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五苓散君药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君药之我见高天旭(河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郑州450003)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五苓散为仲景《伤寒论》治疗水逆证(太阳膀胱蓄水证)之名方,方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物组成,以“令”水行,故以之为名。但本方以何药为君,则众...  相似文献   

2.
《方剂学》将五苓散归类于祛湿剂中利水渗湿剂的子目录中,认为其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将其功用归结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以治疗膀胱蓄水证。《伤寒论》中亦将五苓散证之病机归结为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言其功用为通阳化气、利水解表。文章就五苓散方证之病机、方药组成及煎服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五苓散方证病位并非膀胱,乃定位于脾,认为其功用亦并非解表,并将其煎服法中的白饮作为主药,得出其功用为祛湿邪、通水道、生津液的新解。故此,凡津液亏损、水道不通、湿邪内蕴之诸证,皆可以此方治之,扩大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五苓散加味临床治例张予红杨珂张小平(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453000;新乡市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主题词五苓散/治疗应用疝气/中医药疗法耳聋/中医药疗法五苓散是《伤寒论》中治疗膀胱气化不行,饮停膀胱的有效方剂。诸药相合,共凑通阳化气行水之功...  相似文献   

4.
五苓散方出《伤寒论》,是仲景为治疗太阳病蓄水证所设。《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它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完整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有效地指导了各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所以《伤寒论》的法和方,不仅应用于热病,更广泛应用于杂病。五苓散方就不局限于在外感热病中应用,它也是杂病常用方剂。五苓散方剂组成: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散表邪,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经病蓄水证之方剂,笔者以此方加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五苓散所主之证既非脱水,也不仅是下焦膀胱蓄水和单纯的胃脘停饮。五苓散的适应证涉及胃肠之"游溢精气"功能、脾的升清布散水津功能、肺的输布肃降功能以及三焦水道的通调功能。五苓散可健运中焦、助脾散精、促进肺的布散,使津液得以濡润;并通利三焦水道,排出停滞废水,使其能够下输于膀胱。故五苓散对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具有促进与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伤寒论》中的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共5味中药组成)是治疗小便不利的著名方剂。李赛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五苓散的基础上,以薏苡仁代替猪苓,并加乌药、黄芪、熟附子,即自拟加味五苓散,加强了补气健脾及温阳利水之功,用于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且证属下焦虚寒、水湿内停的蓄水证患者,疗效显著。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应用可为临床治疗以小便不利为主诉且属虚寒型蓄水证者提供辨治参考。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证病机及主药新解向国友成都中医学校五苓散源于《伤寒论》,主治太阳经腑同病的膀胱蓄水证。《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痰饮咳嗽病。尽管二者病证不同,但病机相同,故用五苓散异病同治。1传统病机及主药的学术观点1.1五苓散证病机观点五苓散证病机历代多数医家均认...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剂。现代临床运用本方除治疗小便不利之"尿闭"外,也用于小便频数之"尿频"证,皆收良效。本文从五苓散的方证特征、病机等出发,探讨五苓散对小便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五苓散证的病机病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膀胱蓄水”仅是五苓散证病机的一个方面,并结合《黄帝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原文分析,指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医者临床治疗皮肤病,凡符合此病机病位,均可尝试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五苓散临床新用浅探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736202)张天晖五苓散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组成。原书71、72、74、131、161条诸条中均有五苓散之论述,概括归纳主治膀胱蓄水、痰饮、霍乱、黄疸等杂症。后世医家将...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五苓散加味治疗泌尿系感染,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泌尿系感染属于祖国医学的淋病,闭范畴。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太阳腑证,蓄水证的有效方剂。使用本方重在化气行水,无论有无表证,只要是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内停,小便不利者,即可应用。 张某,男,54岁,干部。初诊:1991年12月22日。1991年12月初,因外感发热、恶寒、体痛,并发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食欲不振,脉浮紧,舌质红,苔薄白。尿检:蛋白  相似文献   

13.
肾气丸证候中既有"小便不畅",又有"小便反多",其皆因肾气虚而导致。肾气虚,气化不行,津液不布,溺门不开,而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摄水和制约偏渗之津液,故有小便反多这一相反的临床表现。由于足少阴肾与足太阳膀胱具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共同参与水液的代谢,故依据肾气丸证肾气亏虚的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探讨五苓散证"小便不利"的两种内涵,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之"小便不利"亦当包含小便难出与小便频数。膀胱之气化源于肾气的蒸腾,气化正常,则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与代谢,故小便正常。若气化失职,则为"阖而不出"和"开而不藏"之证。故五苓散证不仅仅是蓄水证,也可以出现尿崩证,病机总归是饮停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治当通阳化气行水,使蓄水证溺通,尿崩证崩止。  相似文献   

14.
刘日辉 《中国乡村医生》2005,7(10):9-9,F003
五苓散出自于仲景《伤寒论》一书。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物组成。是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而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引起膀胱气化失常,小便不利而成蓄水病证。其治之之法,当急利其小便,兼以化气解表,方中重用泽泻,直达膀胱以渗湿利水,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佳.五苓散是治疗下焦蓄水证的经典方剂,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效.通过总结概括DN的病因病机,归纳分析近年来五苓散治疗该病的调节水代谢平衡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本为《伤寒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的主方。笔者于临证中,不拘成法,衰治病必求其本之者,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以五苓散为主方,治疗小儿泻泄,累见奇效。  相似文献   

17.
小议五苓散     
五苓散为著名经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名著《伤寒论》,五苓散由猪苓三分,泽泻一两三分,白术三分,茯苓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五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之功,兼以解表。《伤寒论》主治太阳蓄水证,《金匮要略》主治下焦饮逆,膀胱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等病证。根据仲景原文可以看出,五苓散证是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证,其因  相似文献   

18.
肾病的临床表现多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剂可分为以下几类:(1)发表利尿剂,方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2)和枢利尿剂,方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3)温里利尿剂,方如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肾气丸等。可见,从青龙汤证、五苓散证,再到真武汤证,是一个正气不断损耗,表邪入里的过程,是一个从太阳寒水气化不利向少阴君火气化不及转化的过程。以六经气化的思维模式来归纳小便不利的证治,执简驭繁,可以提高肾病水肿的临床辨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伤寒杂病论》五苓散的方证特征、病机、功效、配伍进行探讨。认为五苓散的方证特征是蓄水与脱水并存;表里证不解的病机均缘于气不化水;五苓散通过化气利水作用调节水液代谢,不仅可治疗蓄水与脱水并存的里证,且可解除水液不能外应皮毛作汗的表证;五苓散中白术的应用在于恢复脾气散精的功能,生津止渴。  相似文献   

20.
小便不利是五苓散的一个临床表现,五苓散既可治蓄水证的小便不利亦可治尿崩症的小便不利.临床上,通过加减,五苓散能治疗多种证型的小便不利;五苓散在现代的临床应用范围也甚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