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陈真 《求是学刊》2004,31(1):5-11
按照西方哲学家一般的理解 ,只有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的行为对行动者来说才是合乎理性的行为。这种意义上的理性叫做“精明理性”。然而道德的行为常常包含利他主义的因素。相当多的西方哲学家极力想证明道德与精明理性总是一致的。笔者认为道德的价值基础和精明理性的价值基础是不可通约的 ,即无法客观比较的 ,故当它们相冲突时 ,我们无法从逻辑上客观地证明道德的理由总是优于精明理性的理由 ,反之亦然。当道德与精明理性相冲突时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求助于具有反思精神的公众舆论或理性反思的共识。然而这种共识依然不是完全客观的 ,我们依然没有纯客观的标准决定我们最有理由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责任概念在康德道德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康德由善良意志推导出责任概念,认为责任是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并进一步说明只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而仅合乎责任的行为不具有道德价值。康德在回答人与人之间相互履行责任的理由时,构建了一个由普遍规律约束起来的不同的有理性者构成的目的王国。在目的王国中,康德认为人应该运用理性去获得德性,期望人能够基于责任并超越责任的束缚而出于完全的自律去追求尊严。同时,责任是实现人尊严的起点,它何以引导人获得尊严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这是研究康德道德哲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等著作中,论述了道德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性,强调作为目的的人自由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自由意志是道德律令产生的根基和前提,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决定和选择,能够在道德领域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使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道德律令在善良意志中体现出来,使人能够为义务而行事,能够产生善行,从而无限提升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价值.尽管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承诺了先验的善良意志的可能性而导致了难以回避的困难,但其独特价值却不但深刻影响和启迪了其同时代的思想家,而且20世纪的决定论者和相容论者也还在思考康德的论题.不过与康德相比,决定论者无法否定康德为自由意志问题设定的目的,而相容论者无法回避康德所设定的自由意志问题的论证思路,从而分别显示了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玛蒂亚.森将贫困概念从收入贫困扩展到权利贫困、可行能力贫困和人类贫困,将贫困的原因分析从经济因素扩展到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领域,将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扩展到人与社会的自由发展观,认为只有让人们享有更大限度的行动自由,拥有更多的机会,作出更多的选择,才能从本质上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5.
萨特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探索人和世界的关系,或意识和外部存在的关系。因此,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萨特认为自由并不是人的属性和本质,而是人的存在本身,即自由是指人的自为的存在、纯粹意识、人的主观性、虚无。因此,萨特的自由是个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范畴。由于处于本体状态的自由是一种虚无,它只有通过自由选择才能把自己变成所愿意的是,所以自由是选择的自由。同时,自由又是绝对的;自由和责任是不可分的。萨特在自由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其自由观的立足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因而是非科学的,是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6.
论责任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军 《学术交流》2006,(6):31-34
作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责任的发生是由人们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责任行为依据的是主观所拥有的道德能力,体现了道德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责任所包含的道德强制力和道德理性,是所有道德规范中最多的,也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的道德信念结合得最紧密的。因此在道德规范的整个体系中,责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承担责任不一定是道德行为,但道德行为必然意味着对责任的承担,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责任的道德价值体在:道德责任是道德运动的中介环节;道德责任有利于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统一协调的道德调控体系;道德责任是社会经济有序运行和科技成果造福人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案例的不确定领域是对球员上场决定权的控制。对于其中的两个关键行动者,即球队教练和球员来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自由余地,才能控制“由谁上场”这一不确定性领域。对于球队教练来说,“教练”这一特殊的身份所赋予的特权固然是一种自由余地,然而更重要的自由余地还在于由他带领的球队的战绩,更直接地说,即是教练本身的执教水平。如果他能在这一自由余地游刃有余的话,这对他出任“教练”一职的巩固作用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他就获得了对球员“生杀予夺”的权力。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喜好,甚至是一些私人的情感来排兵布阵…  相似文献   

8.
认真对待各种自由--肯定性自由概念和否定性自由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由的各种变体我们试图像奥古斯丁谈论时间那样谈论自由:“假如没有人问我,我还知道。当我试图对它进行说明的时候,我反倒一无所知了。”我们也许可以根据几种独特的方式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存在任何外部限制,那么,我们就是自由的。霍布斯和边沁都曾经把自由当做外部限制的缺席来说明。这是关于自由的否定性观念(negativeconception)。还有一种自由观念,认为自由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的能力。自由是与选择的范围(以及我们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相对称的:我们所拥有的选择越多,我们也就越自由。就财富、声誉和…  相似文献   

9.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11,27(1):22-26
一个健康而有序的公民社会不仅是体现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更应该是倡导公民责任的主体性社会。在伦理思想史上,无论是机械决定论还是意志自由论都没能很好地回答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只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公民责任确立的逻辑前提是公民主体地位的确立,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民责任的政治确证,是从政治意义上探讨公民为什么可以而且应当负担责任,即公民责任的政治合理性、正当性问题。公民责任实质上表现为公民基于权利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以及由此而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后果。这种对有利或不利后果的负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国家或社会对公民的强制,这种强制的正当性,源于国家或社会制度的正义性以及公民对国家政治合法性的认同,二者共同构成了公民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2):63-66
"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作为责任范畴所讨论的刑事责任能力,在内涵上具有主观性特征。因此,只有从主观的法哲学核心"自由意志"出发去展开对刑事责任能力的思辨,才能真正厘清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卡洛·罗塞利的自由社会主义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立场,融合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而建构的一个以人之道德伦理为核心的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社会主义。他认为,自由社会主义是人们心中自由与正义观念的实现,它强调的是社会主义运动及其道德标准。其进步性在于:强调民主在社会主义中的基础作用并进一步发现自由与政治活动之中的道德价值。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一方面,罗塞利所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罗塞利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批判陷入了"唯意愿论"。  相似文献   

