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城市更新运动的开展,废弃地、闲置地等存量空间向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转变被认为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此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绿色绅士化为城市建设带来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逐渐成为全球学者关注的课题。文章围绕新建绿地引发的绅士化现象,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12—2023年的50篇国外文献进行分析,从绿色绅士化的表征、形成机制、影响绿色绅士化程度的绿地特征及应对策略4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因地制宜提出未来我国绿色绅士化研究应关注的问题,为我国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其周边地段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为例,调研分析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出现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及其影响。对平江路原住民(包括已搬迁的原住民)、更新后入驻的商户、游客等不同人群分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从街区社会群体结构的转变、对多元社会群体影响的差异、被置换阶层的社会空间特征3方面分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产生的社会空间影响,并对未来旧城更新规划提出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3.
雷占礼 《山西建筑》2014,(31):13-15
在梳理绅士化运动的内涵、动力机制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以包头市东河区为实证,指出了包头市东河区绅士化进程与城市更新的互动关系,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强旧城与新城的联系,促进旧城在物质、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更新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步行和骑行为主要方式的主动出行通过提高体力活动水平能够对居民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尽管城市绿道是主动出行的重要空间载体,但仍存在使用强度不均的问题。研究表明,优化建成环境能够增加居民使用绿道的时长及频率,但建成环境对绿道使用的影响尚缺乏城市尺度的广泛研究,同时忽略了地理环境的空间效应。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使用轨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绿道使用强度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圈层分异作用下,绿道使用强度呈现出四环内高-高集聚、近郊区低-低集聚的总体特征;2)影响绿道使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房价、居住区密度、历史文化资源密度、人口密度、到河流的距离、绿地率及绿道15min步行可达性,均对本地绿道使用强度具有直接效应,其中房价的影响最为突出;3)随着市民健康意识和健身需求的提高,本地人口密度和居住区密度对邻近地区具有间接溢出效应;4)大都市地区绿道建设具有绿色绅士化现象。研究结果提高了对城市尺度绿道使用的空间异质性的认知,有助于规划者优化建成环境以提高绿道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许一磊  陈晨  陈喆华 《风景园林》2022,29(10):95-101
中国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区域具备空间类型丰富、社会关系复杂以及利益主体多元等特征,其空间管治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厘清结构性绿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将其空间管治模式原型分为“自上而下主导的中心化”模式和“自下而上主导的去中心化”模式2类,进而应用“主体—工具—机制—内容”的管治分析框架,对上海市外环绿带浦东段和张家浜楔形绿地2个案例的空间管治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揭示这2种空间管治模式的优势和局限。研究发现:在当前地方政府简政放权引起的分权化、城市空间分异导致的碎片化以及利益主体分级的多元化背景下,仅靠政府、市场或者社会单方面管治结构性绿地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进一步提出“网络式”的精细化管治模式或将成为中国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空间管治的发展方向,可为相关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组织型乡村绅士化现象及机制研究——以南京不老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乡村绅士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以南京不老村为例,研究组织型乡村绅士化的现象和机制。与西方国家常见的自发乡村绅士化不同,组织型乡村绅士化表现出快速全面的空间更新、先出后进的人群替代和商业化业态植入等特征,其中政府以撬动者、统筹者和参与者的多重角色自上而下主导着绅士化进程。这种中国特色的组织型乡村绅士化来源于我国体制环境下的路径依赖、土地制度改革下的政府实践和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后工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再开发闲置与废弃土地以及大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城市更新升级和“绿色转向”。《绿色绅士化——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为环境正义而战》这一著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从绿色绅士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生成机制和缓解策略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梳理,并对西方有关绿色绅士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该著作对我国未来绿色绅士化研究的启示:(1)检验绿色绅士化内涵的本土适用性;(2)评估我国城市绿色绅士化的表现和效应;(3)关注我国绿色绅士化的过程和机制;(4)提出解决我国城市绿色绅士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商业绅士化是指低端业态被更高端业态排斥和置换的现象。