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全面了解各类供水的水质卫生状况,找出提高水质的办法。[方法]对枣庄市2003~2008年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及提供的水样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8年合计检测生活饮用水水样2304份,合格率为50.13%。水样合格率,城市集中式供水为53.67%,二次供水为53.01%,小型农村集中式供水为44.56%(P0.05);丰水期为53.39%,枯水期为46.88%(P0.01);水源水为56.55%,出厂水为53.95%,末梢水为48.45%(P0.05)。检测项目中,感官指标、细菌学指标、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6.05%、75.56%、52.86%、85.16%;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余氯、大肠菌群、总硬度、硫酸盐,合格率分别为79.04%、78.56%、86.91%、54.04%、66.93%。[结论]枣庄市生活饮用水总体合格率较低,影响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水总硬度、硫酸盐含量偏高,小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缺乏水质消毒设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在绵阳市农村抽取部分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其水质情况进行卫生调查。[结果]调查136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检验水样544件,合格水样211份,合格率为38.78%;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7.43%、30.15%;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49.08%、70.96%和70.40%,其他指标的合格率均在95%以上。水源类型为地下水者占73.53%,地表水占26.47%;饮用水完全处理的占总数的29.41%,仅消毒处理的占50%,仅沉淀过滤处理的占13.97%,未经任何处理直接供水的占6.62%。[结论]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消毒设备闲置不用现象普遍,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污染严重,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和定期水质消毒。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和水质合格率,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地理、人口等分布情况,确定19个市、县作为调查点,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源污染情况、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等调查;依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对水质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集中式供水单位303家、分散式供水单位189家;检测水样984份,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606份、分散式供水水样378份;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二级水为40.96%,三级水为58.03%。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水源污染较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广西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中桂林市10个县(区)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月或8月)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检测指标为水质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农村供水类型、取水方式和水源类型及其覆盖人口进行调查。结果桂林市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78.83%,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27.81%。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水平低下,枯水期、丰水期水质综合合格率仅分别为23.80%和20.54%,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也仅分别为26.20%和21.90%。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27.18%和27.85%,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则分别为31.85%和33.64%;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低至15.70%和18.02%。结论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受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1年淄博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淄博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掌握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3~8月对淄博市9区县160个村的所有村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水质检测。[结果]检测各种水样640份,合格403份,合格率为62.97%。水样合格率,枯水期为66.56%,丰水期为59.38%(P>0.05);出厂水为70.31%,末梢水为55.63%(P<0.01)。水质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4.69%、87.50%、73.28%。[结论]淄博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隐患较多,其中微生物污染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南平市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采样检测,并分析其卫生状况,为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2014福建省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闽卫办疾控发明电[2014]190号)采集部分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样,对其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水质检验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水质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0.5%,出厂水合格率为62.0%,未梢水合率为16.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63.2%,总合格率为52.3%。不合格项目指标主要为总大肠菌群41.4%,游离余氯39.5%,菌落总数35.9%,耐热大肠菌群7.0%。结论南平市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低,游离余氯和微生物不合格为主因[1]。  相似文献   

7.
2009年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方法于2009年3月随机抽取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84个,分散式供水单位57个,采集其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检验、评价。结果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现有集中式供水单位430个,覆盖人口47.3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8.72%。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42.22%(95/225),其中,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1.67%(70/168)、43.86%(25/57)。水质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合格率分别为53.78%、65.78%、86.22%、88.44%。结论梧州市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防护、卫生管理、水质消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掌握颍东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原则选择集中式、分散式监测点,进行现场调查和水质检验分析。结果颍东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占70.99%。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44.00%,丰水期合格率低于枯水期合格率。结论颍东区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和氟化物是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聊城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饮用水水质情况,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在聊城市所辖8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13个供水监测点进行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检测。113处监测点均为地下水,水源为深井水的占83.18%,均未进行消毒处理。[结果]枯水期、丰水期各检测出厂水、末梢水113份,水样合格率枯水期为22.12%,丰水期为20.35%(P0.05)。检测项目中,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合格率,出厂水、末梢水均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P0.05);氟化物合格率浅井水高于深井水(P0.05)。[结论]聊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差,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龙岩市农村饮用水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状况,为政府制订农村饮用水改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龙岩市农村饮用水监测点现场调查资料及其水质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检测水源水1 654份,合格率为91.78%。其中,集中式供水为99.28%,分散式给水为88.02%(P0.01);地表水为98.8%,地下水为99.67%(P0.05)。检测末梢水水样1 654份,合格率为7.68%。其中,乡级水厂为39.13%,村级水厂为13.33%,分散式给水水样为0.00%(P0.01)。不合格指标,水源水主要是铁、锌、锰、pH,不合格率分别为1.27%、0.85%、0.97%、1.51%;末梢水主要是毒理学指标中的氟化物(不合格率为0.48%),理化指标中的铁、锰(不合格率分别为1.27%和0.97%)和pH(2.48%),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不合格率分别为10.28%和40.63%),游离余氯合格率为7.98%。[结论]龙岩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差,分散式供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郭琼芬  魏跃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19-2120
