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研究与信息》2014,(4):322-322
《中国药业史》第3版近日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全面系统论述中国药业发展历史的专著。全书近48万字,分为药业通史和药业专题史两部分。药业通史共6章,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论述了中国传统药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成就;专题药业史共9章,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中药》2014,(6):496-496
唐延猷,重庆合川人,1940年生。196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中药专业。曾任四川省中药学校教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任中药师、执业中药师,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40余篇。参编专著《中国药膳学》、《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中国商品大辞典中药材分册》,主编全国医药中专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主攻中国药业史,历经近30载,撰写完成《中国药业史》(第3版)。该书是到目前为止全面系统论述中国药业发展历史的专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医学史与医史学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研究成果在《中华医史杂志》刊载的论文中有所展示。笔者对近10年《中华医史杂志》(1998-2007年)刊载的论文进行初步统计,并且述其要略,以期对从事医史研究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岗卫娟 《中医教育》2012,31(4):22-24,27
李经纬是当代著名医史学家,长期致力于医史学研究及医史文献学科建设,促进了医史文献学科的大发展.为更好传承其医史学术,探究了其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西医学习对疾病史研究的影响;外科工作经历启动专科史研究;亲历中医疗效,立志挖掘中国医学之辉煌;拜师陈邦贤,启发全面医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史》是王吉民、伍连德两位先生用英文编撰的第一部中国医学史专著,以史学的笔法,广博的原始资料,比较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源流和发明创造,以及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教会医学在我国的概况。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医史学家高度重视,在国际医史界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籍研读点滴心得》讲座中,认为医史文献的研究要服务于中医学术发展,而从事研究应具备稚子之心和历史之眼。“为什么龟板只用下板?1990年以前的中药教材、药典都用腹甲(龟板),《本草原始》记载古人上下甲皆用之。后来通过文献考证与实验研究,从两方面证实龟上下甲同等人药。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史》是王吉民、伍连德两位先生用英文编撰的第一部中国医学史专著,以史学的笔法,广博的原始资料,比较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源流和发明创造,以及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教会医学在我国的概况。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医史学家高度重视,在国际医史界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地方志与药学史研究的关系。方法:搜集古代地方志与有关本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讨。结果: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的药学史料,为药学史研究提供许多不可或缺的线索和资料。结论:研究药学史时应注重借鉴地方志史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心方》对传统药学史的贡献。方法:对《医心方》中有关药学方面的内容进行整理搜集和研究。结果与结论:《医心方》在保存已佚本草著作、整理和研究唐以前食物药的发展成就、为药物品种考证提供重要依据、反映隋唐以前药物的临床效用等方面,对继承和发展传统药学史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史学界对于医疗史的研究渐趋增温,其中尤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学者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扮演了开拓者和领军人的角色。史学界关注医疗史主要是基于寻找史学研究新路径的需要,其研究旨趣与方法也都以此为出发点,与中医界的相关研究取向有很大的差异,但对于丰富、深化传统医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启示与裨益,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泄泻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对于泄泻的认识可以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三个角度入手。致病因素与六淫,疫毒,饮食失宜,情志失常,痰饮,血瘀,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久病体虚、病后用药不当,或劳逸失度等有关,脏腑病机与肺、大肠,脾、胃,肝、胆,心、小肠,肾有关。临床应根据症状,灵活地施用淡渗、和中解表、燥湿、消积导滞、清热利湿、温中理脾、升提、调和肝脾、益火生土、固涩等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百日咳史话     
人类疾病史上,“百日咳”是古已有的传染病,但是,“百日咳”之病名,非中医学所固有,也非译自西医学。中国医学界确定并正式采用“百日咳”之病名,迄今还不到一百年。  相似文献   

13.
维他命C史话     
现代科学研究得知,维他命C(现称维生素C)是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的要素之一,具有多方面生理功能,主要有抗氧化作用、维护血管弹性、合成胶原蛋白、激发造血机能、促进铁蛋白结合、修复损伤组织、中和毒素、减少黑色素形成、提高免疫力、抗组织胺作用、阻止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生成,等等.  相似文献   

14.
香熏史考     
根据文物史料,介绍古代香熏名称、用途以及器皿等实物,以助文物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连为我国常用中药材,来源主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r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云南黄连C.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入药分别称为“味连”、“雅连”和“云连”。 我国历史上,川、黔、滇、湘、皖、浙、鄂、陕、赣诸者皆产黄连。其中尤以四川(含今重庆市各县)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光,成为古代至现代史上最著名的黄连产区。峨眉、洪雅野生品种驰名天下,石柱  相似文献   

16.
洗手史话     
引证中外有关洗手的文字资料和史实,论述洗手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个人卫生习惯之一。在医学上,严格的洗手规定是不可缺少的防止感染的一种措施。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洗手还有表示敬重的用意,譬如在读经前洗净双手,可表示对经的虔诚之意。出现SARS传染病之后,人们更加认识到洗手在防止控制疾病上的重要作用,必须广泛推行洗手的这一良好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史》作为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医学、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史料。文章采用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二十四史》中的针灸教育史料。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史料可见,我国古代针灸医学教育体制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即民间医学教育系统和官办医学教育系统。在民间医学教育系统中,主要教育模式有:师徒传授、家传、自学。官办医学教育系统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开始出现了官方针灸专科教育,历经宋、金、元、明,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医学教育系统与官办医学教育系统两者互学共进,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针灸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永安堂小史     
张磊 《亚太传统医药》2007,(5):48-48,16
<正>北京城中药业历史悠久,各种药店数量众多,自明清以来极有声誉。北京城的药店大多集中在城南一带,是老北京的医药中心,其中代表性的是具有“京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32-735
外用敷膏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并流传至今,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检验。它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灵活的治疗理念,特殊的制作方法,活跃于传统中医舞台之上。文章以敷膏治疗痔病为例,追本溯源,深度挖掘在痔病的历史记载中,敷膏疗法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不同朝代,众多医家对于敷膏疗法的重视程度;随着时代变迁,敷膏疗法的治疗理念、制作方法、选药用方上会有哪些变化,都是该文阐述的重点。经过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到敷膏疗法之神奇。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我们应将其继承发扬下去,让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出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橘子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小金坛子,装满黄饺子,吃进黄饺子,吐出白珠子"。这是一则民间歌谣式的谜语,指的是橘子。橘,俗称桔。是起源很古老的多年生芸香科植物,华夏大地是橘树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人食用橘子并且将野生橘树进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