城市商圈的转型升级可能带来区域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重构,从而产生商业绅士化现象,在促进内城复兴的同时,也可能对周边社区居民产生排斥、置换等负面效应。国内缺乏针对这一现象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滨江道商圈为例,结合宏观与微观尺度的分析,探究商圈对商业绅士化的影响及可能对区域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宏观层面,针对整个中心城区,判定天津各级商圈对区域商业绅士化的辐射效应及空间差异;在微观层面,针对滨江道商圈,判定商圈内的商业绅士化格局及核心区对外围区造成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1)仅有市级商圈对区域商业绅士化的影响显著,其周边区域商业绅士化程度随距商圈中心距离的增大而衰减;(2)滨江道商圈的商业绅士化程度由核心区向外围区逐渐减弱,且核心区的转型升级带动了外围区的商业绅士化发育,使得业态同质化现象显著,停车占道现象严重,居民出行路线呈现被滨江道步行街割裂的态势。滨江道商圈核心区域的持续转型升级造成了对商圈周边的辐射效应及商圈内外围居住区的溢出效应,带动了其商业绅士化的发展,其中城市增长同盟与新中产消费群体分别从供需两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地高密度城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有地下空间的共性问题:不良的物理环境和闭塞的心理环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问题:因特殊地形环境导致的点状局部开发,建设时序不一致导致不同空间的环境差异大;因公共空间的缺乏导致外部环境破碎;因出入口开敞度不高导致地下空间与地面环境关联度弱。总之需要运用地下环境地面化、室内环境室外化的基本原则,通过整合外部环境要素,开敞出入口,改善其内部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达到地下与地面环境一体化的整合状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深入以及城市转型存量发展,超大、特大城市及其他城市人口高密区域的公共空间供给不足、分布不平衡等问题逐渐突显。其中,城市中现有的绿地空间难以满足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同时由于地价使得绿地建设成本上涨也让新增公共绿地变得困难重重。纽约、伦敦等城市先后发展了以“私人空间公共化”增加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模式,近年来国内也在此领域逐步从“破墙透绿”发展到附属绿地开放共享,以提供非商业化公共绿地空间为特征。同时,私人空间公共化的典型案例在设计引导、透明度提升、共享模式创新等方面对于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由此,提出今后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应当从引入私人空间公共化政策、编制附属绿地设计与建设导引、搭建信息公开化渠道及建立长期监督与进退机制等三方面推进,使得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成为补充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的有效创新途径,成为支撑公园城市和人民城市创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绅士化的过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过程,其在发展过程中将政治、政策、经济相联系,其结果必将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城市在绅士化的过程中能否降低城市空间分异,或者是否会加大居住分异的影响,这都对于城市居住的研究带来影响,因此对于绅士化对于居住分异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对于绅士化及空间居住分异的文献,通过对以往的文献研究,总结出绅士化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最后并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欧洲和北美是当前绅士化研究的主要阵地。从城市芝加哥学派到马克思主义范式,再到多元研究视角,绅士化理论的发展与欧美城市研究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这表明绅士化与更广泛的城市空间重构紧密联系。随着比较城市研究范式的兴起,绅士化在全球范围的普适性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的1 716篇文献为基础,通过可视化分析和文献综述,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外绅士化研究的演进、共识和争议。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在政府与市场作用、国家主导地位、公众参与程度、产权制度等方面都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绅士化过程,需正确认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绅士化的形成机制,避免负面的社会空间效应,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化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促进生态福利公平 正义,亟须动态把握公园绿地与社会空间的时空关联特征和协 调水平。基于人口普查、土地利用、POI等多源数据和镇域尺 度单元,借助灰色关联、耦合协调度等方法,探究了苏州市区 2010—2020年公园绿地与社会空间关联耦合的时空特征。结 果表明:1)公园绿地配置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空间中 人口老龄化、集聚化、外来化、高社会经济属性化程度不断加 强;2)公园绿地与社会空间关联度高,公园绿地享有水平在性 别、本地与外来人口之间相对均衡,但不断趋向于青少年、老 年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及人口高度聚集区域;3)公园绿地与 社会空间高度耦合,整体协调,局部失配,形成“核心区-新 城区-扩展区-边缘区”的空间格局,并具有加剧分化趋势。