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臀大肌肌内注射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鹦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6):148-149
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给药方式,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技术之一.为稳、准、快、好地进行肌内注射,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近年来,护理界同仁不断对该操作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良方法,现报道肌内注射的改良技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新型过敏试验液,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100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进行完全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个患者分别用新型和常规两种试验液进行皮内注射。A组(右前臂)注射常规试验液;B组(左前臂)注射新型试验液,20min后观察反应。结果:A、B两组强阳性率相同。弱阳性率和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新型过敏试验液可以显著降低外伤患者的阳性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注射操作是护理工作者的基本功,但人人要做到无痛注射,也有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笔者在近10年的注射室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改革以前的习惯性操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注射技巧,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无痛注射的技能。静脉针不但是一针见血,而且大大减轻了进针时的疼痛,给广大患者减轻了注射时的痛苦。患者在实践中探索的注射技巧,在医院患者中产生了较好影响,赢得了患者的赞扬和信任。  相似文献   

4.
耳周穴位注射及电针是治疗耳聋耳鸣疾病的常用方法,若操作不当或患者不配合,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了减少耳周穴位注射及电针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预防和护理,使其发生率大大降低,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苄星青霉素的两种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两种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方法将400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一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新型过敏试验液,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 100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进行完全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个患者分别用新型和常规两种试验液进行皮内注射。A组(右前臂)注射常规试验液;B组(左前臂)注射新型试验液,20 min后观察反应。结果:A、B两组强阳性率相同,弱阳性率和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新型过敏试验液可以显著降低外伤患者的阳性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高无痛肌肉注射效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凤兰  黄玲华  马逸文 《当代医学》2010,16(31):117-117
目的消除患者对肌内注射恐惧的心理而达到无痛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8月在我院肌内注射的患者5840例(均为成年人)列为观察对象,其中2940人次为新法选位及操作组,即选择合适部位,掌握进针、拔针技巧等。2900人为传统定位,即"十字法"及常规操作组的"两快一慢",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结果新法选位及操作组肌内注射比传统法及常规操作组的肌内注射无痛注射率显著提高。结论注射部位的选择、进针拔针技巧、进针角度、针力和掌握好注射快慢对无痛注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肌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其操作简便、安全,易被患者接受,而肌内注射导致臀部巨大肿胀罕见。我科于2007年5月14日收治1例多发周围性神经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予注射用腺苷钴胺0.5mg×2支肌内注射,引起了其左侧臀部的巨大肿胀、疼痛、发热,经活血化瘀、抗炎、抗感染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局部肿胀、疼痛消失,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眼球突出是Grave's眼病常见的体征。球后注射是眼科门诊常用的操作技术,它通过直接注入药物作用到眼球后组织,以减轻眶内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减轻眼球突出。传统操作是在患者睁眼状态下进行,作者依据临床经验,采用患者闭眼状态下球后注射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注射特殊贵重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皮下、肌内注射特殊贵重药物29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采用不同排气注射方法,观察残余药液量与患者认可情况。结果两组残余药液量、患者认同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注射器内留少量空气注射明显减少特殊贵重药物的浪费。结论此方法能明显减少药物浪费,增加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身心痛苦,能得到患者的认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肌内注射后形成硬结是其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为此笔者用跌打丸为10例臀部硬结患者局部外敷,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平芳  鲁永霞 《吉林医学》2013,(35):7494-7495
目的:对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运用盐酸利多卡因、灭菌用水、NaCl溶液稀释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NaCl溶液和利多卡因作为溶剂注射长效青霉素疼痛感不同,灭菌用水比NaCl溶液更疼,NaCl溶液比利多卡因更疼,利多卡因疼痛感最轻。结论:长效青霉素的最佳溶剂为盐酸利多卡因,其可以减轻疼痛感,注射成功率高,患者不会反对,也可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减轻妇科保胎患者疼痛的肌内黄体酮注射方法。方法:将100名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方法,即气泡留置技术和Z型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论:气泡留置技术+Z型注射法操作简单,药液吸收率高,能有效减少患者不适,是一种较好的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黄雪英  吴芳  高莉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1):117-119
目的 探讨3D body软件在儿科专科护理实习生肌内注射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实习的160名护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名。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以3例临床案例进行培训;实验组在对照组培训方案基础上应用3D body软件。比较两组护生培训前后的技能考核成绩、操作过程中对肌内注射部位选择的准确性和定位的准确率以及对培训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护生的肌内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部位定位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培训方法的兴趣及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将3D body软件用于儿科护生的肌内注射技能培训,有助于深化护生对肌内注射部位体表标志及骨性标志的认识,提高肌内注射技能考核成绩;同时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对该技能操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病人因纤维胃镜插管的痛苦不适反应和手管顺利深入人体内脏。我院采用了去极化肌松药司可林足三里穴位注射同,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缩短了插管时间,减少插管中损伤;并有利于镜下对病变部位的观察、活检、诊断、治疗。同时推广应用于纤维结肠 镜的检查上巨虚穴位注射,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外科临床护理操作中,鼻管插入是比较常见的技术操作项目,由于插入过程中,鼻管会对咽喉部造成刺激,使患者感到恶心、不适甚至呕吐,患者感觉痛苦,置管困难,甚至导致插管失败。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2006年10月—2009年2月,  相似文献   

17.
刘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32-1333
插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应用硅胶胃管由患者一侧鼻孔插入胃内,将对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使得部分病人害怕甚至拒绝插胃管。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较痛苦的体验反应,因此,减轻胃管插入者痛苦感觉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肌内注射是将无菌药液注入组织,简单而常用的给药途径,因药物的种类和机体本身素质的不同,有些患者在肌内注射药物后会引起硬结,甚至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类似炎症的反应,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影响治疗和用药效果。我科采用新鲜芦荟外敷联合硫酸镁热敷治疗白介素-2肌内注射致局部硬结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快速直入静脉穿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能够做到一针见血并能减轻患者痛苦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2004年1月~2006年6月笔者对近1600例患者施行快速直入静脉穿刺法,与传统静脉穿刺法比较,患者感觉疼痛减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轻皮下注射戈舍瑞林时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舒适度。方法:对在我科接受皮下注射戈舍瑞林13例患者的注射方法改进,并规范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的护理。结果:改良注射法明显优于常规注射方法,患者疼痛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注射法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取得满意效果,值得在注射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