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生土材料具有取材便捷,环保节能的优势。云南地区生土建筑数量庞大,红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营建技艺。该文以改进云南地区传统生土建筑营建工艺为研究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云南传统生土民居的种类构造,从材料性能、室内环境、整体安全性三大方面提出对应的优化改造策略,希望在实现生土建筑的使用保护、传承更新的同时,为云南地区的生土建筑保护提供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靓 《砖瓦》2022,(2):44-45,48
传统生土营建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建筑文化最具典型特性的显性载体,生土建筑自身的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价值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生土建筑就地取材,易于施工,节省能源的属性使生土建筑的生命力持续不减.人们在普遍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土建筑自身特点更显现出强大生命力.本文旨在对生土及建筑的概念及范畴...  相似文献   

3.
纪敏 《山西建筑》2010,36(27):23-24
以研究民居地域性为出发点,以安徽中北部民居为实例,从建筑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建筑材料、营建技术等多方面对毛集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最后指出传统生土民居的营建思想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土在当代建筑的应用具有生态和文化上的双重意义.通过对法国生土建筑发展现状的介绍,包括在法国已初步形成的生土建筑产业链的整体状况,尤其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建造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教席所在地的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生土建筑研究中心CRATerre在生土建筑研究、教育和工程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生土建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土材料由于低碳、环保、经济的优势而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近年来,伴随着建筑材料的革新,当代国外生土建筑涌现了生土和其他可持续性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生土建筑形式。以当代国外生土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新型材料组合应用所创造的“低成本”与“高品质”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并分析生土建筑现代性表达的途径,谨此希望对我国生土建筑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冯沛  李鹏涛  李家华 《城市住宅》2022,29(3):147-149
生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以位于山西省晋蒙边境地区的阳高县义和村现存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中生土民居平面、屋顶、立面3方面的形态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该村落区位的特殊性,分析当地生土民居建筑形态形成的内在逻辑,探讨建筑形态发展的变化历程,进一步明晰生土民居的发展脉络.希望相...  相似文献   

7.
李鎨翰 《福建建筑》2023,(11):109-113
在全球能源危机之后,生土建筑作为一种极具生态价值与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再度在国外建筑市场兴盛。生土材料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建造墙体、室内壁炉、室内装饰墙以及制作涂料等。与国外的蓬勃发展相比,现代生土建筑当前在我国的发展似乎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法规对于一国的产业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了解国外法规发展经验,将对我国生土建筑产业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从分析几个代表性国家的生土建筑法规出发,探究法规对该国生土材料使用与生土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借鉴国外生土建筑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展开探讨。加强与生土建筑产业相关专项法规的制订与政策扶持,推动生土建筑产业作为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土建筑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优势,但因其脱离了工业化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逐渐衰败的趋势。利用现代机械生产的压制生土砌块拥有超越传统土坯建筑的优势,制作简单快捷,质量可靠,现场施工周期短,不需大量密集型劳动,在我国村镇地区具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坯建筑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指出压制改性生土砌块(CSEB)是生土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压制生土砌块建筑的构造体系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未来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西北乡 村建设与地域文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城 乡系统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通症结,解决 文化、空间、生态多系统的“乡村病”值得深 思。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当地 普遍建设的生土建筑为切入点,以生态宜居 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一系列相 关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以定西市通渭县为例 探讨。策略包括在提炼当地传统民居生态特 性的基础上,以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生土建筑 的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扩大生态与社会可 持续效益;凝练生土建筑文化特性为设计建 设基础,以技术研究、绿色教育与艺术活动 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并完善法规规范支持地 域文化传承。实现将生土建筑发展成果有策 略地整合,为西北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土建筑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在近代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详细介绍了生土建筑的国外发展情况及国内的研究现状及水平,分析了震害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要归纳了生土建筑的结构形式、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南民居中生土建筑的价值和表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土建筑的生存背景的分析,强调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选择的唯一性.结合对河南民居的初步调研,指出生土建筑在河南民居中运用的广泛和丰富,具体描述其艺术和技术表现,进而引发对生土建筑和河南民居价值的关注和研究,并寻求改进和提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土建筑生存背景的分析,强调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选择的唯一性.结合对河南民居的初步调研,指出生土建筑在河南民居中运用的广泛和丰富,具体描述其艺术和技术表现,进而引发对生土建筑和河南民居价值的关注和研究,并寻求改进和提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生土建筑不仅是绿色建筑的思想源泉,而且在艺术方面的价值也不可小觑.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介绍生土材料在群体景观和单体建筑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生命力,深入挖掘生土材料的艺术特征,传承并发展生土建筑.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生土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生土材料性能直接影响到生土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和可循环再生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生土材料改性的技术途径,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生土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基于现代生土建筑要求,强调生土材料改性研究工作需要不断深入,重点应集中于生土材料的性能优化、经济性、可再生性等方面。指出改性生土材料及其制品在生土建筑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现在起,学校过冬再也不需要烧煤了,省下来的钱可以给孩子们多买一些书。"看到自己的付出给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穆钧觉得,自己扎根乡村15年从事生土营建研究与实践是值得的。从刚开始接触乡村建设时的不解到驻村开展实地调研,再到创新生土营建技术与村民共建家园,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穆钧的研究经历中涌现出技术的更新完善,还流露着一位学者对于乡村及传统建筑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建筑结构类型中,生土建筑结构是我国出现较早的且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施工技术及重要手段之一。生土建筑结构具备自然依托性好、取材便捷、施工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以往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深入分析国内生土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阐述生土建筑在各项建筑性能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本文以福建省生土建筑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福建省农村现存生土结构进行针对性研究,就生土建筑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总结了生土结构的类型、基础结构、主要承载体系、屋盖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存生土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固技术方案,以期延长既有生土建筑结构的安全服役时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生土砌块建筑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关于生土砌块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生土材料自身特点和复杂性,以及现代建筑技术要求的提高,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生土砌块性能优化及生产应用技术研究:生土砌块性能优化、生土砌块的再生性、生土砌块试验方法、生土砌块生产应用技术、配套粘结和抹面材料,为生土砌块和生土砌块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河西走廊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瑞安堡为研究对象,对其总体建筑功能布局、生土建筑技术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古民居建筑的布局特点和生土构造方式,为地处沙漠干旱绿洲边缘聚区的民居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范涛  王欢 《建筑创作》2011,(3):130-139
通过对生土建筑的认知,从技术的角度浅析生土建筑在当代低碳与节能环保背景下的建筑创作策略,探索地区生土建筑的生成特点与要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土民居发展脆弱的问题,以秦巴山区青木川地区的生土建筑为例,通过现状调研分析,运用现代技术及理论,剖析了秦巴山区生土建筑特征,总结了继承秦巴山区生土建筑的特色、生态建造经验及生态适宜性技术,以期对研究其他地域的山区生土建筑发展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