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例痊愈,3例明显减轻(其中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基本缓解,1例有间歇性可忍痛)。出院后随访2~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MVD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缺点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5例行PBC治疗(PBC组),15例行MVD治疗(MVD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和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2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PBC组住院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PBC)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MVD组67例和PBC组77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因素、术后疗效及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时长等数据。结果:PBC组患者年龄大于MVD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PBC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MVD(P<0.05)。2组手术并发症存在差异,MVD组眩晕发生率为60.0%,明显高于PBC组(P<0.05);PBC组面部麻木(52.6%)、咀嚼肌无力(40.2%)和疱疹(7.7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VD组(P<0.05)。PBC组的手术时长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MVD组(P<0.05)。结论:PBC和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总体疗效相似,并发症存在差异,老年患者更适合选择PBC治疗。  相似文献   

5.
杨超  张恒  柯春龙  叶小帆  刘金龙 《新医学》2010,41(10):652-65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同一个术者用MVD连续治疗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找到责任血管并成功实施MVD,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属支21例,打开气房6例,骨瓣复位26例。术后发热5例,伤口疼痛7例。术后三叉神经痛立即消失33例,显著减轻3例,1周内明显减轻1例。随访无需用药35例(95%),用卡马西平控制满意2例,未见复发病例。结论:MVD是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疼痛的变化,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随访。结果疗效:优53例(88.3%),良好5例(6%),差2例(3%),优良率为96.6%。面部感觉减退者35例,均在治疗后2周内有所好转。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复发。结论重视术前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对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3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结果35例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33例(94.29%),术后面部麻木4例(11.43%)、脑脊液漏1例(2.86%)、一过性听力下降1例(2.86%)。住院时间6~14(9.8±2.5)d。治愈30例,显效和有效分别为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复发1例,行针对性治疗后治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三叉神经痛MVD中打开硬脑膜后,应用硬性30°角观察内镜,在桥小脑区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找到责任血管。结果术中发现压迫血管小脑上动脉5例,小脑前下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1例,小脑上、下动脉3例,合并静脉压迫2例。其中2例显微镜下遗漏,在神经内镜下发现。随访3~15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0例,2例明显好转,1例行感觉根切断后,面部麻木,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MVD中在显微镜下神经内镜辅助操作,可全方位观察神经、脑干及血管的关系,不易遗漏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复法,便于术中操作,减少对脑干、神经的牵拉及周围血管的骚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围术期护理要点及并发症护理。方法:总结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17例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护理要点,积极治疗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平均住院19 d;出现术后并发症8例,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结论:围术期护理为医生及时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三叉神经痛疾病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进而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术的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们在1999年3月至2008年10月间收治的77例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7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术后发生并生症共7例(9.1%),其中胆道出血2例(2.6%),胆道逆行感染1例(1.3%),胆汁漏1例(1.3%),胆道梗阻2例(2.6%),胰腺假性囊肿1例(1.3%).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消化道吻合器操作要点以及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在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胆肠吻合(胆总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中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双侧分别采用不同温度进行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的疼痛缓解、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年时间内患有双侧原发性TN的34例病人,进行两侧不同温度的RFT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缓解、复发率、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出院时疼痛缓解均满意。出院时完全无痛病人在两温度侧分别为97.4%(70℃)及98.2%(75℃);术后1年分别为93.7%,96.7%,术后2年84.0%,92.6%,术后3年84.0%,84.9%。两温度侧分别复发4例,3例。70℃RFT侧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及角膜反射减弱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均低于75℃RFT(P<0.05),满意度优于75℃RFT(P<0.05)。结论:70℃与75℃射频热凝术均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是,70℃RFT在术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度方面均优于75℃RFT。推荐临床采用70℃RFT治疗V2、V3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经验。回顾性分析121例进展期胰腺癌行术中放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共出现6种并发症,分别为胃排空障碍8例(6.6%),出血3例(2.5%),腹腔感染2例(1.7%),胰瘘3例(2.5%),胆瘘1例(0.8%)和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0.8%)。认为对胰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实施相关预防性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选择1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功能定位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后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分别与术后7 d、术后3个月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功能定位组患者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比例(100%vs 90.77%)、1 h内完成手术比例(100%vs 87.69%)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现心血管反应比例(6.45%vs 21.54%)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3.23%)和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16.92%;复发率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疼痛缓解度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可显著提高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泌尿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中,男40例,女26例。患者平均年龄(72.9±1.3)岁。疾病类型:输尿管结石(35例,53.03%),肾结石(18例,27.27%),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13例,19.7%)。本次手术类型:皮肾镜手术8例(12.12%),输尿管镜或软镜手术58例(87.88%)。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总结临床采取的相应的处理对策以及临床经验。结果 14例发生并发症(21.21%)。其中,尿路感染6例(9.09%),尿路感染伴发热1例(1.52%),切口感染2例(3.03%),输尿管狭窄1例(3.03%),轻度肾周积液1例(1.52%);术后发生结石残留15例(22.73%),再次手术后结石残留3例(4.55%)。术后并发症均经及时抗感染和对症处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术后发生结石残留和尿路感染等为泌尿外科高龄结石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需积极防控并结合临床实际给予合理的技术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52-153
将采用急诊结肠镜检查的79例急性结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急诊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9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检查发现结直肠癌27例(34.2%),发生部位:直肠4例(5.1%),乙状结肠10例(12.7%),降结肠4例(5.1%),横结肠3例(3.8%),升结肠4例(5.1%),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1例(1.3%),结肠癌术后发现异位癌1例(1.3%)。正常黏膜像24例(30.4%),结肠息肉11例(13.9%),阑尾炎5例(6.3%),术后粘连4例(5.1%),粪石性肠梗阻1例((1.3%),肠扭转1例((1.3%),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1例((1.3%),结肠炎2例(2.5%),因耐受性差未能顺利完成检查3例(3.8%)。急诊结肠镜运用于急性肠梗阻诊治中,安全可行,能够明确梗阻部位和性质,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138例,对病人手术即刻疗效、术后中远期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总体评价。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即刻疼痛治愈率为98.6%(BNIⅠ级、Ⅱ级),在随访过程中第1、2、3、4、5年末的疼痛治愈率分别为93.5%,90.4%,84.7%,80.4%,72.9%。本组病人术后出现复视1例,咀嚼肌无力3例,口唇疱疹19例,下颌骨向健侧移位1例,在疼痛治愈的病人中100%出现面部麻木及面膜不感觉减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式,可作为身体条件较差的80岁以上老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8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做好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78例,术后3个月内疼痛消失8例,术后疼痛减轻3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7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DSA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和对照组(37例;伽马刀治疗),分析原因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DSA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左房黏液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40例原发性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脑梗死1例(2.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2.5%),频发室性早搏3例(7.5%),其中1例同时伴发房室传导阻滞、低心排综合征2例(5%),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评估、护患沟通是重要环节,全面了解术中情况、术后维持血液动力学平衡,重点观察围术期栓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左房黏液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81例患者,采用B-FFE序列定位行伽玛刀治疗。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与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愈66例(81.5%),显效8例(9.9%),有效4例(4.9%),无效3例(3.7%)。总有效率为96.3%,并发症发生率2.5%。该疗效好于采用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患者的情况(P=0.04<0.05)。结论:B-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常规定位序列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