目的调查和分析云南省华宁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及安全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全县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进行现状调查、统计与评估。结果华宁县集中供水水质明显好于农村饮用水;其感观和一般指标(浑浊度、游离余氯、肉眼可见物、氨氮)、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属指标(铁、锰)合格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只有浑浊度和氨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水源防护、监测、管理是保证饮水安全的主要措施;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多因素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建国 《职业与健康》2011,27(3):320-322
目的了解海安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50家农村饮用水供水单位的水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对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水样采集、保存、检测和评价。结果全县50家农村供水单位共有深井112口,98.2%的深井安装了水质持续消毒设施,7.1%的深井配备有除铁设施。共采集水样216份,合格率为20.37%,其中,出厂水合格率为16.00%,末梢水合格率为24.14%。结论海安县农村饮用水水样总体合格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魏彩梅  李蓓  张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94-1895
目的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给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商南县农村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20个监测点共采集水样80份,合格率为16.25%,枯水期合格率为32.50%,丰水期合格率为0;出厂水、末捎水合格率分别为15%、17.50%;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学指标。结论商南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质量差,存在健康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赵淮民  张卫星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05-1506
目的了解安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与卫生状况,为政府部门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安阳县农村居民饮水方式,依据安阳县农村人口分布,随机抽取6个乡镇,以该6个乡镇共有的12处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水质调查点,该工程周边随机抽取3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照丰水期、枯水期一年采2次样,连续采2年,水样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结果评价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结果饮水安全工程监测48份,合格35份,合格率72.9%;分散式供水监测120份,合格37份,合格率30.8%。不合格项目有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论安阳县农村饮水卫生状况较差,农村饮水以分散式供水工程为主,应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落实饮水安全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孙爱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60-1261
目的了解汤阴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1]的规定进行样品采集、保存,随机采取汤阴县10个乡镇227个监测点共227份水样进行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及消毒指标检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限值进行评价,微生物指标、总硬度超标比较严重,消毒指标中游离余氯均未检出。结论汤阴县所检测227份水样,存在浅层水质超标、河流两岸污染严重、水质消毒不到位的情况,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农村居民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双流县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双流县集中式供水、农村分散式供水和灾民安置点的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管网水,部分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井水进行水质检测,并与地震前和地震恢复期的水质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地震后,双流县集中式供水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分散式供水设施被破坏,部分水质恶化。集中式供水的管网水、出厂水与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井水合格率,震后初期分别为91.30%、81.16%、44.56%,地震前分别为95.12%、75.00%、49.18%(P0.05);震后恢复期分别为92.44%、81.82%、51.06%,与地震前无明显变化(P0.05)。水质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铁、锰、余氯,合格率分别为87.37%、90.78%、93.40%、98.86%、96.36%、93.75%、98.61%、96.93%。[结论]汶川大地震后双流县饮用水水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莒县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高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抽取莒县农村部分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结果]2009~2010年合计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样200份,合格率为48.00%。水样合格率,2009年为47.00%,2010年为49.00%(P>0.01);集中式供水为55.00%,分散式供水为20.00%(P<0.01);枯水期、丰水期水样的合格率分别为60.00%、39.00%(P<0.05)。检测指标中,浑浊度、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氮、耗氧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99.00%、96.00%、79.00%、99.50%、98.50%、97.50%、98.50%、49.00%、56.50%。[结论]莒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主要是受到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潍坊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进一步做好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方法]2006年3~5月,对潍坊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状况进行普查和水质抽样检测。[结果]全市农村人口603.78万人,饮水不安全的占47.72%;4项供水指标不达标的372.11万人(占61.63%),其中水质不达标的占78.56%,水量不达标的占7.55%,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占8.74%,保证率不达标的占5.15%。抽查680个集中式供水工程,67.79%无净水设备直接供水。抽检水样2416份,合格率为47.19%。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68.2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8.94%(P〈0.01);地下水合格率为59.67%,地表水合格率为26.56%(P〈O.01);深层地下水合格率为74.06%,浅层地下水合格率为48.34%(P〈0.01)。抽检水样细菌总数、色度、浑浊度、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氯化物超标率分别为26.49%、21.48%、16.68%、15.60%、15.36%、15.12%、12.29%。[结论]潍坊市农村饮用不安全水人口较多,水质检测合格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闫文  王长勇 《预防医学论坛》2011,(9):803-804,869
[目的]了解泰安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0年对泰安市辖区内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卫生学调查,并于丰水期抽取6个县(市、区)集中式供水点的末梢水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结果]调查的2 061家农村集中式供水点(厂)中,建有专门房屋的占64.06%;完全处理的占3.45%,只进行消毒处理的占0.24%,无处理措施的占96.31%;均未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均无水质化验室。检测481份水样,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占23.08%。水样合格率,泰山区为36.96%,岱岳区为38.46%,新泰市为10.53%,肥城市为25.86%,宁阳县为13.04%,东平县为27.63%(P<0.01)。检测指标中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硝酸盐、总硬度,合格率分别为39.50%、51.14%、83.58%、71.31%、87.53%;5份氟化物超标。[结论]泰安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较多的卫生问题,多数受到微生物污染,水质合格率不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3年来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情况,为预防控制水性疾病提供可靠依据,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3年来分别采集的3种供水方式的枯、丰水期水样,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微生物指标、消毒指标28项和20项进行测定。结果共监测县乡集中式供水124件、农村分散式供水76件、"十一五"农村集中式供水162件,综合指标合格率分别为29.0%、19.7%、21.6%。超标率较高的是细菌学指标和消毒指标,分散式供水受污染严重。结论该县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状况存在隐患,水源保护差,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须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扩大饮水安全宣传,保证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