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稳定有序的社会。统一战线作为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本质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基本实践和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积极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良好的法治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和谐,而和谐的法治环境又会创造新的和谐。离开了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制定和实施物权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于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辩证处理好充满活力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机制,才能让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涌流,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 工会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衍稳 《工会论坛》2005,11(5):14-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工会组织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任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极大创造精神的社会。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否在增强,是我们是否真正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稳定、和谐的基础,是我们国家能否和平崛起的内在动力,而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课题。因此,必须调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6.
董荣蓉 《工会论坛》2006,12(3):112-113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强群众的创造动力,保障社会整合的内聚力,扩大公民有序的社会参与力,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力。  相似文献   

7.
在和谐社会理论中,社会活力问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因素。第一,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第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要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要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经济稳步发展、利益协调、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五大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我国社会深刻变化所决定的。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完成党执政的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得到有效协调且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实现利益的有效整合,帮助社会中那些困难的和弱势的群体,及时有效地缓和矛盾与化解矛盾,充分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积极利用国内非政府组织这一资源,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前者在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生态和谐和社会要素和谐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主本,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主动放弃自己部分的权利而所尽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公司,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中,其运行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执政理念以及特定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而构建“民本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政府,要求政府的职能定位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化,建立健全民主化决策机制,并构筑起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工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今,"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词。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可以自由交往的社会,而良性的社会交往,也必然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个性,促进人自身的和谐;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有利于个体融入环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沟通信息,缓解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一生兼立德、立功、立言。他的社会和谐思想建立在其良知心学哲学基础之上,提出为政以德的和谐治国论,实现大同理想的社会和谐状态。王阳明的社会和谐思想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政治和谐的双重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和谐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双重价值,社会主义对和谐的提升在政治和谐层面有全新的展现,社会发展往前推进,对和谐的追求也需要提升。法治的目标性价值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得到展现的,以人为本是对人权价值的历史性提升。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而以“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姿态呈现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加强我国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等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同时,该理论还为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向全社会多元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对政府管理能力和社会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会起到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合理、有序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承担起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充分发挥国家自主性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重建国家自主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在深入推进行政改革和培育公民社会的进程中,致力于国家自主性的重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