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动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5种模式。同时对上海和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进行了调研,并给出了政府促进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动因、模式和发展趋势,论证了滨海新区利用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可行性,在分析滨海新区服务业投资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新区应以总部-制造基地为目标、以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为先导、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依托,有效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嫒  刘红保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44-145,195
在低碳经济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结构及其功能,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在联系,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融合化、生态化模式。并以保定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为例,提出基于低碳创新系统的保定市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外包、制造商自营和形成产业集群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利用的主要的运营模式。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商业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区域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运营模式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出台关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专项实施意见,凸显了两者融合的重要性.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是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探寻杭州在大力实施"新制造业计划"背景下,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莉 《经济与管理》2011,25(8):73-77
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也是国际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广东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方面、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方面,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方面等。研究表明,广东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美等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纵观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集群化、网络化等特征,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奇 《经济纵横》2012,(7):77-79
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是由这一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特征决定的,有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现阶段,这一必然性主要表现为市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需求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打破行政管理的不合理约束,实行集群融合化管理模式;引入高科技手段,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完善行业服务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信任机制,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机构或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其在现代经济特别是大都市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我们就北京的对应情况进行界定和现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浙江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三个集聚”:向三大产业带集聚、向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催生浙江经济“加速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之间贸易的深入发展,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向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集聚日益增长。本文以广州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的集聚进行了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其结论认为:在理论上控制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集聚的参数主要有中间服务与最终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二者的边际产品以及中间服务的供应价格等;由于现阶段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在城市之间的贸易程度尚较低,因此它们和制造业中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既有集聚式分布又存在分散式布局模式,现代中国大都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企业的区位主要以集聚式布局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新链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华  张慧  张妍 《技术经济》2008,27(7):29-32
相对于消费者服务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它能够有效推动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创新链中各构成要素的创新作用及相关环节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却十分滞后,这已成为国家创新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本文认为应从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3.
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内部结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回顾了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历程、分析了广州市区第三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视角,本文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脉)中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变动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定量影响。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促进作用仍在延续。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解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变量,而且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远平  阎小培 《经济地理》2004,24(5):614-619,637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服务业发展迅猛,并逐步成为策动经济增长、影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开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文章首先介绍了服务业发展的背景、国内研究概况与研究意义;然后从服务业内部增加值构成、就业结构和基本一非基本分析等方面归纳与比较分析了我国沿海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和广州的服务业内部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社会性服务业发展迅猛,逐步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服务行业,而分配性服务业则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其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表明服务业多样化趋势开始出现。同时归纳出三大中心城市的服务业结构特征为:北京市的服务业最具竞争优势,生产性和社会性服务业的地位最突出,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而广州市则以分配性服务业高度发达而著称。最后总结了中心城市服务业特征、趋势及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薛莲  黄永明 《经济地理》2011,31(8):1308-1312
产品内分工影响服务贸易的基本途径是服务外包;基于11个OECD国家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和服务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向 《产经评论》2013,(3):16-26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题中之义。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化进程和法治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但法治环境的作用不够显著;出口贸易和FDI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后,文章根据计量检验结果解释了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湖南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升  洪艳  詹宁 《经济地理》2011,(9):1511-1515
服务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在对湖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进行分析后,指出了湖南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区域重点与行业重点等,探讨了如何破除在观念、体制、人才、产业融合等方面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域物流不仅是21世纪全球城市区域产业升级的必然诉求,而且也是城市群产业空间组织的基石。以长三角为实证,利用统计分析和基于GIS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剖析长三角区域物流演化过程,发现: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组织现状呈现:①区域物流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城市间差异大,并呈扩大趋势;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廊道效应突出;③物流园区数量呈城镇等级梯度特征,且自成体系。城市群物流就业的区位商空间演化格局呈现:①长三角区域物流呈现"一心两团多点"向"一心两极多点"的空间演化历程;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态势趋向强劲。  相似文献   

20.
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生产性服务发展受制于需求因素。本文研究表明,世界工厂的定位使中国生产性服务缺乏有效市场需求的支撑而发展滞后。当前政府鼓励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政策应该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进而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