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紫苏叶粗多糖(Perilla frutescens leaf polysaccharides,PFP),并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获得4个多糖组分PFP-1、PFP-2、PFP-3和PFP-4。PFP-1为中性低聚糖,但总糖含量较低;PFP-2重均分子量为4.7 kDa,峰位分子量为2.2 kDa,主要组成单糖为半乳糖醛酸;PFP-3主要由两种分子量段的多糖组成,主要峰位分子量为5.2 kDa和40.0 kDa,为杂多糖,所含单糖种类较多,主要含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PFP-4分子量较小,主要组成单糖为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PFP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e3+还原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组分PFP-3和PFP-4抗氧化活性与PFP接近,是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关键组分。  相似文献   

2.
分离纯化沙棘多糖(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polysaccharides,SBP),并对其单糖组分、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得到沙棘粗多糖,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SBP-I和酸性多糖SBP-II、SBP-III 3 种组分。单糖组分结果表明,SBP-I由物质的量比为1.18∶1∶2.20∶32.17∶1.45的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由物质的量比为1∶0.28∶1.02∶0.20的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I由物质的量比为1∶2.15∶0.28的木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3 种组分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粗多糖及3 种纯化多糖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且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升高,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VC>SBP-III>SBP-II>SBP-I>粗多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多糖的结构和性质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从真菌多糖和藻类多糖中共选出6种多糖,分别为地木耳多糖、葛仙米多糖、发菜多糖、螺旋藻多糖、香菇多糖和茯苓多糖。对6种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种均一性多糖组分。分别对纯化后多糖的特性黏度、分子量、红外光谱、单糖组成、三股螺旋结构等相关参数进行测定,进一步对比纯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利用最小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初步分析纯化后多糖的结构、性质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溶液特性黏度与分子量大小有关,香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强,单糖组成(葡萄糖醛酸、半乳糖和葡萄糖)和分子量对多糖体外抗氧化生物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瓜多糖不同分级组分的理化特性、结构、抗氧化性和降血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级纯化得到4种金瓜多糖(CP-40、CP-60、CP-70、CP-8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基团构成、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金瓜多糖组分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总糖含量升高,糖醛酸含量降低。4种多糖分子量不同,单糖组成相同但组成比例不同,且均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金瓜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和降血糖活性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CP-70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高于其他组,抗氧化性最强,CP-80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最强,降血糖活性最佳。结论:金瓜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5.
苏平  孙昕  宋思圆  魏丹 《食品科学》2018,39(15):93-100
以黄秋葵花为原料,研究热水、酸法、酶法、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对黄秋葵花多糖提取率和样品结构组成等 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4 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 种提取方法所得多糖的提取率大小依次 为:酶法提取((21.90±0.14)%)>酸法提取((15.15±0.07)%)>热水提取((12.60±0.28)%)>超声辅 助提取((12.02±0.37)%)。经酶法和热水提取的多糖样品分子质量较高且特性黏度较大,而超声提取则显著降 低了多糖的分子质量和特性黏度,同时使多糖分子质量的分布更加均一。4 种多糖的单糖组成成分相同,主要包括 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但单糖的物质的量之比有所不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4 种 样品都具有多糖的典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 表明,4 种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超声辅助提取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对兰州肉苁蓉多糖进行组成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沙生植物兰州肉苁蓉肉质茎鲜样,使用传统水提醇沉法进行兰州肉苁蓉粗多糖(CLP)的提取,利用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法对粗多糖CLP进行洗脱,得到中性糖CLP-1和酸性糖CLP-2。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进行测定,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总抗氧化能力实验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根据HPGPC对分子量测定得出兰州肉苁蓉多糖有多个洗脱峰,其多糖分子量主要分布在0~10 kDa之间,为不均一的小分子量杂多糖;经过分级得到的中性糖CLP-1和酸性糖CLP-2的单糖组成差异明显,CLP-1中较明显的单糖及占比分别为:甘露糖2.78%、半乳糖醛酸4.07%、葡萄糖88.62%、半乳糖1.80%、阿拉伯糖2.39%;CLP-2中为:鼠李糖5.79%、半乳糖醛酸7.78%、葡萄糖9.99%、半乳糖13.30%。根据抗氧化实验结果分析,CLP-1的抗氧化效果最好,2.0 mg/mL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91.73%,IC50为0.383 mg/mL,且同一浓度下总抗氧化能力高于CLP和CLP-2。本文对兰州肉苁蓉多糖进行初步分析,为兰州肉苁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具有抗氧化活性茶多糖TPS- Ⅱ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见  陈彦  方伟  孙玉军 《食品科学》2009,30(3):25-28
