGO添加量为1%时,RGO/MHSHw/PVC复合板材的表面电阻率为4×106Ω/square,比纯PVC下降8个数量级,达到了商业抗静电效果,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7.61 MPa,比纯PVC提高了44.04%,复合板材氧指数>33%,具有阻燃性能,得到力学性能优良兼具有抗静电和阻燃性能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改性nano-CaCO3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转矩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VC/改性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PVC/未改性nano-CaCO3均有所提高;PVC/改性nano-CaCO3复合材料在塑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扭矩及塑化时间比PVC/未改性nano-CaCO3均有所下降,其中超分散剂的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MBS resin, an impact modifier for PV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VC processing, the details of which, however,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use of a temperature programmable Brabender Plasticorder and new microscopic techniques have revealed that MBS inhibits the comminution of PVC grai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rocessing, and PVC breakdown occurs after the MBS melts. Dynamic melting of MBS is observed as a Brabender torque peak.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PVC/MBS blend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VC/processing aid blends. Processing features of PVC/MBS blends are repor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VC/processing aid blends.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带柔性基团的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为单体用两步法合成聚酰亚胺(PI),并在合成过程中,用溶胶凝胶法在中间产物聚酰胺酸中加入正硅酸四乙酯和钛酸丁酯,不添加水和偶联剂,制备出了PI/TiO2-SiO2复合材料。利用红外(IR)、X衍射(XRD)、热失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纳米TiO2和SiO2在聚酰亚胺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PI/TiO2-SiO2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优于纯PI和PI/TiO2杂化膜。  相似文献   

15.
利用表面原位接枝聚合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高分子链段,用共混法制备了nano-SiO2/PV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界面特性时SiO2/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可以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接枝PMMA的nano-SiO2/PVC复合材料在力学和加工性能等方面都优于偶联剂处理和表面未处理样品.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填充量为0%~8%(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着填充量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并在4%~6%(wt)达到最大值.经PMMA表面接枝后SiO2/PVC具有更强的界面作用,偶联剂KH570处理的次之,表面未处理样品的最差.  相似文献   

16.
PVC/MPOE/无机填料体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核(刚性无机填料)-壳(热塑性弹性体)”结构的粒子,初步研究了PVC/MPOE(改性POE)/无机填料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填充母料中滑石粉或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0%时,PVC/MPOE/无机填料体系综合性能最好;CPE增加了PVC和MPOE的相容性,当其用量为11phr时.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增加4.2倍,拉伸强度比PVC/POE体系增加2倍;流动改性剂改善了填充母料的加工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2%时.填充母料的扭矩比不加流动改性剂的降低了25%,PVC/MPOE/无机填料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两步法比一步法改性的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增加60%左右,而拉伸强度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17.
MBS分散形态及其对PVC的增韧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PVC与不同型号的MBS进行共混,观察MBS在共混体系中的分散形态,结合冲击试验、拉伸试验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测试方法,研究PVC/MBS共混体系的性能与MBS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了两种MBS对PVC的增韧效果及其对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