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动力学、运动学、弹塑性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低频振动攻丝的运动机理和工艺系统刚性提高机理,指出了振动攻丝能降低攻丝扭矩、明显改善加工条件和提高螺纹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低频振动攻丝的原理,实现低振振动攻丝的设备,低频振动攻丝的切削效果,并阐述了振动攻丝工艺参数和切削扭矩的关系,最后概括了振动攻丝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低频振动切削作为一种新颖的加工方法,在机构加工中很有发展前途,用低频扭振攻丝方法加工螺纹具有显著优点,这里简要介绍了我们研究的低频扭振攻丝试验装置和试验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难加工材料的低频振动攻丝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航空难加工材料的攻丝难题。在分析振动与普通攻丝切屑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应用动力学、弹塑性和冲击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振动攻丝降低扭矩的机理。试验表明:振动攻丝具有刚性化、抑制表面回弹和冲击等作用,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攻丝扭矩,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螺纹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低频振动攻丝丝锥动态角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具有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的振动攻丝加工工艺系统。基于振动理论建立了振动攻丝丝锥作扭转振动的微分方程,首次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振动攻丝中净切削时间与振动周期比值(Tc/T)以及固有频率和丝锥振动频率比值(wn/w)对丝锥动态角位移的影响,揭示出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对合理选择切削参数、提高攻丝效率和加工质量具有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驱动主轴沿圆周方向振动的方式,研制了低频扭转振动攻丝系统,对软、硬件进行了综合测试,还设计了不同放大倍数、不同滤波频率的滤波放大电路。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攻丝中丝锥刀齿对切削区的脉冲力作用效果减小了攻丝扭矩。  相似文献   

7.
多轴振动攻丝机理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机体多个螺纹盲孔的攻丝,设计了一种低频多轴振动攻丝系统,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关键性技术试验。对于多轴激振,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振动传递机构,最终形成螺旋方向振动,以发挥最佳振动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8.
低频扭转振动攻丝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式低频扭转振动攻丝系统,对软、硬件进行了综合测试,还设计了不同放大倍数、不同滤波频率的滤波放大电路。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材料的振动攻丝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振动攻丝可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 ,指出减小净切削时间比(Tc/T)可提高攻丝系统刚度 ,从而达到改善丝锥耐用度和螺纹加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低频振动钻削提高微小钻头寿命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振动理论对低频振动钻削提高微小钻头寿命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阐明了低频振动钻削时微小钻头扭转振动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动力吸振器“窄带”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质量-负刚度动力吸振器,从而可以使吸振器具有较好的低频有效性。建立变质量-负刚度动力吸振器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吸振器的工作原理;搭建了变质量-负刚度动力吸振器试验台,编制了PID控制程序;对吸振器减振性能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振器连续可调,有效频带比传统吸振器频带宽了17.3%。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空气主动悬架在高频段的振动问题,设计一动力吸振器,建立带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的1/4车辆动力学模型,结合最优控制相关理论,对带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控制器进行设计。运用Matlab编程功能对动力吸振器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了最优参数。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带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进行频域和时域的仿真研究,并与不带动力吸振器的主被动空气悬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带有动力吸振器的空气主动悬架在高频段的减振性能明显优于被动空气悬架和常规空气主动悬架。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空轴系的纵向振动,在轴系内部安置阻尼动力吸振器对其进行了减振设计。结合子结构综合法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附加阻尼动力吸振器复杂轴系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阻尼动力吸振器与轴系的耦合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并采用了有限元仿真,表明阻尼动力吸振器的加入使得轴系的纵向共振峰得到抑制,轴系共振频率附近的频响曲线趋于平缓。试验结果表明,附加阻尼动力吸振器后的轴系一阶纵向共振峰值下降显著,阻尼动力吸振器对轴系的纵向减振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中空轴系内部空间安装吸振器,既不占用多余的空间,又能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可以作为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减振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动力吸振器对单自由度隔振系统吸振的导纳功率流理论模型,以主振系在整个吸振频带消耗的净功率为控制目标,通过数值仿真对动力吸振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单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的加入对隔振系统共振区的振动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动力吸振器各结构参数中阻尼比、调谐比对隔振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飞轮产品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微振动的主要因素是由动平衡量引起的,在飞轮转速范围内存在转子固有频率和不平衡激励频率相等的情况,即引发共振,利用振动测试技术,选择时域分析和频谱分析2种方法相结合,找到引发共振的频率,在其所对应的转速下进行动平衡调整,可以有效降低飞轮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动平衡量值和振动量的变化量,提高动平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用于管道减振的新型动力吸振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管路系统减振的弹簧片式动力吸振器。该吸振器在结构上采用螺栓与管路进行连接,采用弹簧片-质量块构成弹簧-质量系统对振动进行吸收,具有结构简单、调频和安装方便的优点。对动力吸振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并进行了参数选择,建立管路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安装减振器前后系统的谐响应,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将共振频率下的振动降低了90%以上,与相同质量大小的质量块的减振效果的比较表明,吸振器的减振效果明显优于质量块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转子动力学及振动传递路径理论,提出一种研究高速高压轴向柱塞泵振动产生及传递的新思路。以轴向柱塞泵旋转组件、联轴器及电机旋转组件为对象,构建泵-电机组转子系统,采用转子动力学和复杂机械系统振动传递理论研究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及声振特性演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泵-电机组干转子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间隙环流作用下泵-电机组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轴向柱塞泵机械多维振动传递机理及声振特性传播分析。预期获得的研究成果,将为揭示高速高压轴向柱塞泵振动机理,实现精准振动控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外界振动对精密离心机动平衡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精密离心机动平衡测试信号中分离出外界振动的干扰信号,分析了惯导用精密离心机动平衡测试系统的测试信号,研究了静不平衡与偶不平衡作用下转子的回转中心,分析了来自地基水平方向的外界振动及外界角振动对精密离心机动平衡测试的影响。根据动平衡测试系统噪比对外界振动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动态响应分析对机组安全运行和电网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东方300MW合缸型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在分析其固有特性基础上通过将逐步积分法的思想与传统传递矩阵法相结合并应用增量传递矩阵法数学建模方法进行了扭振响应的计算分析研究,以此来反映东方300MW机组轴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被动动力吸振器偏离最优状态时抑振效果严重降低的不足,针对动刚度较低的铣削加工机床的主轴振动控制,设计了一种混合动力吸振器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该吸振器以音圈电机为作动器,以位移和速度作为状态反馈信号,直接对铣削刀具施加控制力,从而达到抑制主轴振动的目的。在分析音圈电机驱动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自由度的铣刀与主轴振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并采用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QG)最优控制方法对振动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在实际的数控雕铣机床上进行了相关的铣削主轴振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主轴切削振动,基于振动位移反馈的抑振效果优于基于振动速度反馈的抑振效果,但基于振动速度反馈能更有效地抑制高频的共振峰值,实际系统应根据振动反馈信号实时调整主动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