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机磷类禁限用农药在金银花中的残留状况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有机磷类禁限用农药在金银花中的残留状况,为金银花中的风险控制与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参考。建立了23种禁限用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测定方法,对收集的64个样品进行筛查,并基于理论最大残留限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样品检出率为58%,共检出禁限用有机磷农药6种,检出率分别为毒死蜱41%、氧乐果23%、三唑磷11%、甲基异柳磷6.3%、甲胺磷1.6%、水胺硫磷1.6%。检出样品的农药残留量中位数分别为毒死蜱0.037 mg·kg~(-1)、氧乐果0.043 mg·kg~(-1)、三唑磷0.030 mg·kg~(-1)、甲基异柳磷0.18 mg·kg~(-1)、甲胺磷0.041 mg·kg~(-1)、水胺硫磷0.036 mg·kg~(-1)。检出样品的残留量,甲胺磷、水胺硫磷均低于理论最大残留限量,毒死蜱、甲基异柳磷、三唑磷个别样品高于理论最大残留限量,而氧乐果则全部高于理论最大残留限量。根据理论最大残留限量评估结果,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加强对金银花禁限用有机磷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9,(10)
目的:探索多效唑对麦冬药材性状、产量、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区组栽培,10月份进行不同梯度水平多效唑处理,翌年4月中旬采收,观察植株性状、收集药材样品。采用GC-MS测定多效唑残留量,HPLC法测定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分析施用不同剂量多效唑处理麦冬药材样品与产量、性状、有效成分及多效唑残留量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多效唑的施用对麦冬药材产量、性状及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用多效唑剂量的增加,麦冬药材性状出现明显变异,由纺锤形变为两端钝圆的椭圆形,直径也随着增大。麦冬药材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总皂苷、总黄酮类成分随之降低,多效唑在药材中的残留量随之增高。结论:多效唑对麦冬药材质量有显著影响,建议在麦冬生产中不使用多效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川麦冬药材中SO_2来源及残留量积累动态变化,为解决其SO_2残留超标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主产区不同方法加工的川麦冬药材28份,测定SO_2残留量,根据测定结果对煤炭火烘烤和熏硫2种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川麦冬药材SO_2残留积累动态进行考察。结果:产地收集的28份样品中SO_2残留量超标率35.71%,SO_2来源为煤炭火烘烤和硫磺熏蒸。SO_2残留量和烘烤时间成正比,超标临界时间在8~10 h;SO_2残留量和硫磺熏蒸时间、药材水分含量均呈正比关系,鲜麦冬熏硫1 h后SO_2残留量可高到1 017.69 mg·kg~(-1)。结论:从麦冬药材质量和安全用药考虑,在麦冬产地加工过程中应当禁止熏硫并严格控制煤炭火烘烤时间。  相似文献   

4.
翟宇瑶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1):2110-2116
建立了适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中同时测定多效唑、丁酰肼、矮壮素和缩节胺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根类药材样品分别经含0.1%甲酸的乙腈混合液提取两次,混合提取溶液经Waters Atlantis HILIC色谱柱(2.1 mm×150 mm,3.0μm)分离,用含0.1%甲酸的0.005 mol·L~(-1)醋酸铵溶液-甲醇-乙腈(13∶15∶72)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6~1 500μg·kg~(-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8~0.999 9;加样回收率为79.3%~103.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11%。在检测的麦冬、当归、牛膝、泽泻、川芎和三七等药材中,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其中部分药材中有检出,其中较为严重的情况是,麦冬的多效唑检测量为63.4~1 351.6μg·kg~(-1),麦冬、泽泻、川芎、当归4种药材中检测到丁酰肼。  相似文献   