从六安炒青绿茶水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茶多糖组分TPS-II,经电泳和FPLC 方法检测TPS-II 为均一组分;其总糖85.3%、糖醛酸28.0%、蛋白2.8%,分子量为1.01 × 105D;气相色谱法分析得知其单糖组成为L- 鼠李糖、L- 岩藻糖、L- 阿拉伯糖、D- 木糖、D- 甘露糖、D- 葡萄糖、D- 半乳糖,摩尔比为2.98:1.58:4.27:1.00:1.82:2.25:6.98;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PS-II 呈现多糖吸收特征峰,β- 消去反应推断TPS-II 中多糖与蛋白的连接为非O- 型糖肽键。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锌多糖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金针菇为原料,经过逐步分离纯化得到两个锌多糖组分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光谱学特性及结构特征。方法:金针菇锌多糖采用热水浸提的方法提取,经DEAE纤维素-52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逐步分离纯化后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多糖中锌的含量,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鉴定组分的均一性,并测定其分子质量及单糖组成,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刚果红实验对锌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相关研究。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两个锌多糖组分CF1、CF2,纯品提取率分别为20.97%与12.25%,其中锌含量分别为191、429 μg/g,平均分子质量分别为890、1 244 kD。CF1组分由葡萄糖、半乳糖等6 种单糖组成;CF2组分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等8 种单糖组成,且两个多糖组分均具有三股螺旋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紫芝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固体发酵培养生产的紫芝菌丝培养粉作为实验材料,对其所含水溶性多糖结构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进行多糖分子量测定,用酸水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对紫芝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进行了多糖结构鉴定,实验结果表明:紫芝多糖的7个多糖组分中,最大多糖组分(50%乙醇沉淀多糖)的分子量为7.2×10^4;其组成单糖有:半乳糖(37.4%)、阿拉伯糖(44.8%)、葡萄糖(17.73%)3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多糖是以β型糖苷键相连结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香薷中得到多糖提取物,然后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纯化香薷多糖,收集得到乙醇体积分数为20%、30%、40%、50%、60%、70% 条件下析出的多糖沉淀物。之后经Sevag 法脱除多糖中的游离蛋白,得到纯化后的6 个香薷多糖组分HMP-1、HMP-2、HMP-3、HMP-4、HMP-5 和HMP-6。应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检测HMP-1、HMP-2、HMP-3、HMP-4、HMP-5 和HMP-6 的光谱性质,测定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糖醛酸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明:HMP-1、HMP-2、HMP-3、HMP-4、HMP-5和HMP-6 均为酸性多糖,蛋白含量较高。HMP-1 和HMP-2 主要含有阿拉伯糖和葡萄糖,HMP-3 主要含有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核糖,HMP-4 主要含有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HMP-5 和HMP-6 主要含有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此外,6 个多糖组分均含有少量的鼠李糖、木糖,但单糖间物质的量比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废弃茶叶资源的再利用以及探究铁观音茶叶末活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水提醇沉法提取铁观音茶末粗多糖,然后通过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100葡聚糖凝胶分级两次纯化,并进行纯度鉴定、红外光谱分析、分子量的测定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等。结果表明,90%的乙醇终浓度得率最高,为1.97%;两次分级纯化后得到TPS-1A和TPS-4C,纯度分别为96.2%、95.1%;红外光谱图谱表明两种多糖均为β-型糖苷键多糖;分子量分别为15792、21722 Da;两种多糖组分抗氧化活性均随着组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TPS-1A和TPS-4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5.41%、97.71%,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3.39%、94.21%,总还原力测得吸光度值为0.699、0.712。由此说明铁观音茶末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TPS-4C强于TPS-1A。  相似文献   

12.
霍山铁皮石斛多糖的脱蛋白工艺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霍山铁皮石斛多糖脱蛋白工艺,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评价指标,比较Sevag法、酶法及酶-Sevag法3种脱蛋白方法。结果表明,酶-Sevag法脱蛋白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为81.58%,多糖损失率为15.63%。采用DEAE-52纤维素柱、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石斛多糖,得活性组分DOPA-1;采用紫外扫描光谱、高效液相色谱鉴定DOPA-1为均一多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组分单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各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1∶0.42∶0.27);采用红外光谱和刚果红实验分析糖链结构表明,DOPA-1有典型的糖类特征吸收峰,存在β-D-甘露吡喃糖苷,且具有三股螺旋构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提纯乌龙茶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同时评价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方法采用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从水提乌龙茶粗多糖中分离得到一种多糖组分(WTPS-1),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该乌龙茶多糖的中性糖含量;采用红外光谱测定该多糖的结构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该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乌龙茶多糖WTPS-1含β-糖苷键型吡喃糖,其中性糖含量为71.9%,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比例为2.57:3.67:0.57:1:2.16:9.65。乌龙茶粗多糖、脱蛋白多糖和WTPS-1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1.6%、60.7%和9.20%。结论乌龙茶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强于脱蛋白多糖和WTPS-1,为乌龙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金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纯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采用热水浸提、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从金蝉花中提取多糖,分别获得50%醇沉金蝉花多糖(50% polysaccharides from Cordyceps cicadas,CP50)和80%醇沉金蝉花多糖(CP80),并检测两者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P50较CP80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CP50进一步经二乙氨乙基(diethylaminoethyl,DEAE)纤维素-52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多糖CPA-1和CPB-1。经紫外扫描光谱法和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鉴定CPA-1和CPB-1为均一多糖;单糖组成分析显示两个组分中均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0.48∶0.52和1∶0.14∶0.114。