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1)典型CT表现:8例均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形压迹;7例表现为腹腔、盆腔脏器周边的分房粘液团块,可多发或单发;单发/多发者其内密度均匀,CT值略高于水,增强后边缘性强化;囊壁厚度一致或不均。(2)不典型CT表现:3例可显示原发病灶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性改变。7例合并有腹水;2例合并钙化。对于不典型CT表现,在CT征象上与其它非粘液癌性腹膜炎相仿,也较难鉴别。结论 CT检查对腹膜假性粘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志涛  黄洪磊  黄兴  范峥荣 《中外医疗》2012,31(18):178-179
目的总结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1例经病理手术确诊为腹膜假性粘液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CT影像图表现为腹、盆腔粘液团块,9例为肝、脾、肠系膜等腹、盆腔脏器的扇贝形压迹,7例患者合并腹水和肠系膜浸润性改变,5例患者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PMP的CT影像上表现出部分相互重叠、腹、盆腔内粘液团块、内脏器表面扇贝形压迹是PMP的重要诊断依据,临床上也可结合病理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病变的64层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6例腹膜病变,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2例,腹膜转移瘤16例,腹膜假性粘液瘤6例,腹茧症2例。结果①结核性腹膜炎表现为腹膜及网膜增厚,大网膜污垢样改变;腹腔少量及中量积液;肠系膜受累、腹腔淋巴结增大。②腹膜转移瘤表现为中量及大量腹腔积液;腹膜、网膜或肠系膜不规则增厚伴结节,网膜饼样增厚。③腹膜假性粘液瘤表现为腹盆腔脏器周边的单发或多发的粘液团块,相邻脏器出现扇贝形压迹。④腹茧症表现为小肠聚集成团,其周围见膜样的包裹物。结论 64层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够清楚显示腹膜及腹膜病变,有利于腹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内实质脏器边缘的扇贝形压迹 16 例;腹、盆腔内多房黏液性团块13 例:直径多为0.5~8 cm;团块内水样均匀密度,多发线样分隔影,分隔囊壁较薄9 例,增强扫描后分隔可见强化,2例可见分隔囊壁厚薄不均,但未见明确软组织结节影突入,3例黏液性团块囊壁可见散在钙化;8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增厚,呈网饼状或种植性团块状改变;2例出现肝脏内浸润性病灶;3 例可显示原发病灶;3 例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 例合并有腹水,1 例伴发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和下胸壁胸膜肥厚.结论 CT 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18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内实质脏器边缘的扇贝形压迹 16 例;腹、盆腔内多房黏液性团块13 例 :大小多为0.5~8cm;团块内水样均匀密度,多发线样分隔影,分隔囊壁较薄9 例,增强扫描后分隔可见强化 ,2例可见分隔囊壁厚薄不均,但未见明确软组织结节影突入,3例黏液性团块囊壁可见散在钙化 ; 8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增厚,呈网饼状或种植性团块状改变 ; 2例出现肝脏内浸润性病灶 ; 3 例可显示原发病灶; 3 例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 例合并有腹水,1 例伴发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和下胸壁胸膜肥厚。 结论: CT 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临床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手术、病理及穿刺证实的10例PMPCT表现。结果(1)10例均可见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其中8例表现典型的扇贝样压迹,2例肝脾实质脏器周围仅见轻微压迹;7例有肠系膜浸润性改变;8例见腹、盆腔内分房粘液团块,其中2例腹壁皮下可见黏液样低密度团块;6例伴有腹水,1例合并钙化。结论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分房黏液性团块是PMP的CT影像特征,CT检查对PM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检查可作为PMP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探讨超声在腹膜假性粘液瘤诊断中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假性 粘液瘤患者 ,分析其声像图及临床特点.结果:腹膜假性粘液瘤的声像图表现:本组病例均可显示腹、盆腔液性暗区 ,液性暗区内可见密集点状、条状高回声 ,用探头轻轻冲击腹部可见特征性"礼花样"改变.7例在右下腹可见肿大增粗的阑尾 ,呈"腊肠样"改变.结论:腹膜假性粘液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超声诊断腹膜假性粘液瘤安全、便捷、诊断准确率高 ,可作为腹膜假性粘液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MP 3例,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例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腹腔、盆腔脏器周边多发长T1长T2信号分房黏液团块,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出现网膜...  相似文献   

9.
余燕武  余英清  江敏  程庆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40-141,118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影像学征象的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2例,均行超声、CT检查。结果2例腹膜假性粘液瘤表现为腹腔内大量腹水伴有多发实性肿块,并可见散在点条状钙化,肝脾边缘受压呈“扇贝样”。结论腹膜假性粘液瘤在病变部位和病变形态有其特殊影像学表现,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膜假性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主要以腹胀、腹部包块为主诉,术前超声检查提示不均质肿块及腹水,腹部CT提示腹水、肝肾脾多发囊性占位,腹膜不均匀增厚,5例查癌胚抗原(CEA)不同程度升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切除原发病灶、网膜或其它脏器及尽可能清除粘液性病变组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辅助治疗包括腹腔热疗、腹腔局部及全身化疗。结果术后病理证实4例来自阑尾粘液囊腺瘤或腺癌,2例来自卵巢粘液囊腺瘤,2例来源不明。术后随访率100%(8/8),1年存活率87.5%(7/8),3年存活率75%(6/8),5年存活率50%(4/8)。结论腹膜假性粘液瘤术前诊断很困难,B超、CT和CEA检查对其诊断可能有帮助。反复侵袭性手术并辅以腹腔热疗、化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