5.
川麦冬是我国大宗常用药材,四川省三台县是其核心道地产区,以散户种植为主,栽培方式各异,其品质和产量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开展川麦冬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三台县的川麦冬栽培技术进行总结,结合近年来麦冬类药材栽培研究的成果,从土壤选择、品种选育、水肥和病虫草害管理、多效唑施用、采收加工等方面综述了川麦冬栽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种苗前处理、替代多效唑的川麦冬专用肥研制、病草害综合防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推动川麦冬栽培全程机械化,为提高川麦冬品质与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7,(9)
目的分析麦冬中的外源性有害物质。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方法对4个产地(四川、湖北、浙江、山东)麦冬中二氧化硫、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进行测定,GC法对多效唑和多环芳烃残留进行测定。结果 105批样品中仅2批检测出镉超标;34批检测出7种农药残留(溴氰菊酯、杀扑磷、乙酰甲胺磷、克百威、毒死蜱、4,4'-DDE、4,4'-DDT),而且均未超标;二氧化硫超标严重,超标率为23.8%,最高达2 000 mg/kg;多效唑残留量在0.103~25.75 mg/kg之间,均能在川麦冬中检出,浙麦冬中也有个别检出。结论麦冬中的外源性有害物质以二氧化硫和多效唑为主,在生产中需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福建泉州短葶山麦冬种植基地土壤、灌溉用水及其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山麦冬安全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C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用ICP法测定铅(Pb)、镉(Cd)、铜(Cu)、铬(Cr)、砷(As)含量.结果:泉州短葶山麦冬种植土壤、灌溉用水和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存在一些差异,但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结论:泉州短葶山麦冬种植基地土壤、灌溉用水和药材符合中药材GAP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统计主产地和市场川麦冬商品形态,探讨多效唑对其性状的影响.方法 收集主产区三台县及主流药材市场不同等级商品药材,统计长度、直径、平均单粒重分布现状,同时结合多效唑试验分析形态改变与多效唑的关联,初步探究形态变化及多效唑与浸出物、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含量的相关性.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立麦冬及其生长环境中多效唑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无水甲醇,超声30分钟提取麦冬样品及其生长环境中多效唑。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50:15:35),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在0.000 2~0.015μg之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回收率在98.6%~105.6%之间,RSD值为2.9149%,精密度实验、稳定性考察和重现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998 5%、1.368 9%、1.008 3%。结论:本方法可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麦冬植株样品及其生长环境中的多效唑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地域的6种药食同源药材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进行测定,为药材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及相应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检测方法,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药材中重金属铅、砷、镉、汞、铜残留进行含量测定,运用气相色谱法对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并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WM/T 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及《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法典或标准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限量对比,评价不同地域的污染状况及药材品质。结果:根据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测得不同地域的6种药食同源药材均未超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规定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限度,但其中样品6、9的砷含量均大于1.0mg·kg~(-1),样品5、6、7、8、9、10、11、12的镉含量均大于0.5mg·kg~(-1),均超出《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的污染物限量。结论:我国镉和砷污染状况仍然严峻,全面禁止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初显成效,药食同源药材的监测力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东  马辰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37-740
 目的介绍药物体外肝代谢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及基因重组P450酶系、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及器官组织切片法等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介导药物体外代谢酶系的研究是药物体外肝代谢的研究热点,其在新药研究与开发及正确指导临床合并用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3)
目的分析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原儿茶酸-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该成分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粪便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中,分别发现了9、4、1个原儿茶酸代谢产物,而粪便中未发现。结论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代谢,不经粪便原形排出。  相似文献   

16.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任浩  宿树兰  管汉亮 《中成药》2014,(3):498-503
目的研究复方柔肝(黄芪、姜黄、丹参和熊胆粉)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复方柔肝提取物,并采集血浆样本。利用UPLC-TQ/MS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应用DAS 3.2计算并比较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在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T1/2、Tmax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Cmax、AUC0T明显高于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素在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MRT0T明显高于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素在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MRT0T略小于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Tmax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柔肝配伍显著提高姜黄素Cmax,增加了其生物利用度,并加快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体内吸收速度,但对其生物利用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9.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