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端粒酶的调节基因TRAP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RAP在58例皮肤鳞癌、15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TRAP在皮肤鳞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1),在高、中、低三组不同分化的皮肤鳞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分化鳞癌与中分化鳞癌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分化鳞癌分别与高分化鳞癌和中分化鳞癌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AP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皮肤鳞癌的发病有关,也与皮肤鳞癌的分化程度、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某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Survivin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以P<0.05作为显著性界限。结果 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33例表达阳性,仅2例阴性表达,阳性率占94.29%,在20例正常皮肤中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20ctn (p120连环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在3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p120ctn细胞膜着色,呈线状强表达.BCC中细胞膜表达较弱,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p120ctn异常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仪声  姚敏 《九江医学》1997,12(2):74-75,87
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基底细胞癌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与SP法及HE染色,在原位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P^53蛋白的积聚,共计52例。结果:皮肤基底细胞癌中,PCNA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分化型基底细胞中PCNA〉50%者占4/22;未分化型占13/3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teinyl leukotrienere ceptor,CysLTR)在不同表皮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脂溢性角化病各15例,正常皮肤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细胞中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P〈0.05),而在Bowen病及脂溢性角化病与正常皮肤近似(P〉0.05)。半胱氨酰白三烯两型受体在同一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的高表达可能在表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基底细胞癌组织中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基底细胞癌和2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70.0%)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12.0%)(P=0.000);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60.0%)低于正常皮肤组织(92.0%)(P=0.014),PTEN蛋白的表达与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相关(P<0.05).结论: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和PTEN蛋白的低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B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BBC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结果:COX-2、MMP-9在BB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40/59)和62.7%(37/59),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4/20)、15.0%(3/20);基底细胞癌中COX-2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和MMP-9在BCC中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参与基底细胞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明胶酶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BCC、30例SCC组织石蜡标本中明胶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明胶酶的表达在SCC...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D13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取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标本32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的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分析CD133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CD133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与CD133表达水平有关;临床分期Ⅲ~Ⅳ和CD133高表达是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80个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较高,其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且CD133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桂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12-113,153
目的探讨CyclinE、p27、p5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E、p27、p53,分析三者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yclinE、p5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P〈0.05);p2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皮肤,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P〈0.05);CyclinE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与p2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yclinE、p5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p27表达下调,三者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中HB-EGF 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HB-EGF表达于基底层(100.0%),基底上层仅有少量表达(12.5%);在癌旁组织中,HB-EGF不仅位于基底层(100.0%),且在基底上层也有表达(91.7%);在鳞状细胞癌皮损中,全层几乎无HB-EGF的表达(8.3%)。结论:HB-EGF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基底层中的HB-EGF对保持这表皮形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受体)在人正常皮肤与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T-PCR检测人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B2受体在蛋白和mRNA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CB2受体在人正常皮肤和鳞状细胞癌均有表达;皮肤鳞状细胞癌与正常皮肤表达CB2的强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中CB2受体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升高,皮肤鳞状细胞癌CB2受体表达强度明显大于正常皮肤,提示CB2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NES1基因的分泌蛋白(human kallikrein 10,hk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从蛋白水平上研究NES1在B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k10在31例眼睑BCC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表型之间的关系,采用Image-Pro Plus5.0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扫描,定量分析hk10在不同组眼睑BCC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k10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呈棕黄色。在正常眼睑上皮组织中,hk10主要分布在上皮各层的鳞状上皮细胞胞浆中,靠近基底细胞层表达稍强;BCC原发组与BCC复发组在平均光密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累积光密度(IOD)上,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C原发组具有较强的表达。结论:hk10在正常眼睑上皮组织中高表达,在眼睑基底细胞癌(BCC)中,hk10明显表达下调;NES1阳性表达细胞的减少,可能在眼睑BCC的复发中起一定作用;NES1作为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其可以作为眼睑BCC的肿瘤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磷酸化STAT3和p53基因在表皮肿瘤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stat3磷酸化(P-stat3)和p53基因表达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皮肤鳞状细胞癌(SCC)30例、基底细胞癌(BCC)、皮肤脂溢性角化(SK)和正常皮肤各20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中P-stat3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皮肤和皮肤SK相比,P-stat3在皮肤SCC、BCC中呈明显的上调表达(P<0.001),皮肤SCC中 P-stat3的表达强度又明显地高于BCC(P<0.05);②P-stat3在皮肤SCC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③正常皮肤和皮肤SK无p53的表达,皮肤SCC和BCC中p53表达明显上调(P<0.001),且在皮肤SCC中P53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无关,与肿瘤是否位于暴露部位有关(P<0.05).④皮肤SCC中,P-stat3和p53的阳性表达强度具有正相关性,rs=0.641,P<0.05.结论:①P-stat3级联分子的表达异常可能在表皮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②stat3的过度活化可能与皮肤SCC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③p53基因可能与stat3共同参与皮肤SCC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毛越苹  段朝晖  曾凡钦  林宝珠 《医学争鸣》2006,27(18):1720-1722
目的:了解表皮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脂溢性角化病(SK)15例,皮肤原位癌(BD)15例,基底细胞上皮瘤(BCE)20例,鳞癌(SCC)20例及正常组织5例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所检测的各种组织标本均有COX-2的表达,分别为SCC 95.0%,BD 73.3%,SK 46.6%,BCE 68.0%,表达强度以SCC最为显著.VEGF在SCC(85.0%),BD(60.0%),SK(53.3%)的表达阳性率较高,而在正常组织和BCE(13.3%)中基本不表达.SCC COX-2表达阳性者其VEGF表达的阳性率较COX-2表达阴性者高(P<0.05).结论:表皮肿瘤存在COX-2的过表达;VEGF表达与否与组织细胞的性质无关;VEGF的表达与COX-2的过表达有关,COX-2可能与VEGF发挥协同作用,促进SCC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
(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 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
(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Bowen病及Ⅰ~Ⅱ级SCC
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 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
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X-2和Suvrivin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本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10年12月保存的基底细胞癌标本100例,所有眼睑基底细胞癌肿瘤组织均经病理科检查确诊.同时搜集同期100例正常眼睑部组织,正常对照组100例均为单侧,均来自眼睑松弛症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8.
水通道蛋白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临床取胃癌组织标本应用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QP4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4主要分布在正常胃底及胃体的壁细胞及主细胞的基底侧,细胞浆中表达较低,而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则表达缺失.结论:AQP4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较高,而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角蛋白16 和17(K16、K17)在部分表皮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16、K17在正常皮肤、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皮角、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K16、K17 在正常皮肤表皮各层呈阴性表达;在脂溢性角化病表皮各层中除了角质层外大多呈阳性表达;在日光性角化病表皮K16 均不表达,K17 除了角质层外在其他各层也不表达;K16 在皮角表皮棘层呈强阳性表达,但在其他各层均呈阴性表达,K17 在皮角表皮各层基本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基底细胞癌中,K16、K17除了在棘层呈弱阳性表达外,在其他各层均呈阴性表达;在鳞状细胞癌中,K16 在基底层呈阴性表达,但在其他各层及K17 在表皮全层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K16 除基底层外在肿瘤表皮其他各层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17 在表皮各层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K16、K17的表达状况可为表皮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