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及刚果红实验发现,CPA-1和CPB-1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吸收,且含有三股螺旋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桑叶多糖,采用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桑叶多糖(MLP),得到2种纯化多糖MLP-1和MLP-2,并对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LP-1分子量为9.31×104 Da,单糖组成包括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0.26∶0.36∶1.00∶0.41∶1.34∶1.02。MLP-2的分子量为2.22×106 Da,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18∶1.22∶1.00∶0.14∶1.7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LPs各组分具有典型的糖特征吸收峰。超氧阴离子(O2·-)、H2O2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MLP-1和MLP-2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VC> MLP-1> MLP-2。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桑黄菌丝体粗多糖,分别用终浓度为30%、45%和60%的硫酸铵溶液对桑黄菌丝体中粗多糖进行粗分离,并比较所得各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对其中活性强的组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纯化,采用高效排阻色谱-折光示差检测器-多角度光散射仪对纯化多糖进行均一性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结果显示,45%硫酸铵分离多糖IPS45显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及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IPS45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四个级分,经高效排阻色谱分析,其中蒸馏水洗脱级分(IPS45-W)为均一多糖,重均分子量为79.1 kDa;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未知单糖,摩尔比为1.57:8.38:1.09:1.00。IPS45-W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当浓度为50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为56.74%,高于前期研究的乙醇沉淀分离所得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同浓度下11%~35%的抑制率。该结果为不同组成的桑黄多糖的分离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山楂果为原料,热水浸提法提取山楂多糖,脱色和除蛋白后采用DEAE-52纤维素进行分离纯化,在此基础上对各多糖组份的单糖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分别得到水洗中性多糖(water-washed polysaccharide,WPS)以及盐洗酸性多糖SPS-1(salt-washed polysaccharide 1,SPS-1)、SPS-2和SPS-3,其层析回收产量分别为46.33%、7.86%、37.94%和7.12%。单糖组成分析发现,WPS的主要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而SPS-2、SPS-1和SPS-3的单糖组成主要为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其中半乳糖醛酸含量依次为25.65%、74.93%和85.77%。结合单糖组成和红外光谱结果,SPS-1、SPS-2和SPS-3可能是果胶。体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盐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明显强于水洗多糖,且盐洗多糖中SPS-3的活性最强,其次是SPS-2和SPS-1,这可能与其分子中较高的半乳糖醛酸含量和较低的分枝度有关。本研究结果在食源性天然抗氧化剂和抗糖化剂的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羊栖菜褐藻糖胶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羊栖菜为原料,经CaCl2溶液提取、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离纯化得到褐藻糖胶组分SFP-2。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化学法、高效液相法(HPL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IR)对多糖的纯度、分子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及官能团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亚硝酸盐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FP-2分子量均一,为707.0 kDa;总糖含量为66.9%,蛋白含量为3.1%,硫酸基含量为21.2%,不含糖醛酸;SFP-2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构成,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和氨基葡萄糖;红外光谱显示,SFP-2具有硫酸化多糖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上述结果表明SFP-2是一种不含糖醛酸的硫酸化岩藻聚糖。SFP-2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亚硝酸盐活性,其EC50分别为8.94、8.30、16.04、9.87 mg/mL,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因此,SFP-2是一种不含糖醛酸的,抗氧化活性良好的羊栖菜褐藻糖胶。  相似文献   

19.
以生姜皮为原料,经热水浸提法,乙醇醇沉得到生姜皮粗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对所得粗多糖进行层析纯化,得到3种水溶性生姜皮多糖(GE-1、GE-2、GE-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测定各多糖组分的分子质量,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通过紫外光谱扫描、红外光谱扫描进一步分析各组分多糖结构。结果表明3种纯化多糖组分总糖含量分别为(98.06±0.15)%、(97.41±0.42)%、(97.89±0.22)%,分子质量分别为462、194 k D和376 k D。GE-1的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含有微量的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25∶6∶1;GE-2的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岩藻糖,其物质的量比为2.51∶9.25∶1;GE-3的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7.39∶1∶1.89∶1.23。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3种多糖组分无明显的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红外光谱结果分析得出GE-1、GE-2和GE-3含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20.
以双孢菇菇柄为试材,首先对经超声提取得到的菇柄多糖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然后对柱层析得到的多糖组分别采用紫外光谱和柱层析进行纯度分析,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脱蛋白双孢菇菇柄多糖经DEAE Sephadex A-25柱层析纯化共得到4个组分,收集其中两个较多的组分(蒸馏水和0.1 mol/L NaCl洗脱组分),经紫外光谱扫描无核酸和蛋白质,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鉴定均为单一峰。所得两种多糖组分经FT-IR红外光谱分析,均含有多糖特征吸收峰,且均为吡喃糖环β-异构体的多糖。菇柄蒸馏水洗脱多糖组分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0.1 mol/L NaCl洗脱组分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