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下丘脑四个脑区和卵巢,子宫中孕酮对外源性(^3H)GABA与GABAA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孕酮使中枢四个脑区和子宫外源性(^3H)-GABA的结合量显著下降;2)GABAA受体拮抗剂Picrotoxin与孕酮+Picrotoixin对(^3H)-GABA结合的影响无明显差别;(3)在卵巢中孕酮对(^3H)-GABA与GABA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致惊药物红藻氨酸(kainic, K A)和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 Pic)对小白鼠下丘脑、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四个脑区3 H G A B A 和 G A B A A 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显示, K A、 Pic均能明显降低各脑区3 H G A B A和 G A B A A 受体的结合量,除 Pic 对下丘脑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或 P< 0.01)。实验结果提示: K A 和 Pic均能降低 G A B A A 受体的结合量,但是它们是通过不同的途径间接或直接地影响 G A B A 能系统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下丘脑四个脑区和卵巢、子宫中孕酮对外源性[3H]-GABA与GABAA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孕酮使中枢四个脑区和子宫中外源性[3H]-GABA的结合量显著下降;2)GABAA受体拮抗剂Picro-toxin与孕酮+Picrotoxin对[3H]-GABA结合的影响无明显差别;3)在卵巢中孕酮对[3H]-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无明显影响。这表明中枢和子宫存在的孕酮,能降低GABAA受体对外源性[3H]-GABA的结合,而且可被Picrotoxin所拮抗,提示孕酮可能通过影响GABAA的功能,发挥巴比妥样效应,并且其作用位点可能与Picrotoxin的位点靠近。  相似文献   

4.
用同位素示踪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四个不同脑区的GABA_A受体与外源性GABA结合的影响。GABA_A受体颉颃剂Picrotoxin,bicuculline,青霉素,和GABA-T抑制剂AOAA均使大脑皮层的受体结合显著增加,中枢兴奋剂戊四唑使之显著地减少。AOAA使海马的受体结合显著增加,戊四唑及安定使之显著减少。蝎毒使下丘脑的受体结合显著增加,而戊四唑使之显著减少。AOAA、蝎毒、bicuculline、picrotoxin使小脑的受体结合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乙醇对小鼠不同脑区^3H-GABA与GABAA受体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急性注射乙醇对小鼠不同脑区GABAA 受体饱和曲线以及与3HGABA 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注射乙醇30min 后,GABAA 受体饱和曲线出现大幅度上移,乙醇能明显提高3HGABA 与GABAA 受体的结合,对小脑、下丘脑、海马及大脑皮层分别提高20 % 、16 % 、30 % 、和28 % .乙醇能逆转GABAA 受体拮抗剂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 、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 等对受体结合的抑制作用,其中对Pic 作用最为显著.戊巴比妥钠(Barbiturate) 、蝇蕈醇( Muscimol) 、氨氧乙酸(Aminooxyacetic acid) 在乙醇作用下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受体的结合量.巴氯芬(Baclofen) 对GABAA 受体的结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说明乙醇能通过提高GABA 与GABAA 受体的结合,实现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热应激对小鼠大脑皮质GABA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方法和小鼠经受急性热应激致肛温达42℃时的热应激模型,研究了小鼠大脑皮层中两类GABA受体亚型(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结合能力变化,以及氯丙嗪对GABA受体的影响.通过Scatchard作图分析表明:1)急性热应激组小鼠大脑皮层GABAA受体Bmax值明显上调,而GABAB受体Bmax值则明显下调;2)氯丙嗪组小鼠大脑皮层GABAA受体增多出现上调现象,而GABAB受体则为下调;3)氯丙嗪热应激组小鼠大脑皮层的两类受体增多出现上调现象,且肛温明显低于42℃.这些结果揭示:GABA受体可能参予了热应激的调节过程,且两类不同受体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氯丙嗪也可能通过GABA受体的介导,在改善热应激损伤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 ,研究了孕烯醇酮 (Pe)和孕烯醇酮硫酸盐 (Pes)对小鼠不同脑区3H GABA与GABAB 受体结合的影响 .结果显示 ,Pe对小鼠下丘脑、大脑皮层、海马、小脑GABAB 受体的结合均有抑制效应 ,且能被GABAB 受体激动剂巴氯芬 (Bac)所阻断并翻转 .Pes对大脑皮层、海马、小脑GABAB 受体的结合有抑制作用 ,而对下丘脑则有促进作用 .Bac能阻断Pes的抑制作用 (海马除外 ) ,加强Pes的促进作用 .实验结果提示 ,Pe ,Pes对各脑区GABAB 受体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且多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了孕烯醇酮(Pe)和孕烯醇酮(Pes)对小鼠不同脑区^3H-GABA与GABAB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显示,Pe对小鼠下丘脑、大脑皮层、海马、小脑GABAB受体的结合均有抑制效应,且能被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所阻断并翻转。Pes对大脑皮层、海马、小脑GABAB受体的结合有抑制作用,而对下丘脑则有促进作用。