12.
当市场经济成为我们的社会现实存在之后,在道德实践领域里似乎存着一种反规范、反秩序、反约束的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把道德自由作意志主义的理解,于是在实践中把个人意志的“任性”、“冲动”视为是道德自由。其实道德自由作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是指道德主体有选择道德规范以规范自我行为的自由。道德规范的约束与限制恰恰是道德自由的真实内容。所以道德自由是自由与责任,自由与限制的内在同一。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6):25-30
亚当·斯密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商业性质,他不仅从经济角度把握了文明社会的运转方式,而且从三个层面对文明社会的伦理基础进行了思考。对于文明社会本身是否有道德价值的问题,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理由是其促进了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的自由;对于文明社会运转所需要的道德规范问题,他一方面为欲望正名,另一方面提倡正义这种"消极的道德";对于文明社会中道德何以产生问题,他一方面借助同情原则揭示了道德的情感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指出了文明社会道德形成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4.
闫洁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11,27(5):29-33
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企业是与"利益相关者"携手的经济组织,也是因社会契约缔结而成的法人组织,又是自由意志和行为选择的伦理主体。要进行企业道德责任建设,首先要完善企业责任机制,强化基本道德责任,建立义利共生的伦理决策机制,制定制度化的道德责任规范,强化全方位的责任监督机制。其次要提升企业道德人格,践行积极道德责任,以提升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培养以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星竹 《东西南北》2008,(6):59-59
只有自由的心境,才会有杰出的作品。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预言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游历时,作出了这个预言。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  相似文献   

16.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09,25(5):42-47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以自己的独特理路,重构了责任伦理观.认为责任是自由的衍生物,在自由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排斥社会责任;尊重个性,维护自由,发展自我,是个人发展赋予的一种内在责任;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消极责任.其责任伦理观重构具有以下特点:逻辑理路以理性主义展开;个人自由优先,责任从属于自由;提倡消极的自由;公民对国家尽有限的责任.尽管当代西方自由主义试图重构责任伦理以挽回其理论诟病所带来的现实危害,但由于其理论内核的不足,其理论自身的局限性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上帝在并且与我同在是康德终身的信仰,但上帝怎样在、怎样与我同在却是康德“批判哲学”神学观的核心问题。康德指出,上帝应是经验世界的非在,宗教神学本体论、教会神学宇宙论和自然神论证明等关于神的观念偶然随意,并不能证明上帝之在。经验界的上帝死了,道德世界之在、内心希望之在才是上帝的居留之所。人类只有通过对道德的探索才可能确立上帝之在。道德的核心是责任,责任的基础则是人对自由的呼唤和自由的实现。当人向道德的上帝敞开自身,人便开始了一种源于信仰、显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直觉:思。“思”使我们走向上帝,“反思”则使上帝接纳了我们。真正的上帝应是人的自由生存的注解  相似文献   

18.
严格分离解释一度促成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宗教条款内部建立条款与自由行使条款之间的张力。在理论上,认识到信仰自由权的正当性不仅仅源自于个人自治与选择自由,而且,宗教本身及其促进的各种目的的道德重要性也是我们保障信仰自由权的理由,才能对建立条款的严格分离解释构成实质性挑战,支持对建立条款的仁慈、包容解释,真正不偏不倚地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充分实现自由行使权和平等的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9.
政治的正义性,即法和国家的道德观念,是法和国家伦理学的研究核心。赫费认为,政治正义性是一种道德约束力,要在政治正义性标题下进行法和国家的批判,就要用正义的统治形式反对非正义的统治形式,用道德论证来制约国家。只有正义在一个国家中成为现实,才能真正承担起道德约束力;只有法和国家对正义切实负责,才能保障人们的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20.
孙飞宇 《社会》2018,38(6):125-154
根据涂尔干关于自杀的定义,自杀必然意味着有意识的选择死亡。死亡只有一种对立面,即不死,二者之间没有中间项。所以,当涂尔干在《自杀论》中讨论自杀的时候,同时必然是在隐秘地讨论自杀的对立面,即自我保存。在《自杀论》的中译本中,这一隐秘线索的许多证据都被清除,导致书中“自我保存”这一线索在中文学界没有受到重视。本文尝试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理解涂尔干的这一线索。他将不同类型的自杀视为不同道德的极端表达,在具体分析中常常采用一体两面的视角去讨论行动者在何种道德状态下才可能实现“自我保存”。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说明,涂尔干对这三种自杀类型的界定,以及通过这一界定所呼吁的道德状态,与他对社会学的界定有内在实质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涂尔干来说,社会学本身即是某种现代道德人格的表达,而这种道德人格对于现代性个体与社会学这门学科来说,都具有自我保存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