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艳  郑意楠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80-2481,2483
目的观察单纯蓝光、蓝光联合茵栀黄、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讨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蓝光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黄疸新生儿424例,随机分为蓝光(A组)、蓝光联合茵栀黄(B组)、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C组),观察3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经皮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8.8±3.1)d、(6.6±2.6)d、(4.3±2.2)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0,P<0.01);其中B组和C组黄疸消退时间较A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黄疸消退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A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加强蓝光治疗的退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行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退黄治疗,观察组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退黄治疗,比较2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值下降情况、黄疸消退时间、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明显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3.
张正国 《大家健康》2013,(13):106-107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7例,对照组予新生儿黄疸常规治疗和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四种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组30例,A组予蓝光照射治疗,B组予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D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评定四组治疗疗效,并检测相关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C组、D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90.00%显著高于A组、B组60.00%、66.67%.四组治疗前各项血清胆红素、心肌酶谱及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血清胆红素、心肌酶谱及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B组、D组、C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红素(DBIL)水平依次显著降低,以C组降低最显著,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且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A组、B组.结论 :在蓝光照射、茵栀黄口服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水平,提高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联合采用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黄疸消退时间。结果经治疗,两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90名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后检测患儿黄疸指数,治疗前、后血胆红素TBIL和DBIL水平以及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结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儿黄疸指数、血胆红素以及减少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 将经皮胆红素≥226μmol/L的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连服4 d.观察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1 d后经皮胆红素开始下降,对照组2 d后开始下降,同一天两组值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茵栀黄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口服鲁米那、碱化血液、控制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注射液2 mL.kg-1加入50 g.L-1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1片,口服,每日2次,连用5 d;治疗前后抽取股静脉血查血清胆红素,并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5天2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降至102μmol.L-1以下所需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王小红 《吉林医学》2012,33(23):5025-5026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茵栀黄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输液、肝酶诱导剂和蓝光治疗;茵栀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值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62例,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对照组患儿58例,给予单纯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 d、7 d胆红素降低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3 d、7 d经皮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降低胆红素的效果优于单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采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新生儿科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蓝光治疗的同时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和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范晓鋆  陈伟 《安徽医学》2015,36(6):693-694
目的:评价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的意义及早期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黄疸动态监测,将动态监测中发现胆红素超标的患儿随机分成蓝光治疗组、蓝光辅助茵栀黄治疗组、蓝光辅助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及胆红素值的下降程度,客观评定新生儿早期黄疸监测的临床意义及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黄疸峰值、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单一蓝光治疗相比,蓝光治疗辅助茵栀黄或妈咪爱均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值。结论动态监测黄疸可尽早发现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联合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杏桃  彭德峰 《吉林医学》2013,34(11):2004-2006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片、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持续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40例,随机分为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组(A组)、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组(B组)、持续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组(C组);观察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B组、C组三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两组的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优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C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优于单纯四联活菌片治疗;四联活菌片联合多次间断蓝光照射或持续蓝光照射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故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华北石油总医院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胆红素上升快或水平高者给予纠酸、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滴注,对症及支持治疗,如供氧、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灌肠、茵栀黄口服。两组治疗前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应用经皮胆红素监测仪监测每日胆红素变化,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102μmol/L的天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102μmol/L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2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10例(35.72%),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102μmol/L的天数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均给予蓝光光疗、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口服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0.5 g温水冲服,3次/d,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0.5 g,温水冲服,3次/d,茵栀黄口服液5 mL,口服,3次/d。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光疗总时间、光疗总费用、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前2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8.78±23.43)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06.89±22.39)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35.41±28.66)μmol/L、(123.31±27.77)μmol/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1/25),对照组为24.00%(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总时间、光疗总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茵栀黄口服液,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光疗费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大伟 《四川医学》2011,32(7):1111-1112
目的观察思连康联合茵栀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56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采用苯巴比妥药物治疗;治疗组78例,给予思连康联合茵栀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胆红素下降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联合茵栀黄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快,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胡芝玲 《当代医学》2022,28(6):22-24
目的 探究新生儿黄疸临床接受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前1 d,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BIL、γ-GT、AKP以及FF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光疗联合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