Bac能阻断Pes的抑制作用(海马除外),加强Pes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提示,Pe,Pes对各脑区GABAB受体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且多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衰老性学习记忆障碍与脑内突触穿孔出现频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月、6月和18月龄小鼠。分别用Y-迷宫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模观测小鼠学习和记力的变化,然后制备大脑皮层感针对驱和海马CA3区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拍摄GrayⅠ型突触照片,统计各组两脑区突触穿孔出现频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和动物行为观察,研究了致惊药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ic)、青霉素(Penicillin,PG)、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对小白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三脑区3H-GABA与GABAA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显示,Pic、PG、KA均能明显降低各脑区3H-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量,除PG对海马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抑制效应PG强于Pic和KA.实验结果提示:Pic、PG、KA的致惊作用均可以通过降低GABAA受体的结合量而实现,但它们影响GABA能系统活动的途径及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GABA与GABA受体及其在运动中变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GABA受体主要有GABAA、GABAB和GABAC3类,GABAB为代谢性受体,其它为离子型受体。GABA受体在脑缺血缺氧性疾病起重要作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乙醇对小鼠全脑GABA及其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通过测定腹腔注射乙醇的 C-57小鼠全脑游离 GABA 浓度和~3HGABA 与脑膜受体的结合,来研究乙醇对小鼠全脑 GABA 递质系统的作用。乙醇腹腔注射30分钟后小鼠脑内游离 GABA 浓度没有显著变化,而~3H-GABA 和小鼠脑膜 GABA_A 受体的高亲和性结合位点的增加,低亲和性位点结合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月经性癫痫中,雌激素对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γ-amiobutyric acid,GABA)和P38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促癫痫发作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去卵巢(ovaiectomized,OVX)SD大鼠,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及戊四唑(petylenetetrazole,PTZ)致病,诱发大鼠癫痫发作,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背侧海马不同脑区GABA和P38的免疫反应产物进行观察。结果:(1)GAB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对照组(OVX NS PTZ)与空白对照组(OVX NS NS)相比及实验给药组(OVX E2 PTZ)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背侧海马门区内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性减少。(2)P38免疫反应产物的观察:其免疫反应产物呈特征性点状或颗粒状。在CA1区始层和辐射层、CA3区透明层,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实验给药组比实验对照组免疫反应增强。在齿状回分子层,3组的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雌激素使海马门区GABA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GABA对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增强了癫痫发作的敏感性。雌激素可使背侧海马CA1区始层和辐射层、CA3区透明层P38的表达增加(即使该区的突触密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海马内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使海马内的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at NMDA receptor.   总被引:113,自引:0,他引:113  
A complementary DNA encoding the rat NMDA receptor has been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single protein encoded by the cDNA forms a receptor-channel complex that has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NMDA receptor. This protein has a significant sequence similarity to the AMPA/kainate receptors and contains four putative transmembrane segments following a large extracellular domain. The NMDA receptor messenger RNA is expressed in neuronal cells throughout the brain reg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hippocampus, cerebral cortex and cerebel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