以 期深化公园绿地布局理论,为优质生态产品高效供给提供科学 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绅士化研究对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绅士化是本世纪60年代城市化和城市社会空间转变过程中的一种新现象,西方学者就此已作了较多的研究。作者首先对绅士化的起源、概念及西方学者近20年来关于绅士化研究的内容作了介绍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借鉴西方研究的经验,在审视城市社会空间发展趋势、开展理论探索、研究具体问题、以及发挥政府在城市社会空间转变中的引导作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于绅士化空间发展演变模式的现有研究,提及"成团"和"零散分布"的绅士化空间(何深静,2011),区别于大规模"面状"的绅士化,近年在北京历史街区有自发的"点状绅士化"这一新的绅士化类型出现,其针对性研究尚处空白。借助多维数据集,研究识别出北京市二环以内历史街区内的点状分布的绅士化,并加以分析。街景与实地调研分析首先得出绅士点的总体分布情况,发现不同街区绅士化点分布差异较大,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背后可能存在的街区特征与城市治理因素;接着进行不同功能绅士点的分布分析;随后将绅士点分布与交通、人口密度、设施等空间要素的分析进行叠加,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得到绅士化点远离主要道路,趋近历史文化点分布的趋势特征;之后对其影响的调研显示,绅士化点带来有限的改建整治,对居民的影响因功能而异,加剧了社会网络的碎化与断裂,作为商居混合空间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影响;最后提出建议作为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飞 《华中建筑》2012,30(6):74-78
针对生态社区绿地空间环境设计过于“重景观、轻交往”的问题和交往空间难以吸引居民逗留的现象,研究了“环境行为学”在交往空间设计方面的理论基础,提出将环境行为学理论应用在设计交往空间上,提高绿地的社会生态性,增加居民的逗留时间,并在空间围合的可停留性、空间围舍的层次性、被看景观的焦点性与可参与性、增加面向不同使用人群的设施与场地、空间转换的提示性、空间利用的多样性、空间围合的易识别性、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空间序列与区域大环境的对话性等九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手法,并对于应用“环境行为学”理论进行绿地交往空间设计提出几点建议,来塑造更易激发交往行为的生态社区绿地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住宅》2004,(4):14-18
《上海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居住区绿地的绿化面积,应占可绿面积的80%以上;绿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占地,应控制在绿地总面积的2%以下。土地费、前期费、住宅建设费,住宅配套(市政公用公建设施)建设费,以及小区环境建设费,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 化的叠加影响,城市极端高温频发,热环境问 题凸显,严重威胁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城市 形态是影响热环境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如何 通过优化形态要素缓解城市高温问题,降低 城市热浪风险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 题。本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410个街区单元为 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地表热环境,利用遥感影 像数据、建筑矢量数据、谷歌地图数据,通过 ENVI地表温度反演、ArcGIS空间统计分析、 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量化了研究区 内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二维地表 覆盖—三维空间组合—景观格局特征”三个 维度对街区形态要素进行系统描述,在此基 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科学评估了各形态 要素对地表热环境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9年西安市热岛由中心向周边连片式蔓延,一般高温区为商业密集区(如钟楼、小 寨等)、集中工业物流区(如北部工业区、西部物流仓储区、西南部工业区等),低温区为城市公 园、绿地水体周边,总体而言,西安市热环境延展方向与城市扩张方向基本吻合;第二,2000— 2019年研究区内平均地表温度上升7.29 ℃,平均热岛强度上升3.15 ℃,约99.7%为热岛区,总升 温量达3 491.84 ℃/km2 ,其中四级、五级热岛强度区逐年递增,一级、二级热岛强度区逐年减 小,整体升温效果显著,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第三,二维地表覆盖、类型水平景观格局是影响地 表热环境最为主要的两类主控因素,指标权重占比为36.64%、35.50%,其中建设用地占比、建筑 密度正向影响突出,贡献度为0.658、0.319,绿地占比负向影响最大,贡献度为-0.718。建筑高度 变异度、孔隙率、天空开阔度等三维空间指标的贡献则相对较小,该类指标权重仅占9.39%。本 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局地热环境,缓解其负面效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通过对东斯文里石库门里弄的历史沿革、保存现状的调查,结合混合社区理念、绅士化现象的定义、动力机制及其影响,以东斯文里场所精神的保留内容及措施为依据,结合相关保护文件,制订针对东斯文里的保护与更新策略——适度绅士化的混合社区,从整体规划、公共空间、建筑风貌三个方面着手,以达到人群"混合"、空间"渗透"、行为"交织"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西方绅士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城市规划》2021,45(1):94-104
从绅士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入手,回顾了西方绅士化现象的阶段特征与趋势、西方绅士化研究的四个重要阶段,从绅士化的类型衍化、绅士化概念工具的再发展、绅士化效应与抵抗、新自由城市主义与绅士化、尺度转向与星球绅士化等方面分析当代西方绅士化研究的新特点.在展望西方绅士化实证研究、理论建构、后效应对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绅士化的研究应当重点关注本体论与认识论、前置条件、结构动力与制度条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