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2、5cm组织和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nm23-H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m23-H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中nm23-H1 mRNA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并同基因转录水平一致。结论 nm23-H1的降表达是结直肠癌转移中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结直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17(CXCL17)、趋化因子8(CXCL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CXCL17、CXCL8蛋白表达。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XCL17、CXCL8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endall相关分析CXCL17、CXCL8表达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CXCL8蛋白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CXCL8蛋白表达均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等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有关(P<0.05)。Kendall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蛋白与CXCL8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CXCL8过表达,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CXCL17、CXCL8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表达,探讨PRMT5和KIF2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9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当中组织的PRMT5和KIF23表达,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PRMT5表达率为72.04%(67/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PRMT5表达率17.20%(16/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90,P<0.01);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KIF23表达率63.44%(59/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KIF23表达率12.90%(1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1,P<0.01)。PRMT5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6.364、7.107、5.415,P<0.05),KIF23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5.911、4.543、7.560、4.1560,P<0.05)。结论PRMT5和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同源盒A10(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9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2%和68.0%,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1%和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57,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浸润深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5~61...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LncRNA HIF1A-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收集其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病灶2 cm)和正常组织(距癌灶边缘>5 cm)标本。通过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AS2相对表达水平。取114例入组患者HIF1A-AS2表达水平的平均数,将HIF1A-AS2表达水平大于等于平均数的89例纳入高表达组,其余纳入低表达组;分析HIF1A-AS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A-AS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01)。HIF1A-AS2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HIF1A-AS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低于HIF1A-AS2低表达组(Log-rank χ2=5.037, P=0.02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Ⅳ期、中-低分化、有远处转移及HIF1A-AS2显著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A-AS2显著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Galectin-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5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60例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152例结直肠癌中Galectin-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Galec-tin-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Galectin-3蛋白表达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3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CD1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远离癌组织4 cm以上)中galectin-3蛋白和CD105蛋白的表达〔以微血管密度(MVD)反映CD10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3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VD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至癌组织中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且galectin-3蛋白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20,P<0.01)。结论 galectin-3和CD105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高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潜在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的Ezrin蛋白、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手术切除获取的8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另外40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Ezrin蛋白、L1CAM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不同肿瘤最长径、Dukes分期、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组织中Ezrin蛋白、L1CA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Ezrin蛋白、L1CAM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5%、68.7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5.00%、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Dukes分期为C~D期、发生浆膜侵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Dukes分期为A~B期、不发生浆膜侵犯、不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Dukes分期为C~D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L1CAM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Dukes分期为A~B期、不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Ezrin及L1CAM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且在不同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5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和15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D10蛋白.结果 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癌中,CD10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的脉管侵犯、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CD10蛋白表达越高,有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脉管侵犯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PL1与VEGF-C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APPL1与VEGF-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结直肠腺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APP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和45.0%,VEGF-C阳性率分别为71.8%和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L1与VEGF-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APPL1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VEGF-C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APPL1与VEGF-C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12,P=0.003)。结论 APPL1与VEGF-C是评价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指标;通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转移情况及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Tiam-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2cm)及远离结直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中(距癌5cm以上)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PA-1 mRNA和Tiam-1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35.87±12.30,40.79±9.3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13±6.71,12.39±5.38)和正常组织(4.06±3.55,6.09±4.86,P均〈0.05),癌旁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m-1和HPA-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肿瘤的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T1~T2和T3~T4之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血行转移和无血行转移之间及Ⅰ~Ⅱ和Ⅲ~Ⅳ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与HPA-1的表达呈正相关趋势(OR=0.46,P=0.048)。结论:Tiam-1 mRNA和HPA-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及HPA-1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60份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特性及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5)。在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提示检测survivin可以反应肿瘤的侵袭性,为评估肿瘤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PDGF-BB、VEGF-D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及淋巴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2例经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标本中PDGF-BB、VEGF-D,比较其在结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PDGF-BB、VEGF-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GF-BB、VEGF-D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结肠癌组织中PDGF-BB与VEGF-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DGF-BB、VEGF-D可能对结肠癌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与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可能是结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PDGF-BB、VEGF-D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有可能通过协同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的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结肠癌病理组织标本70例(结肠癌组)和本院病理科既往收集的20例正常结肠组织(正常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利用统计软件SAS9.1,分析Nucleolin蛋白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54例(77.14%),正常组阳性表达2例(10.00%);结肠癌组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3,P0.05)。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Dukes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并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E2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标本中E2F-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间E2F-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35对结直肠癌及癌旁对照组织标本中,E2F-1阳性率分别为60.0%和5.7%,肿瘤组中E2F-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部位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肿瘤组中E2F-1的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E2F-1的细胞数目及其表达量均显著增加,E2F-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据.方法:收集15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采用实时RT-PCR检测其中3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OX2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SOX2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SOX2阳性表达主要位结直肠癌癌细胞的细胞核内,且在127例呈中高表达(表达率84.6%)显著高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的高表达(8%,P<0.01).SOX2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是癌旁结直肠组织的2.5~15倍.SOX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大小等无相关性(P>0.05),但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高癌旁结直肠组织,其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结肠癌切除标本中远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白细胞抗原G(HLA-G)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LA-G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LA-G 蛋白在结肠癌远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远癌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与远癌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HLA-G 与结肠癌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肿块部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HLA-G 在结肠癌中高表达。HLA-G 在血管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分期较晚组表达显著升高,这些因素可能与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GX6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微卫星不稳定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4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NGX6表达,并对其表达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癌组织NGX6阳性表达率21.95%(9/41),NGX6表达强度相对值为0.16±0.08;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85%(26/41),强度相对值为0.35±0.15;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NGX6表达与TNM分期(P<0.01),但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CEA状态、微卫星状态均无关(P>0.05)。结论 NGX6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微卫星不稳定无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转运蛋白a2(KPNA2)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病理学确诊的123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KPNA2和Snail的表达, 采用χ2检验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PNA2表达率为69.11%(85/12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KPNA2表达率22.76%(28/1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1, P<0.01)。KPNA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198、6.096、6.691, P<0.05), KPNA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χ2=0.152、0.033、0.028、0.003, 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nail表达率为64.23%(79/12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Snail表达率17.89%(22/1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75, 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ING1及其蛋白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用RT-PCR检测3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法检测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kesA、B期和DukesC、D期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30.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G1及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差者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