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反思太湖治污、十年不成的原因,介绍生态补偿机制的功能优势,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构建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光东  董丛书 《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2):108-110,199
针对三峡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初步建立了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分析和探讨了三峡库区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方式、资金渠道等要素,并提出了三峡库区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流域生态补偿通过将流域生态保护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并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为有效评价流域生态补偿在水环境管理过程中的绩效,依托公平—效率—有效性的相关性理论,构建了基于效率—公平性均衡关系曲线的流域生态补偿实施可行性情景,并在对彼此相互关系的梳理中衡量生态补偿实施的有效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理论研究表明,理论可行的公平—效率组合对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具有直接促进作用;流域生态补偿的效率不应从成本效益的多寡进行判定,而是从保护环境行为动机的可行性角度(多样化的补偿方式、可执行的补偿机制)来衡量;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性界定有助于权衡生态补偿实施目标公平性和效率间的关系。流域生态补偿利于改变公众保护流域生态的动机、提升政府及其第三方机构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实现流域生态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4.
小清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小清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构建小清河流域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提出流域生态补偿应遵循的原则和完善小清河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生态补偿研究——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水库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丹江口水源区生态补偿的原则与补偿机制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量化的水资源生态补偿计量方法,以丹江口水库为依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丹江口水库主要的生态补偿主体包括水电业主部门以及各级中央及地方政府,主要生态补偿对象包括湖泊与河流生态系统和移民安置。其中第5种生态补偿方案适合目前丹江口水库运行模式,其生态补偿标准为51.04亿元/a。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特点.国内流域生态补偿特点主要为政府手段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手段逐渐多样化、区域合作基础薄弱等.指出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种具体对策,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水源区和受水区是调水工程水质保障与需求的两大利益主体,二者存在利益博弈关系。以水权为基础,在市场机制影响下,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水源区和受水区两大利益主体的策略空间,建立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受水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演化博弈模型,确定利益主体在水源区环境保护中的行为决策关系,认为保障调水工程水源地水质的关键因素为水源区实施保护能否提高其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水源区要求的生态补偿形式和程度是否超过了受水区自身既得利益;根据演化博弈结果得出(保护,补偿)实现工程综合效益可持续的唯一决策方案,由此提出明确划分水权、加强生态补偿费用核算、加大生态补偿保障力度和补偿方式多元化等建议,以促进(保护,补偿)策略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云南水电生态化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水电站建立生态补偿的策略、技术、标准、数量、程序、步骤等进行了讨论,指出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面临的困难,针对这些实际困难提出了有关生态补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山西省非煤矿山生态环境补偿一整套机制体制建设内容,提出沿用保证金的形式开展生态补偿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建议,期望为管理部门尽快开展非煤矿山生态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东江源区为例,描述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分析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必要性和面临的困难,针对流域治理的特殊性,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09年太湖9个湖区33个监测点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结合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2007年水危机后太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TP;2008、2009年相对于水危机年2007年,水质整体逐步好转;9个湖区水质状况及发展状况各不相同,梅梁湖、竺山湖和西部沿岸区是整个太湖水体污染较严重的湖区,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是台风登陆我国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台风过境对太湖风场、降雨、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太湖的防汛工作。基于2018年过境太湖的18号台风温比亚,结合太湖周围水位站点观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整个台风过境过程对太湖水文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比亚过境带来了短时间强风和强降雨天气,受强风且风向时刻变化的影响,太湖不同水域的水位短时间内出现剧烈波动,不同水位站点之间最大水位差可达0.98 m,高水位主要出现在太湖西南部大浦口地区,持续超警戒水位36 h;温比亚带来的强降雨天气,在短时间内使太湖平均水位抬升了约30 cm,高水位和水位剧烈雍高叠加作用,给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该研究可为太湖流域科学应对台风天气导致的防汛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统计的水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判断空间关联显著性的相关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以2000年3月太湖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局Moran's Ⅰ指标看,太湖水质状况在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聚集模式;从局部Moran's Ⅰ指标和局部G系数看,数据在空间上存在3个统计显著性较高的聚集区.  相似文献   

14.
鉴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是协调水源区与受水区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先依据中国大陆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测算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量,再按照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与GDP比值计算了水源区不同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优先系数,最后按照水源区生态补偿优先级别划分方法将水源区生态补偿优先次序划分为四个级别。结果表明,中线水源区最高级别的补偿区域共有6个县,其中5个县隶属陕西省,1个县隶属湖北省;生态补偿级别较低的县(区)共有4个,主要包括汉台区、张湾区、茅箭区和神农架林区等。  相似文献   

15.
在合理界定河流生态补偿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河流系统自身特点及实践经验,从系统耦合角度对河流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初探,并提出了河流生态补偿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以2013年江苏省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为依据,按照《污染源监测数据报告技术规定(暂行)》的评价方法,分析太湖流域(江苏)地区工业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废水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达标情况,结合现下太湖流域(江苏)水污染状况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生态补偿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实现生态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